
本报讯(记者 李龙兴 实习生 刘晓婷 施梦艳 通讯员张晓婷)7月17日,南门街道科协带着新苏师范附小的小朋友和苏州科技学院环保协会约30人一起体验“水资源”夏令营,在参观苏州洞庭山矿泉水制造厂、学生们一起动手对矿泉水进行PH值测试后,这群环保小卫士又来到太湖边、对太湖水的PH值进行测试,并动手打捞水中垃圾。
当天一大早,一行人来到了苏州洞庭山矿泉水制造厂,参观了桶装水的生产线,每一桶水的生产过程都十分复杂:先把一只只经过消毒的纯净水桶放上流水线,接着由机器进行灌装、封口等工序,最后工人们再将每一个水桶上贴好标签,这样一桶饮用水的制作工序才算结束了。当得知一桶饮用水的生产过程要经过那么多的生产环节时,一些平时在家里不注意节水的孩子们感到有点惭愧。
随后,大家对厂里的矿泉水水质进行测量,测得为弱酸性。据悉,不同水质的酸碱度各有不同,孩子们从中学到饮用水的 ph 值范围约为6.5-8.5。接着,大家又来到太湖公园太湖边,苏州科技学院环保协会会长、环境工程学院大二学生赵硕手把手教孩子们提取湖水样本,用PH纸进行测试,并告诉大家,测得的pH值小于7时,就是酸性水,pH值等于7时,就是中性水,pH大于7时,就是碱性水。测试发现太湖水质呈现弱酸性,但赵硕也强调PH值并不是测量水质的唯一标准,还要考虑是否有异味、透明度等。
孩子们又来到太湖边用网兜开始清理湖水中的垃圾。大家发现进入夏日,太湖湖面上虽然很少有漂浮物,但是湖水中易拉罐、矿泉水瓶还是有很多的,经过2个小时的奋战,2大包塑料袋装满了湖中的垃圾。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成果,高兴极了,“这次回家我要跟爸妈、邻居讲一讲,一定要节约用水,也不要向河道里扔垃圾。”四年级学生小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