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注山上,如愿成一块千载青石,眺望古今枯荣岁月,看三千年如过隙白驹。待蓦然回首,雁门关已在苍凉的烟雨中了。
近日自山西游玩归来,一路风尘,想写一篇有关西部的游记。回想起旅途自大同向西再向西,一路知名景致不在少数,点滴记忆惶惶之中,不知从何起笔,遂又从书架上翻出全唐诗一读,以求找出些下笔的灵感。当读到子羽先生的名篇《凉州词》中的一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时,不免让我凭窗怅惘,潸然泪下。刹那间似有热浪袭来,浑身的毛细微孔全部打开,血脉喷涌,大风起兮,一颗狂奔的心恨不能立即拽住时光让其倒转,回到那个金戈铁马,效命沙场的大唐帝国的恢弘年代。
一首七律,竟能将古代文人在面对生死决绝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气吞山河的无畏气概写的如此大气苍凉,仿佛听见不绝如缕的厮杀之声,一会儿悲壮高昂,一会儿又激扬慷慨,让我惊叹。
唐宋时期,在国中的文坛上有一派边塞诗曾经名动朝野,亦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华章。其中的代表人物如高适、王昌龄、王翰、辛弃疾等,他们把诗歌的笔触伸向边塞的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离别、思乡、恩仇和闺怨等,其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唐宋的万千气象。和文人相比,那些古来征战的边关将士们,削发刺字,精忠报国,其豪迈的雄心壮志丝毫也不输于旷野上那些灿烂了故国天空的大美诗词。他们的马蹄,踏遍西域的戈壁沙漠,刀枪剑戟之间,吹响烽火连天的羌笛;他们的鲜血,洒遍雁门关外的阳关雪,大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万丈豪情。
十五年前的一个寒冬,我有幸站在斑驳古旧的雁门关上思虑远方。黄沙起处,卷起千堆白雪。那些披挂金甲的将军们,一个个从汉武帝的军帐前排列到宋太祖的点军校场,霍去病、卫青、李牧、郭子仪和杨家将们,就这么威武的列成一队,等待一个伟大民族跨越时空的检阅。文人和武将的身影就这么折射在雁门关上,让我触摸残垣断壁的瞬间,已然回到唐宋骁勇无敌的边关,耳边似又响起放翁先生的“虽然郑侯志意远,虎视直欲吞北荒。榆林雁门塞垣紫,孟津砥柱河流黄”的浅吟低唱,其歌也悲凉,其情也伤感,一段段余韵缭绕的历史,串联起一只只大漠的孤雁,穿过千年雁门的荒蛮,落到脚下的巨砖青岩上,合着血红色的苔藓,变成充满魂魄的尘土,一片片的,飘进凄风苦雨的雁门关。
此刻,面对厚重悲情的雁门关,我却不敢轻狂,只能将头颅深深的扎进西北的黄土,去嗅一嗅深埋于地下的边关将士的一腔热血。出了雁门关向北,沿着一条崎岖的山道行走,两边尽是蹉跎了无数个世纪的野草。荒草之上,分明看见远处山脊上长城蜿蜒,烽台对峙,旁边一处雁门关著名的军事要塞广武城保存的尚且完好。登高瞭望,前方凸凹起伏,好似久远相思的眼泪,一滴滴的撒满黄天厚土;又如大地上陈年不愈的伤痕,让人看了心痛不已。我走近前去,用掌心抚慰这些沧桑的凸凹,一股特殊的泥土芳香顺着枯黄的草茎油然升起,穿过清瘦的时空,直达空旷的环宇。

雁门关镇边祠
原来这里是唐宋将士的墓群,还有一些更为久远的汉代士兵墓夹杂其间,这些坟墓离最近的城廓代州很远,却离苍凉的雁门关很近,近到仿佛咫尺之遥,还能听得见他们急促的呼吸声,伴着战马的嘶鸣,一阵凄风,几缕苦雨,全都拍打在诗人的心里。于是李白们重又拾起如椽大笔,向着关内的长安城,送去深情的一瞥:“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诗人以极富想象力的笔触搅动了边关的箭雨,让那些经年静卧的往事多了几许深沉的回响。
这声音里分明夹杂着冲天的烟尘,积聚在雁门关的城楼上,开始向关内外空旷的四野迅速弥漫,一篇篇旷世的唐诗,又一篇篇绝美的宋词,全都耸立在雁门的巨石灰砖之上,挥洒不尽的情感,久久不愿离去。
回到雁门关内,又去寻一处无名的小山村叫鹿蹄涧村,原来它就依偎在崇山峻岭的雁门长城的脚下。走几段山路,再上一道土坡,一处孤独的祠堂立于黄土。我赶紧加快了脚步,待近观看,上刻“杨家祠堂”四字。见此祠堂,我内心一阵慌乱,踉跄几步险些未能站稳,手掌赶紧扶住深褐色的砖墙,身体却不由自主的挪进大殿。这座祠堂莫不就是代州太守杨继业的家庙,毕竟千年风雨,虽已有些衰败,但是硬朗的风骨犹在,让我想起大漠的胡杨,三千年不死。

雁门古道
杨老令公依然洒脱,手中的一柄金刀恍若旋于空中,卷起阵阵刀风,看关外大漠飞雪连天,遮山蔽日。再往里走,七郎八虎依次排开,佘老太君和穆桂英们飒爽英姿,仿佛又一场和辽军的鏖战即将开始。大战之前,硝烟弥漫,鼓声雷雷,两军对垒雁门关前。但见老将军宝刀未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直杀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想不到鬼才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恰是我此刻的真实心境。站在大将军的像前,抬头遥望山峦起伏的雁门关,此情此景,有如此摄人心魄的绝句伴我,应该是我雁门怀古的高潮了。
虽曾想从高潮到谷底却是转瞬之间。朝廷昏聩,奸臣当道,一代戍边名将壮烈金沙滩,死的感天动地,死的悲壮激越,让后辈晚生的东坡先生,在出使契丹的途中,未过雁门而先入杨家祠堂,一阵恸哭过后,《过杨业无敌庙》诗也如长城烽火,传遍华夏。你看,东坡先生站在雁门关上,羸弱的肩上,两髯垂落,表情凝重,仰望苍茫大地,随口咏出:“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为忠魂”。
东坡先生为杨令公而悲鸣,我却要为雁门关而低吟。俄顷,眼前高大的城楼上溢出几滴千年的苍凉,斟满酒杯,让我一饮而尽。杯中只剩思绪涛涌,三千年一味,只为雄关生!
据悉雁门关目前正在山西旅游数码港( www.sxta.com.cn )发起的“美好印象山西十大景区”中票选排名靠前。无论您去没去过雁门关,喜欢雁门关并支持雁门关成为山西十大景区的网友们,赶紧去投雁门关一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