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
在对马蔚华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关键词恐怕要数“脱媒”和“转型”了。对于已过耳顺之年的他,在执掌帅印的十余载中,通过转型,成功带领招商银行并将其打造成为国内最成功的零售银行之一。
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这个年纪更多的是在享受天伦之乐。而对于马蔚华来说,面对着国内经济转型刚刚开始,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的全新形势,他却忙着带领招商银行进行“二次转型”。
事实上,对于招商银行的转型,马蔚华更愿意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来考虑。特别是面对着“银行在社会融资中的地位占80%”这样的强势地位,马蔚华却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结构”。他表示,当融资都要通过银行的时候,风险就会集中到国家身上,而且将不可能有金融市场的发展。因而,对于银行脱媒的要求,将越来越急迫。
记者注意到,一直以来招商银行就将“转型”和“脱媒”摆在了议事日程的首位。特别是在传统业务利润下降,监管升级带来资本压力的形势下,招商银行更是着眼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2006年,他们推出了全国首个服务中小企业的产品。2010年又将银行和风投机构创造性地联合,推出了专门服务成长性企业的“千鹰展翼”计划。中小企业成为招行全新的业务重点。
马蔚华说,现在国家经济面临转型,银行业面临转型。对于招商银行来说,“二次转型”实际上就是通过资本、风险和成本管理转型所体现的管理变革。
而在招商银行的“二次转行”逐渐稳步进行的背后,国内越来越多的股份制银行业悄悄开始了自己的谋变之路。在全新的环境下,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新金融:我们知道招商银行和科技部很早就有合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非常重视。而在刚刚召开的第六届融洽会上,天津被宣布成为科技金融的试点城市。招行是如何真正实现科技和金融的结合的?
马蔚华:我觉得科技金融结合最重要的切入点就是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在G20的时候有一句话我至今念念不忘。“如果能够找到一把钥匙解决危机、解决就业、解决贫困、解决发展,那么这把钥匙就是中小企业的成功。”而在中小企业中,科技创新的企业尤为重要。数据显示,美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70%来自小微企业。而小微企业人均发明是大企业两倍以上,所以小微企业研发成果一旦出来将会迅速应用到成果,其创新成果的回报率可以达到50%。所以,在重视科技金融结合的时候,着力点要放在科技创新的小微企业。
我看了相关资料,天津的科技金融做得很好,数字就能说明问题。天津去年一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500家,目前已累计达到21000家。全社会的研发经费占生产总额的2.6%,这在国内目前是比较高的。再加上,市委市政府对科技的重视,所以科技部把天津定位试点城市之一。一个城市有2万多家科技企业,很难得。所以,我们将天津也作为发展的重点,这里将有很多“雏鹰”。
新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是现在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在实际过程中,却依然可以听到很多银行对于支持小微企业的“担忧”。那么,在您看来,银行支持小微企业,是盈利的经营行为,还仅仅是响应国家号召的慈善性扶植行为?
马蔚华:一个现代银行,既不能只顾挣钱,不顾社会责任,也不能只顾社会责任,不顾盈利。福特汽车的董事长曾讲过:一个好的企业和一个伟大的企业的区别在于:一个好的企业,只是向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还应该对这个世界有贡献有责任,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比如做小微企业,不仅仅是响应政府号召,同时对自身也有利,这也是对我们的股民负责。当前,在资本约束的情况下,同样的资本消耗,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握风险,有一个好的模式和方法。
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思想观念。我们“二次转型”已经进行到第三年了,大家对这个认识讲得头头是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如支行行长这样的层面,习惯于过去做法,还是会更愿意营销大企业,这就是思想没有转变。所以,我们必须改革,比如我们把支行的大企业客户拿上去,让他们必须做中小企业,从资源分配,考核机制上进行变革。实际上,我们的“二次转型”就是思想的变革。
新金融:从数字上看,目前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资源还远远不够。不久前央行信贷投向报告的数据显示,占企业97.3%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为27%。您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破解?
马蔚华:融资渠道单一,除了银行,外部融资比重非常低,很多小微企业都靠自己的资本金。而且,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因为小企业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管理不规范等情况,风险相对大企业捉摸不定,抬高了银行融资渠道的成本。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态度,远远不如对大中型企业的态度,这也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现在,有一条内在动力就是刚刚公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这使得银行必须考虑如何节约资本,如何在比较低的资本消耗下得到更高的回报,就使得银行很容易在此时面向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美国的富国银行做得很好,他们找到一个科学的模式和方法,对中小企业进行评估。
现在,我们进一步把小微企业作为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千鹰展翼”计划就是利用招行的客户资源,筛选一批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成长型小微企业,推荐给股权投资基金。银行做财政顾问,一起IPO,上市之后我们又帮助避险保值,这个受到各方面的欢迎,银行也有积极性。
新金融:不久前央行宣布对存贷款利率的调整,您认为这一举动将对银行带来怎样的影响?
马蔚华:从去年开始,所有银行的存款增速放缓,去年全国银行的存款增长只有11.9%,这个数字比前十年的平均数低八九个点,今年的前四个月继续延续这样一种趋势。这次降息可能使这个趋势进一步发展。
而存款降低不仅仅是由于负利率,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在银行体系外,有一个越来越活跃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证券,包括信托理财、私募基金、民间借贷等等,这是一个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也是对银行脱媒的要求。
所以,这次调息浮动范围加大了,推动了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是中国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趋势。事实上,利率市场化应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金融脱媒”则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条件。我觉得,政府部门和监管当局应对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包括存贷比、风险权重,以及在贴息等税收方面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