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最终以18亿美元成功并购瑞典知名轿车品牌沃尔沃100%股权和知识产权的李书福,用短短10余年所书写的商界传奇,让世界侧目。 然而,由于并购者和被并购者之间显而易见的巨大历史和现实差距,两者能否完成技术消化、产能转化、文化融合,并最终复兴沃尔沃轿车全球业务,让所有关注他们的人捏了一把汗。 尽管并购成功,但外界并不看好沃尔沃的复兴前景。“这种担心和质疑从始至终一直存在。”李书福并不避谈外界的质疑。 2012年1月25日,沃尔沃中国运营中心在上海嘉定奠基后,李书福的沃尔沃中国战略所能明确的仅仅是:选择成都龙泉驿区建沃尔沃工厂、选择黑龙江省大庆市建设沃尔沃工厂。 四个月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沃尔沃“是民企还是外资”的身份难以界定,导致其落地建厂的相关报批材料在发改委等多部门的审批程序中,一直难以“过关”。 由于沃尔沃轿车现在的资本结构,使得国内政策认定沃尔沃依旧是外资品牌。 按照中国现行的产业政策,拥有外资身份的沃尔沃难以在中国落地建厂,最后吉利只好自己和自己(沃尔沃)签合同,成立合资公司,即吉利沃尔沃和吉利控股集团合资,各占50%股份。对此,沃尔沃欧洲管理层非常不理解。 按照原定计划,沃尔沃选在上海、成都、大庆建厂,但目前上海建厂的计划仍被搁置。落地建厂计划的拖延和中国汽车市场的下行,让沃尔沃在中国未来5~10年内占据中国高档车市场20%份额的计划受阻,如不尽快解决,吉利当初收购沃尔沃的资金投入将难以按照预期时间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