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宏观角度 > 宏观经济 > 正文
民营航天 触动制造业“再生”的“金手指”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2/6/11 14:24:32     
  “飞龙”号由美国民营企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制造,成为有史以来首架抵达太空站的私营太空船。SpaceX成立于2002年,是第一家发射太空舱的民间业者。2010年,该公司成功发射“猎鹰9”号运载火箭,并将“飞龙”号飞船的模型送至相应轨道,成为私营企业开发商用航天器的里程碑,并为美国航天发展揭开崭新一页。 

  5月22日,“猎鹰9(Falcon 9)”号运载火箭搭载着 “飞龙(Dragon)”号飞船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24日,太空舱完成了环绕国际空间站的贴近飞行,并运行至太空站下方轨道。25日,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操纵机械臂捕捉太空船,从而成功实现了“飞龙”号与空间站交会对接。31日,“飞龙”号成功脱离国际空间站,准备返回地球,六小时后,坠落在太平洋(601099,股吧)指定海域,结束了其九天的太空之旅。

  “飞龙”号由美国民营企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制造,成为有史以来首架抵达太空站的私营太空船。SpaceX成立于2002年,是第一家发射太空舱的民间业者。2010年,该公司成功发射“猎鹰9”号运载火箭,并将“飞龙”号飞船的模型送至相应轨道,成为私营企业开发商用航天器的里程碑,并为美国航天发展揭开崭新一页。

  “飞龙”号的成功发射,意义不仅止于航天领域,更为美国“再工业化”的进程吹响了号角。

  刺激“再工业化”浪潮

  “也许国际空间站只是一所宇宙公寓,但给这所公寓送货却是门大生意”,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如是说。这句话形象而直接地阐明了民营航天制造业的经济意义,也预示着巨大的工业化价值。与传统小工业的小打小闹不同,航天制造对资源提出了巨大的要求,因此,可以料想航空、航天业对整体工业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

  美国总统奥巴马年初发表国情咨文,强调为了让美国经济“基业常青”,美国需要重振制造业,并表示将调整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家把制造业重新带回美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开始了一项商业轨道运输服务计划,将近地轨道运输业务外包给私营部门,并鼓励私人企业参与投资航天领域。既为了弥补“发现”号航天飞机退役之后美国在航天运输方面的空缺,开启商业航天运输飞行;也为了刺激国内的“再工业”浪潮。

  随着政府逐渐转换航天科技(000901,股吧)垄断者的角色,将更多空间让与民间,一个积聚社会力量的“后航天飞机”时代曙光初现,太空探索私营化时代来临。美国政府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种力量,组织并整合全国的资源,重建产业基础。从“工业化”到“去工业化”再到“再工业化”的循环,体现了从“实体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实体经济”的回归。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美国继续保持在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由它所带动的“再工业化”,可以推动美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布局,增加民众的就业机会和消费能力。在全球经济处于低谷的时期,为美国经济注入强心剂。

  “硅谷效应”重振美国经济

  谈到美国的民营航天制造业,就不能不提位于美国加州的莫哈韦镇。因为随着民用航天航空的不断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新兴太空企业来此处安家,这一小镇有可能会产生“硅谷效应”,成为全球太空领域发展的聚焦之地。

  在莫哈韦镇的入口处立有一块标识牌,上面写着:“太空通道!”小镇不远处即是著名的莫哈韦航天航空港(Mojave Air and Space Port),目前已成为民营太空企业发射测试民用太空航空器最为重要的基地。

  SpaceX的创始人艾伦马斯克曾经开创了网上支付平台PayPal,在他的领导下,SpaceX公司正在建造自人类登月以来最强大的火箭“重型猎鹰”,目的是能更加便捷地将货物、人员送上月球、小行星甚至火星。按计划,“重型猎鹰”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美国航天飞机的2倍,运送成本仅为航天飞机的1/10。马斯克还在考虑研制更为强大的“超级载重火箭”,其运载能力将达到“重型猎鹰”的3倍左右,比当年发射“阿波罗号”飞船的“土星5号”火箭大50%以上。借助这种火箭,人类将可以重返月球、进军火星或者其他更远天体。

  除马斯克之外,维珍集团创办人理查德·布兰森、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夫·贝索斯、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都把目光投向了这里,希望能在太空领域开疆拓土,大展拳脚。这种新的竞争除了能给投资者带来不菲的收益,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整个美国的再工业化进程,也为重振全球经济作出了贡献。

  在莫哈韦镇,除了SpaceX公司、维珍银河公司、平流层发射系统公司等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之外,更多的是中小型航天科技公司马斯腾太空系统公司专注于火箭研究;Firestar Technologies公司主要生产推进器替代燃料;缩尺复合体公司主要负责飞行器设计。正是这种集群式发展,展现了美国民营航天制造业的蓬勃未来。

  再工业化的大好“钱景”

  面对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服务产业招架乏力,久被人们忽略的制造业显出了自己中流砥柱的作用,使得那些超级富豪们开始重新思考未来的事业方向。而对于玩惯了“地球游戏”的民间资本,航天制造产业显然是不错的选择。随着私营部门在太空运输领域的作用日益扩大,以航空带动再工业化,意味着活力四射与大好“钱景”。

  SpaceX已经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签订了一份价值16亿美元的合同,旨在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运送服务,内容包括在未来几年内向空间站发射11次货运飞船,运送至少20吨货物,此外还有很多发射卫星的合约。这些合同为公司带来了滚滚财源,也为整个美国的再工业化,提供了范本和先例。

  除了与SpaceX的合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把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太空行动协议分配出去,鼓励私营企业开发可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的太空飞行器。据报道,SpaceX、波音、内华达山脉公司以及蓝色起源4家企业都已涉足这一项目。

  为了实现再工业化的目标,首先要继续发展在制造业中的技术领先行业;其次要凭借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整合发展;再次要以先进的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基础;最后则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造。

  民营航天制造业充分满足了再工业化的种种需求和条件,正可以成为再工业化的代表。随着美国政府重振工业的政策不断出台,民用航空航天领域迎来发展良机,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太空企业加入其中,并在商业运营上取得成功。而这种成功又可以进一步促进美国再工业化的发展。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民营航天,制造业,飞龙,硅谷效应,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