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们正在给小区绿地浇水
收集雨水浇花的新型设施、居民认养绿地的新奇制度、楼门环保文化栏的新颖设计……走进中山门街道试验楼社区这个60多年的老社区,处处都是让人好奇的新鲜事。
中山门试验楼社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辖区面积11万多平方米,共有34座居民楼,近3000户居民,是中山门街道面积最大的老社区。2009年,通过严格审核,远洋公益基金对该社区进行了“老社区、新绿色”环保公益改造工程。从此,环保低碳的理念就深入了居民们的生活之中,社区也开展了“住社区、爱社区,我为社区做贡献”、“红领巾护绿队”等社区志愿者公益活动,涌现了不少环保低碳的模范。
74岁的居民储美富退休前在第一钢丝绳厂工作,现在成了小区里的“模范环保护绿员”。每天早晨,储大爷都推着自己的三轮车装上两个水桶,为楼栋打扫卫生、为小区里的绿地浇水。储大爷说“以前我每天都去海河边提水,现在有了雨水樽就方便多了,用雨水浇花、拖地又环保又干净。”储大爷所说的雨水樽就是这小区里的高科技产品,主要是从房顶的排水沟把雨水接到一个密闭的塑料桶中储存,不仅最大程度收集了雨水,还有效防止了水分蒸发。这两天下了几场豪雨,小区里6个雨水樽里又灌满了雨水,居民们特别高兴:“自从安上了这雨水樽,我们就特别盼着下雨,用这雨水樽里的水浇花既环保又卫生,真是经济又实惠啊。”今年,社区还将引入“落叶堆肥栏”等环保设施,并开展社区党员“绿地认养”活动。居委会主任介绍说:“我们将把社区14700多平米草坪划分为34片,分别由34栋居民楼里的党员带头认养,统一发放草籽、花籽,由居民负责栽植和养护,并将在国庆节前夕举办社区草坪、绿地评比活动,比一比谁家的花草鲜艳,谁家的草坪绿地葱郁,对排名前十名的党员、群众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营造‘爱护草坪、创造绿色’的良好氛围。”
居民刘品良退休以前是会计,一辈子精打细算的她是低碳生活的忠实“粉丝”。“洗米、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涮墩布的水可以冲厕所,平常吃饭要多吃素少吃荤,空调要调高一度、电视电脑不要待机……”一提起生活中的节能低碳小窍门,刘阿姨就有说不完的话题。“以前我们在平房住的时候没有自来水,一水多用很常见。现在用上了自来水,好多人也就让水自然流了。我觉得生活好了更不能浪费。”刘阿姨说:“低碳生活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仅是为了省钱,也为将来子孙后代节省了宝贵的能源。”刘阿姨所在的楼栋里还开设了环保宣传栏,介绍节能环保的小窍门,宣传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今年,我们小区又又被列入了旧楼区整修工程,楼道要安装新的节能窗,各类管线也要进墙入地,到时候我们小区就更漂亮了。”刘阿姨感慨地说。
栩栩如生的雕塑、造型别致的凉亭、五彩缤纷的花朵、郁郁葱葱的灌木,在夕阳余晖下,居民们在社区里忙碌而又快乐地劳作着,用汗水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绿色环保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