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是大势所趋。竞争加剧,也会加速产品的改进升级”,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近日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如是表示。 目前,小米手机在国内智能机领域的成功,引起了众多互联网大佬的垂涎。360、网易等纷纷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加上此前的阿里云、百度易等智能手机产品,众多国内互联网大佬大有对小米形成包围之势。 尤其是IT狂人周鸿祎的介入让这场竞争的火药味变得更浓,当年杀毒软件的混战之中,雷军的金山杀毒已经是周鸿祎的手下败将,在智能机领域,小米手机是否还能够抵抗住宿敌的进攻? 业内人士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指出,互联网公司涉足手机领域是为了抢占移动互联入口,但互联网公司做手机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着致命的硬伤,很难获得成功。而小米手机面对越来越多的同业竞争者,其营销模式带来的优势也将逐渐消失。 互联网公司扎堆做手机
百度易智能手机
众多互联网公司涌入手机制造领域,对于最早尝试该模式的小米手机会有怎么样的冲击? “我们是整体在做手机,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都自己完成研发制造。而其他互联网公司都只介入手机制造的某一环节。用户选择手机,最根本的是看一个手机提供的综合软硬件以及服务的用户体验,而不会是其中单纯的某一个,这就是小米手机的优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黎万强这样描述小米手机的核心优势。 据了解,目前其他互联网公司制造手机,主要通过与国际、国内厂商合作定制的方式完成。此次360高调宣传的特供机,即是与华为合作。 但在杨群看来,自己完成手机硬件的研发制造存在着更大的致命伤:“卖的越多,死的越快!” “互联网手机在网上销售,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销售渠道无法下沉到二三线城市。这也导致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售后服务无法跟上。没有销售网点,一旦出了故障,只能是寄回去。” 据黎万强介绍,小米手机如今已经销售200万台。而今年的目标是500万台,也就是销售额100亿元。 “我们现在只能说是微利,但是我们有正向的现金流,未来两年还在投入期,我觉得单款手机超过1000万的销售量才有可能说靠内容和软件盈利。现在靠什么盈利,我们也没有想明白,但是把产品做好了,规模做大了,很多盈利模式自然也就出来了。”黎万强对本报记者表示。 黎万强表示,小米手机会继续走精品路线,“小米的产品策略是生产高性能的手机,提供很好的智能体验。单核的手机,可以做到999元,材料、电池用国产的,可以节省30%~40%,CPU可以差两到三倍,硬件的自由度很大,可以把利润压低,但是手机的性能会受很大影响。” “360称零利润,通过软件模式来赚钱,但是上市公司盈利压力大,有财务压力,而我们可以看得更长远,持续投入,在这一点上,上市公司是拼不过创业公司的。”上述人士表示。 但在杨群看来,小米的核心优势其实并不在手机制造环节上,而是在其营销模式,“小米不是手机制造商的创新,而是一种营销模式的创新,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做手机。” “小米第一个走出互联网手机的营销模式,每一种创新的模式,最后都会成就一两家公司。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加入到这里面来,而且越来越多的传统手机厂商不甘市场份额被侵蚀,也在互联网手机上发力,小米的优势也就逐渐消失掉了。”上述分析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