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邀约三五好友聚餐享受美食时,可曾留意过旁边端茶倒水的侍应生是否在挨饿为你提供服务 ;
当你享受着清凉的空调埋怨工作餐时, 可曾遥想建筑工地上的工友们正顶着烈日蹲坐在尘土飞扬的水泥垛上“裹腹”;
当我们和他们一样大的时候正享受着学校里品种丰富的“小灶”,可曾知道他们正被繁重的工作所累,木偶一样摆放在流水线上,连吃饭也成了机械式的吞咽……
一座座高楼大厦,整洁的城市环境,手里的Iphone4s,便捷的网购服务……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他们的劳动成果,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这些“沉默的大多数”,这些“熟悉的陌生人”。你可曾想过和他们坐在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像一家人一样?
.jpg)
2012年5月18日“请农民工吃顿饭”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搜狐网络大厦举行,活动由搜狐微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联合发起,工众网作为农民工报名平台、组织方及最初的倡导者成为活动重要合作伙伴。
图为:发起人及主办方正式启动“请农民工吃顿饭”活动(左起:工众网CEO李久鑫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搜狐公司副总裁方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
与会的专家学者、媒体人、企业界人士都是一直关注、研究农民工群体,关爱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人。会上通过举办“那些熟悉的陌生人”论坛,与现场新生代农民工互动,了解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渴望。新生代的农民工正是活力四射的年纪,然而除了一起出来打工的老乡,他们在城里很少有朋友。他们不是沉默,是有太多的话不敢开口,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有太多的话找不到倾听的对象。新生代农民工背离了家乡,像孤鸟一样在城市漂泊,但他们渴望能够像城里人一样生活,渴望在城市里生根。
“父辈在面朝黄土背朝天时,尚且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我们出来打工不到夜深人静是没法儿休息的,每天最开心的是躺在床上抱着手机上会儿网,看看世界……“工众网李久鑫博士说”这是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心声,80、90后的农民工他们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同样对生活也有更高的追求。工众网的一项调研显示城市生活经验的长短与农民工幸福感无关,这说明虽然他们在城市里却离这个城市越来越远,不是空间上的而是心灵上的隔阂与芥蒂。所以我们就想组织‘请农民工吃顿饭’的活动,搭建一个平台让我们倾听‘沉默的大多数’。“
据工众网的工作人员回忆:今天启动仪式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四次活动,第一次是工众网组织的邀请参加过“新市民”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一起聊聊梦想。都一处烧麦第八代传人吴华侠作为特邀嘉宾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已16岁怀揣梦想来北京打拼,在经历众多的挫折后最终在北京立足扎根的奋斗故事,她鼓励在场的新生代农民工一定要平和心态,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第二顿饭是87版《红楼梦》晴雯扮演者安雯小姐请鸟巢的建设者,我们一起迎接了2012新年;第三顿饭张鸣老师现场给在北京工作多年但仍然没去过故宫的农民工朋友讲故宫的历史故事;第四顿饭“大爱清尘”王克勤老师为大家普及“职业病”的知识、“尘肺病”的危害,在场所有人均表示愿意加入“大爱清尘”,成为一名志愿者帮助尘肺病人……正是因为每一次点滴的感动,支撑我们走到了现在。或许,新生代的农民工不缺一顿饭,但他们能收获几个朋友,能真正有一次话语权,能感受到和城市的距离并不遥远……
通过工众网与人民大学心理学系联合发布的《中国农民工“生存感受”2012年度报告》中显示:30%的农民工认为被城市拒绝和排斥,然而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就算他们感到城市并不是完全接受他们,还是有70%的人愿意留在城市中。在工众网另外一项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比率接近100%,新生代农民工主要的社交娱乐方式是“吃饭、KTV、上网”。因此工众网与搜狐微博联手打造了“请农民工吃顿饭”大型公益活动,以工众网多达532.9万人的农民工为基础影响更广泛的群体参与,通过搜狐微博的平台来一起搭建农民工与社会交流的平台。活动得到了王振耀教授、孙立平教授、以及杨团教授的极大认可,相信会影响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人来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注。
工众网李久鑫博士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目前的幸福感只来源于个人生存水平和个人的微观环境。但他们的内心其实并不满足于基本的“生存“他们希望追求更高的个人发展,渴望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而在城市“生根“。新生代地铁建筑工小龙在第三次“吃饭”活动现场的写下了自己的心愿:“我最大的愿望是在北京打工的几个老乡能一起休息几天,我们好好逛逛长城、故宫、颐和园、欢乐谷”……憨厚质朴的愿望,道出了内心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苦楚。他们抛下娇妻和幼儿,老父及家乡,背着行囊与寄托来到“大城市”;他们抽着劣质的烟,大口大口的灌着酒,和着乡音哼着“走天涯”,淡淡的透着乡愁;他们经常留意城市里的人,总觉得那些人眼神似乎在和自己的自尊做对抗。我们如今新生代的“城市建设者”,却是农村没地城市没根的一群人……简洁的速写,草草的勾勒出他们内心的酸涩。所以,我们呼吁社会各界人士能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平等友善、尊重关怀的对待身边的同胞。与他们一起吃个饭,拉拉家常,聊聊他们的梦想,聊聊他们最喜欢的偶像,聊聊他们老家的父母兄妹……
或许,他们不在乎也记不住吃得什么,但留在心里的是家的温暖。工众网专家表示:我们也希望借活动的影响,让更多的用工企业意识到与农民工沟通的重要性,不要仅仅把他们作为人手,更要作为“人”来平等尊重的对待,关怀每一位农民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用人的关键。工众网在后续的活动中组织中会充分给与农民工话语权,让他们来评选“最希望和哪位公众名人吃饭“,希望将来可以实现最广大劳动者的心愿。
王振耀院长认为吃饭是平等沟通的开始,把歉意转化为感激,感激转化为亲近。孙立平教授说:开展“请农民工吃顿饭”活动真正的意义应该是一个社会的反歧视运动的开始。社科院杨团教授表示:希望通过吃饭完成社会调查,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向政府建言建策。我们想说“请农民工吃顿饭”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接纳农民工群体,让更多的发自肺腑的善举行动起来吧,和您家保姆聊聊家乡的趣事,请您小区的保安吃顿便饭,给每天为您送水的小张一个和善的微笑,让每天服务在您身边不同岗位的农民工感受到城市的友善,城市人的亲和,让他们真正能有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