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公路工程建设的王牌,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劲旅,再到如今铁路工程建设的标兵,中交一公局三公司不仅在转型发展中,打赢了一场场硬仗,更在跌宕起伏的市场大潮中,始终昂扬向上,展现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国家队”的雄姿。
三公司建设的山西太原南环滨河西路互通工程 不久前,中交集团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公司)成功召开了公司十届三次职代会和九届三次工代会,会议上传出的好消息,使三公司的建设者们如沐春风、神清气爽。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里,面对极其严峻的市场形势,三公司准确判断、积极应对,全年开发额较上年增长了21%,在传统公路、市政工程、铁路工程三大市场板块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创造出了“十二五”开门红的良好态势。 作为一家成立近半个世纪的老牌国企,三公司曾参建了京津塘高速公路、 秦皇岛南山立交桥、山西太旧高速公路、首都机场路、沪宁高速扩建、石武客运专线、灌河特大桥、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创造了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史上的多项“第一”,近年来,三公司还在市政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工程建设等领域异军突起,成功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转型。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中,三公司可谓是老树常青、勇立潮头。 弯道超车 逆势而上 2011年,因为国家宏观调控,特别是铁路建设市场的急剧变化,给很多建设单位经营上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可是同样的市场环境,三公司却成功地实现了“弯道超车、逆势而上,”主要经营指标较上一年不但没有倒退,反而实现了较高的增长,并相继获得了“中国AAA级信用企业”、“全国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重质量守信用企业”、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杯”等国家、省部(行业)级奖项达12项,获得业主各项奖励金额达687万元。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茫,”在这荣誉和奖励背后,人们不难想象三公司的员工们在这一年里付出的心血与汗水。 ——2012年3月1日,一条消息让中交一公局湘桂铁路柳南Ⅱ标全体人员心潮澎湃:第一项目部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再次荣获“火车头”奖杯,成为柳南线唯一一家两年连续捧得“火车头”的施工单位!荣誉的获得,让人们不禁又想起了刚刚过去的那不平凡的一年。 2011年,正当三公司柳南Ⅱ标按计划顺利推进时,不利情况却接踵而至,铁路系统开始资金紧缩,致使柳南Ⅱ标 项目的正常运转陷入了危机。面对后续资金上的困境,项目指挥部迅速召开紧急会议,努力化解不利局面。项目领导提出了“保重点,停附属”的有保有压的施工方案,将现有资金一劈为二:小部分用于日常办公、生活,大部分用于推进来宾刚架桥、下穿柳南高速立交桥等重点工程施工,同时暂停所有附属工程施工,以缓解压力。同时项目领导还积极利用节点工程更加频繁的寻求业主支持,在艰难的形势下,争取业主的资金能够及时拨付到位。 在保证重点工程的同时,项目部通过积极的努力和联系,多方融资,努力进行附属工程施工,由此打开了非重点工程僵持局面。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就这样,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多管齐下的努力,柳南Ⅱ标最终得以圆满地完成了年度施工任务,再次获得了业主的高度认可。 ——2011年12月9日,总投资近65亿元的新疆库车至阿克苏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这条高速路的建设者当中,便有三公司的“库阿三分指”。 2009年8月19日,当“库阿三分指”的项目管理人员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时,面对浩大的工程量、几十公里不见人烟的自然环境、缺水缺电工作环境,再加上新疆“七.五”事件的巨大影响,每个人心情都是沉重的,感觉压力巨大。然而作为一支享誉全国的建设铁军,紧张的工期却不容许员工们有更多的踌躇和犹豫,他们先是以最短的时间解决了施工用电,接着再以“敢为人先”的大无畏精神,在180米的戈壁滩深处上打出了水井,而后又从内地及时引进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就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创造出了施工条件。 路面正式施工后,项目部通过合理布局、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在施工中可谓是高潮迭起:水稳连续60天不歇机、沥青铺筑45天不停机,107天完成下、中、上面层共计单幅309公里,创造了三公司沥青铺筑的新记录;日产值不断刷新,从380万到400万再到465万,从4月到7月,单月产值平均过亿元。最终,通过这种超常规的日积月累,保证了工程提前一年完成。 在路面铺筑过程中,戈壁滩平均气温在43℃以上,员工个个脸上吹破皮、嘴上裂着口子,却没有一个叫苦的。铺油现场的温度高达140℃,整桶整桶的凉水从头顶倒下,得到一丝凉意后,却又让人感觉到窒息般的闷热;很多员工白天苦战,晚上还要整理第二天的数据,有的技术员打完点滴直接奔赴现场……此情此景,令新疆电视台的记者在现场采访中曾数次落泪,说中交一公局真是一支不可思议的队伍。 就是这样,在库阿高速,三公司人再一次用“永争第一”的企业精神,再一次用自己的拼搏实干,诠释出了“建设铁军”的内涵。 ——山西省多年来一直是三公司的主战场,2011年,克服资金紧张、时间短、任务重、环境复杂、施工组织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三公司在山西又创造了一项新纪录:在太原滨河西路南延工程的下穿南环立交桥工程施工中,一座桥梁从桩基开始到具备通车条件仅用了32天,打破了此前山西公路市场45天完成一座类似桥梁的施工记录,这令设计单位、业主及交警路政人员都大感意外,他们竖起大拇指称赞说:没想到,这样的奇迹竟在三公司身上发生了! 三公司承建的郑州公铁两用桥,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铁两用桥 2011年10月9日,三公司建设的重庆轨道交通BT项目最大断面暗挖车站首模衬砌混凝土成功浇筑,改写了一公局隧道施工历史。 打造三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三公司不管是在传统的公路市场,还是后来延伸的市政工程,抑或是现在转型到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新的市场,之所以始终都展现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国家队”高水平、严作风的“大家风范”, 之所以始终都表现出了“建设铁军” 永争第一、敢打善赢的优良传统,靠的正是三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 以文化为发展灵魂 近半个世纪的薪火传承,三公司的文化积淀可谓深厚。在继承过去优良文化传统的同时,这些年来三公司还总结、提升了很多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文化理念。这包括“为客户提供最优产品、为社会铸就百年工程、为企业获得持续发展、为员工搭建成长平台”的企业使命;以“诚信、合作、人本、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自强奋进、永争第一”的企业精神;“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的企业意识等,三公司在企业文化上的创新与实践,获得了“全国交通行业企业文化成果实践创新奖”的荣誉。 三公司人的个性品格最突出的是“诚信”、“合作”。而三公司企业文化最大的特色,便是对内对外始终坚持人本思想,实施亲情化、民主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推广应用亲情、家庭文化, 使员工以企业为“家”,把事业的追求和对企业的献身精神相结合,为构建公司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公司,不管施工现场多么艰苦,都要给职工尽量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公寓化的住宿管理、贴心的食堂洗浴、优美的花园式驻地,齐全的活动场所和丰富的文体活动……给职工生活上营造出一个和谐、温馨的“家”的氛围。此外,项目领导给职工过生日,为职工当“红娘”,组织职工举办工地集体婚礼,开展各种送温暖活动等,无不起到了凝聚人心、增强力量的作用。 如今,三公司经常需要整合社会上的人力资源参与到施工中,而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之所以能够迅速凝聚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三公司优良的企业文化从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以人才为发展保障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三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陆续出台了《后备干部管理办法》、《中层干部管理办法》、《学院化管理办法》等多项激励机制,鼓励职工踊跃考证,推进学院化建设。近年来,公司大胆启用年轻干部,积极鼓励成才,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给予机会。这几年每年利用在各项目召开职工大会的机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荐后备干部,作为人事选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建设学院化企业的思路下,各项目举办“技术论坛”、成立“青年文化学院”蔚然成风,有效提升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2011年5月,公司南京绕越项目“青年文化学院”建设情况作为典型事例在中交集团项目文化推进会上作了典型交流。 多年来,三公司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很多人才还被输送到局里的兄弟单位,为整个一公局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创新为前进动力 施工技术多年来一直是三公司这支“国家队”的核心竞争力,2011年,公司加大技术投入,先后成立了中心实验室、施工设计室,推进了企业技术升级。三公司完成了《大同市平城街御河桥下承式钢桁架拱桥施工技术研究》1项局级课题和7项公司级课题的研发,并通过了验收;《预制混凝土底板单壁周转型钢套箱施工工法》等四项工法获得集团级工法,两项局级工法,其中《预制混凝土底板单壁周转型钢套箱施工工法》荣获2011年度国家公路工程工法;完成了《多功能一体式喷浆车》等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和《钢套箱一体装置》一项发明专利;《运用QC方法,确保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安装质量》获2011年度局级优秀QC成果……三公司技术创新工作在2011年度再次获局技术创新二等奖,取得连续六年保持局前二名的好成绩。 作为一家老国企,三公司在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以信息化、学院化、流程化这“三化”建设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依靠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学院化的人才管理模式以及流程化的工作程序,通过“远程视频会议”、“ OA办公系统”、“网络课堂”等多种现代化管理、培训方式的应用,三公司现在的生产经营规模比十年前增长了很多,但人员却并没有增加太多。 企业管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要求,2011年,三公司通过深入开展“合同管理规范年”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合同管理工作,同时,对公司宣传网站进行了重新改版,制定了《三公司网站信息管理办法》,还组织了“第一届管理创新成果发布会”,使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更加规模化、系统化。在2012年,继“效率型组织”和“区域公司”的管理新模式后,“模块+专业化”将成为三公司管理模式上的新探索,此外还会进一步发挥机关的监管职能,继续通过前期策划、施组评审、进度排名、经营考评等措施,加强对项目施工生产的掌控和监管。 ——以品牌赢得市场机遇 “品牌”对于企业,已成为了“竞争利器”,” 而三公司的“品牌”是在一场场“恶战”中“打”出来的。 在2010年湘桂铁路柳南Ⅱ标的施工中,鉴于三公司在抗洪抢险中的突出表现,业主方向铁道部建议,在信用评价中给予加分的奖励。在山西大同,三公司先从一个7000多万元的市政工程起步,因为这个工程完成的优质高效,接着便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在大同先后施工了10个市政项目,合同额达到16.5亿元,而随后,因为出色的业绩,三公司的品牌优势又从大同市“溢出”到了临近的山西忻州市和同煤集团,开发出新的市场。 “以现场保市场,以市场求发展。”这是三公司人奉为圭臬的一句话。如今三公司通过“现场”树品牌,通过品牌赢“市场”,实现了现场——品牌——市场的良性互动。 党建与精神文明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党建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三公司这支“建设铁军”来说,一直都是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2011年,公司党委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进入生产促发展,融入管理起作用,以“三个结合”为主导思想,强调党政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负,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公司重点工作之中,较好地发挥了党委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 高调开展评选“十大品牌员工”活动 2011年,通过全员参与和民主推荐,三公司党委将公司各领域领先或领军人物、道德楷模、技术尖子、管理精英和甘于奉献、成绩突出的普通党员、职工优秀代表评选出来,公司党政领导共同为“十大品牌员工”隆重颁发授带、证书、奖杯、奖金和鲜花。随后又在公司报刊和网站上大力宣传“十大品牌员工”的先进事迹。评选活动让职工感受到了公司对人才的尊重,极大地鼓舞了职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有效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有效开展巡回演讲活动 在三公司党委的部署指导下,2011年公司团委在成功举办以“责任?承诺?奉献”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后,又迅即组织获奖优秀选手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巡回演讲活动,深入宣传公司品牌员工和先进人物事迹。宣讲团抵达公司项目集中的山西、河南、重庆、河北四省市的7个城市,举办10余场演讲,为14个项目的职工送上了精彩的表演,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和良好效果。 此外,公司党委在2011年的“创先争优”中,还开展了“月评双优”、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的创优热情,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公司党委在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牵头组织机关各业务部门,紧密结合局每年提出的主题活动,每年年中由纪、监部门牵头开展“效能监察”活动,年底由党办、企管部门牵头“双文明检查”活动。如今,“两个检查”在三公司已形成了传统和制度。 2011年三公司圆满完成了开发任务,取得了很好的经营业绩。对此总经理崔占奎认为,之所以能够在复杂、困难的市场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三公司能够及时预判形势、应对措施及时有力外,还离不开三公司这支优秀队伍的团结力量和永争第一的精神,而三公司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把这种精神始终传承下去。 “2012年,三公司将向规模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投资要效益。按照‘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三公司今后将努力进入房建、航道和水利等新的业务领域,使三公司这个特大型施工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业绩。”展望未来,崔占奎总经理如是说。(李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