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大约二十件展品,没有专门的展台,没有背景板,展品的说明是一张小小的纸片,甚至连个横幅也没有,展会的综述用一张A4纸打印而成,每一件展品的成本也基本上没有超过50元的,所有作品的作者也仅是在校的大学生。这是广州美术学院陈鸿雁老师开设的“低碳家居用品设计”选修课程的成果展览,虽然是记者所见过的最为简陋的展会,却也因此成为最名副其实的“低碳”展览。
简陋也一样可以很精彩:用装鸡蛋的纸皮做的沙发、用报纸做成的座椅、用废雨伞和拖鞋做成的手袋、烂风扇外壳做成的灯、尼龙绳编织的漂亮帽子和手袋……废弃的物品被利用起来,而且演绎出一种精彩的重生。
张乐、叶文在、刘菲菲、谭乐林这些学生作者们,在说到自己的作品时,更是体现出一种生活的快乐,他们告诉记者,大多数同学都觉得很好玩,因为在低碳设计的过程中,新的价值诞生了,还能符合当下的潮流,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低碳的了解也更为充分。在叶文在看来,低碳设计更是一种对传统设计模式的颠覆,“一般的设计是先从方案入手,而低碳设计是先从材料入手,要将特定的材料利用好,发挥出应有的用途”。为了做好这个设计,张乐还专门观察了垃圾被处理的过程,在看到很多像塑料袋这样的垃圾被焚烧之后,他更感到了低碳设计的必要性,“我们的设计只是小打小闹,希望更多的低碳设计能加入科技的含量,有更大的商业价值,形成产业链,有利益才会有环保。”
面对记者所提出的展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本身的耐久性不长,是否会造成另一种形式的不环保这一犀利问题,陈鸿雁表示:“其实,环保低碳设计领域包括很多方面,剩余物料的利用只是一个方面。很多一次性的剩余材料都是被处理,从生产出来到被处理完成的生命周期比较短。如何增加他们的生命时间,并赋予剩余物品或一次性物品的新价值,是低碳设计要面对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是“upcycling”(回收升维),不是简单的“recycling”(循环再用)。因为”recycling”只是让剩余物料短期被回收和处理,并产生新的价值,而“upcycling”是它们被回收和处理之前,通过设计赋予剩余物料新的生命和价值,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或许,这是一种更恰当的和有价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