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邮 箱
在线加入
网站首页
企业要闻
财经报道
权威发布
安全生产
维权时空
创新前沿
公益慈善
企业舆情
经济人物
食品
汽车
房产
环保
IT
娱乐
旅游
教育
招商
商场
物流
通讯
会展
健康
财经
家电
科技
能源
位置:
首页
>
通讯快报 >
神州纵览 > 正文
黑龙江中小油企8成停产 国产大豆败给转基因大豆
来源:
天津网
时间:2012/4/16 9:08:04
原料收购困难、销售价格低廉、停产成为家常便饭……食用油价格上涨的背景下,黑龙江中小型压榨企业难以分到属于自己的那杯羹。
原料收购困难、销售价格低廉、停产成为家常便饭……食用油价格上涨的背景下,黑龙江中小型压榨企业难以分到属于自己的那杯羹。
80%的企业停产,企业80%的产能闲置,80%的大豆靠进口,三个80%刺激着中国大豆榨油业的神经。
被羡慕的“约谈”
当涨价早已为人们耳熟能详之时,被认为是打压的“约谈”,却被黑龙江中小型食用油企业贴上了“羡慕”的标签,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3月末开始,两大食用油巨头中粮和益海嘉里相继提高产品价格,其中,菜籽油、花生油两个品种上调幅度约在8%左右,引发了食用油价格新一轮上涨担忧的同时,也迎来了发改委对相关企业的约谈。
4月初为调控食用油价格,避免形成连锁涨价局面,国家发改委迅速出手,约谈多家主要食用油生产企业,力促食用油价格稳定。
价格上涨,约谈生产企业,市场保持稳定,这样的循环在食用油领域屡见不鲜,效果看得见。
“发改委约谈是对你的重视,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型压榨企业连被约谈的资格都没有。”在黑龙江省祥源油脂有限公司孙加锁眼里,被约谈其实值得羡慕,至少“有机会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大企业、有影响力的企业才会被约谈。”
益海嘉里方面表示,本次调价主要由于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企业无法承担。本次8%左右幅度的调价,只略减轻企业亏损困境,企业仍处于亏损的边缘。
“食用油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可忽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微博)告诉新金融记者。食用油价格上涨存在企业长期亏损后补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可以减少行业的亏损。
为了保持价格稳定和保障市场供应,我们企业持续供应小包装食用油,企业承担了巨大损失,益海嘉里方面对媒体解释涨价的原因。
“他们这些大企业都承受不了原料涨价,中小企业就更承受不起。”黑龙江鸿源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再林称“无论生产规模、营销能力还是品牌影响力,我们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比。”
早在2010年10月,金龙鱼和福临门两大食用油品牌相继提价,各类产品出现4%至10%不等的价格调整。当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约谈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和九三粮油集团四家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要求企业在4个月内不得上调小包装食用油价格,成效立竿见影。
食用油市场高度集中,仅中粮和益海嘉里两家就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搞定了这几家大企业就可以控制整个价格波动,被认为是发改委约谈的“内在动力”。
“黑龙江省的所有油脂企业产量加起来还不及这两家的零头,大家都是看人家脸色行事,他们不涨价别人根本涨不起来。”不止一位食用油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而对黑龙江油脂企业来说,此次涨价——约谈的循环中,并没有涉及大豆油价格的提高。“大豆油和调和油不在提价范围之内。”中粮和益海嘉里均表示。8%的价格提升将它们遗忘,期望在本轮价格上涨中缓解压力的黑龙江中小型油企失望而归。
规模相对较小、只能看大企业脸色行事、缺乏市场影响力被外界认为是黑龙江食用油企业的通病。
数据显示,国内食用油年产销量2900万吨左右,其中小包装食用油的销量约600万-700万吨,主要以益海嘉里、中粮以及鲁花为主。其中益海嘉里旗下品牌约占50%-60%的市场份额,中粮和鲁花分别占据约15%和6%的份额。
而整个黑龙江油企2011年的产量为150万吨左右,以鸿源公司为例,该公司总投资2.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年加工大豆30万吨,年产豆油5万吨,豆粕24万吨、大豆磷脂1000吨、大豆浓缩蛋白13000吨,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左右,在整个行业内部属于小字号。
而在黑龙江油企内部则认为,“是使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导致市场竞争力干不过别人”。
“黑龙江企业很委屈,目前只有黑龙江的企业还在使用国产大豆作为原料,其他企业都是进口转基因大豆,在出油率上我们不占上风。”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认为“这也是企业弱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定向销售
当“被约谈”可望而不可即之时,从市场上获得价格相对较低的大豆原料同样“被缺席”。
作为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据全国首位,当地企业却很难享受到地利之便。
2011年当地大豆产量540万吨,其中中储粮执行国家收购占据了一半左右。
“国家储备收购大豆抢占了压榨企业的原料来源,我们是无论如何都抢不过中储粮的,他们有补贴,”孙加锁告诉记者,“中储粮执行国家政策,保护豆农的利益,这个无可厚非,但是定向销售的大豆我们也得不到。”
根据相关政策,中储粮在将大豆收购存储之后,为了稳定市场供应保证价格平稳,可适时向市场上推出储备大豆。而这些大豆只面向特定的几家大型企业,因此被称之为“定向销售”,这在行业内被认为是不能说的“秘密”。
2011年1月28日第一批国家临时存储食用油和大豆定向销售时,中储粮网站上写道,“为保证国内粮油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国家有关部门近日下达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定向销售出库计划45万吨(2009年产),”并明确标明各家企业所获得份额指标。其中:中粮集团有限公司22万吨,益海嘉里集团22万吨,中国中纺集团公司1万吨。
与此同时,下达国家临时存储大豆定向销售出库计划33.5万吨(2008年产),其中:九三粮油工业集团14.5万吨,三河汇福粮油集团19万吨。“此次定向销售的国家临时存储粮油由上述指定企业按计划总量及出库期限及时提货,加工成小包装油后均衡投放市场。”
事实上,即使是在定向销售的文字表述上,其中的差别细微却显而易见,此次定向销售,通告中明确标示出了定向销售的对象和数量等级等内容。
4个月之后的5月18日,2011年第二批国家临时存储食用油和大豆定向销售公告中,则要比上次简单得多,相关企业名录和数量被悄然隐去。
“为保证国内粮油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国家有关部门近日下达第二批国家政策性食用油和大豆定向销售出库计划228.5万吨,其中:中央储备豆油1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6万吨、国家临时存储大豆212.5万吨,此次定向销售的国家临时存储粮油由指定企业按计划总量及出库期限及时提货,加工成小包装油后均衡投放市场。”
而据相关媒体报道显示,当时益海嘉里获得了130万吨,中粮集团45万吨,汇福粮油13万吨,九三油脂12万吨,中纺粮油11万吨,定向企业与被发改委历次约谈食用油企业基本重合。
“参加拍卖是需要取得资格的,多数企业没有这种资格,讲好的每家多少吨不会变动。”业内人士称,“定向销售是稳定粮油价格的一种方式,目的就是不让涨价,只能通过这些大企业来完成。”
大企业承担调控任务,控制价格不涨,会出现亏损,国家临储大豆以较低价格卖给它们,可以弥补企业损失,从而保证市场供应,被认为是“不错”的办法。
2011年8月,国储再次抛售400万吨储备大豆,价格在3500元每吨左右,定向销售目标同样是益海嘉里、中粮、中纺粮油、九三油脂、汇福集团等企业,其他企业只能“望豆兴叹”。
当时市场价格普遍为3800元每吨左右,这就意味着,上述几家企业可获得每吨300元左右的价格差。而整个2011年定向销售的600余万吨大豆,上述企业可以减少收购成本18亿元。
事实上,政府与占据市场份额超过8成的5家主要供应商达成限价默契后,大油脂企业不涨价,中小油企也涨不起来,是定向抛售的主要原因所在,业内人士向新金融记者分析。
“前年豆油提价然后约谈,价格稳定,然后国家给予定向销售和国储轮换的大豆,但是小企业得不到,另外不敢提价,这样大企业得到了变相的补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黑龙江压榨企业人士表示,“明显是不公平竞争,为了稳定价格牺牲了我们这些小企业的利益。”
另一方面,这些定向销售的大豆有些则并没有被相关企业消化,而是换个方式再次进入了大豆市场。
“难受死了,中粮、吉粮都得到了定向大豆,1.75元每斤,然后人家卖给我们1.9 元赚差价,我们只能赚个工人工资。”孙加锁的疑问在于,“为什么不直接卖给我们?” 同样,定向销售曾经导致油价倒挂——原本价格高的小包装油却比罐装油便宜,企业将小包装油转化为灌装的大桶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定向销售的确可以稳定食用油价格,但是对中小企业是不利的。”李国祥说,“现在补贴农民是不太现实的,只能补贴企业。”
停产的尴尬
“快窝囊死了”是从事多年大豆油生产的孙加锁对过去一年多的体会。
“去年哈尔滨以东地区我干得是最好的,别人都停产了我是唯一没有停产的。今年我也要停产了,今年我们还是这些企业里面最好的,但是还要亏本1000多万。”
数据显示,黑龙江省日加工200吨以上的企业,年加工能力总和在1470万吨,而全部加工量仅为150万吨,90%的产能其实都是在闲置中,而企业开工生产的最低要求是保证10-15天的原料储备。
“主要是油价偏低、无利可图和原料来源困难的结果。”王小语表示,“现在价格是5.05元每斤,10100元每吨,没什么利润就是保持不赔。”
4月13日,哈尔滨市场大豆收购价格为2.07元,相比年前上涨了6分钱,与此同时,决定世界大豆价格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一个月内价格上涨了近13%。
在食用油行业,原料价格高企是本轮涨价的主要因素。国际、国内食用油原料市场价格持续处于高位,特别是2011年底至今年4月初,一级菜籽油原料持续上涨到11200元左右的高价水平,原料上涨幅度超过15%,企业最高每吨亏损800多元。
花生价格则近两年持续上涨,2012年春节前后,花生油原料价格由原来的18000元/吨涨至25000元/吨左右,达到历史高位,原料涨幅超过30%。
在黑龙江大豆主产区的集贤县附近,原有16家大豆压榨企业,现仅有一家勉强开工,而储备原料也仅供一个月产能,在整个黑龙江,停产企业比例达到80%。
不单是黑龙江的企业,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国内大豆压榨行业持续11个月亏损,价格与成本的长期倒挂成为公司经营亏损的主要原因。
“去年干到3月份,现在还有库存不到一万吨。一个月就完事了,现在收不到大豆了。”鸿源油脂公司总经理刘再林表示,原料缺乏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农民逐渐放弃了大豆生产,转为玉米等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
作为国产大豆的主要产区,东北地区这些年来大豆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农民更愿意种植水稻和玉米。
“东北大豆的减少,跟它的效益有关系。过去三江平原主要是种植大豆,现在是效益比较好的水稻、玉米种得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
黑龙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该省大豆产量为585万吨,比上年减少7万吨,而2011年度大豆总产量542万吨,比上年降低7.5%,递减加速迹象明显。
王小语估算,大豆价格适当上涨会对大豆生产有一些好的推动作用,在2.8元左右,豆农积极性会高些。但是这样一来“保证了原料,企业却不敢收购,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佳木斯往东今年秋天就没大豆了。现在涨价也没有用了,再过几年没准就绝种了。黑龙江大豆面积越来越少,连食品用豆都没有。”孙加锁对未来无比悲观,“过两年全国人民都吃转基因豆油吧。”
责任编辑:贾迪
【字号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推广:
油企,停产 ,国产,转基因,
C
E
NN 瞭望台
京东企业采购节开启 终结企
12月15日,以“企业采购节,采购人自己的节日”为主题的20...
斗米兼职赵世勇:人才共享是资本
京东企业采购节开启 终结企业
2019北京世园会发布会于北京
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与北京宝苑
松鼠相框试水老年人智能终端市场
北京金汉斯陷入关店闹剧 被辞退
陈年低调做减法:凡客兜兜转转回
图片新闻
博文新闻
热点新闻
380英镑体验地
国庆长线游短线游
解读天宫一号飞天
刘春红五破世界纪
国家能源局:今冬部分地区可能持续
北京城区住宅均价三个月首次回落
发改委:入冬后全国部分地区煤电油
媒体称上海浙江等四省市将自主发行
大众合并在华进口车业务 进口车销
疯狂英语十年慢跑:管理层变动大成
全球最佳雇主50强:仅一家中国企
2011美国最鼓舞人心的25家公
360隐私保护器腾讯案终审维持一
网络舆情抽样与分析方法
刘长锋:从嘴上风暴到会场革命的路
昨日经济频道热点新闻排行
华菱钢铁子公司资产重组遭否 两大
多家银行9月存款破纪录负增长
浦发银行称184亿次级债发行无具
第三轮资产证券化即将重启 试点额
合作单位
美的集团
|
海信集团
|
海信科龙电器
|
蒙牛集团|
伊利集团
|玫琳凯
|
同煤集团
|
胜利油田
|
北京康斯特
|
贵州茅台酒业
|
清华同方
|
北京二商集团
|
福建七匹狼
|
长虹电器
|
奥克斯空调
|
青岛啤酒
|
格兰仕电器
|
圣元
更多>>
媒体联盟
新浪网
|
人民网财经
|
网易
|
腾讯网
|
和讯网
|
凤凰网
|
中青网
|
金融界
|
慧聪网
|
中国经济网
|
时讯网
|
品牌中国网
|
第一产经网
|
金羊网财经
|
浙江热线
|
易观察
|
北京经济网
|
华北网
|
国际节能环保网
|
中国产经新闻网
|
CCTV证券资讯
|
华讯财经
|
苏州新闻网
|
更多>>
关于我们
|
媒体联盟
|
网站地图
|
在线加盟
|
法律声明
|
招贤纳士
|
证件查询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