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Cenn瞭望台 > Cenn瞭望台 > 正文
洪仕斌:柯达折戟市场给予中国企业警示
来源:和讯科技       时间:2012/3/7 10:21:48     
  2012年1月19日,柯达这个创立于1880年的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生产和供应商,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百年柯达的失败,不说举世震惊,但也在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柯达失败的原因,能对我们现在企业的产生怎样的启示呢? 
  2012年1月19日,柯达这个创立于1880年的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生产和供应商,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百年柯达的失败,不说举世震惊,但也在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柯达失败的原因,能对我们现在企业的产生怎样的启示呢?

  柯达是胶卷的研发者并生产出第一台为非专业人士使用的相机。柯达作为感光行业的王牌品牌,曾经创造出一系列的辉煌成绩,占据全球2/3的胶卷市场份额。但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影像数码化”的趋势就已经被广大有识人士所认知,并果断在企业的专业发展方向上作出调整,大力发展数码电子产品,数码相机、DV等便携式数码影音记录产品逐渐大行其道,而传统的胶卷相机则因为承载量小,无法记录视频,以及冲印麻烦等原因,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其实,柯达也不是没有认识到数码时代的到来,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音技术应用到了航天领域。但是,柯达却一直没有把这类技术应用并改造于自己的主产业,仍然以传统胶片为主导。以至于索尼、尼康等企业后来居上,垄断数码相机产业,不断压迫传统胶卷相机的空间。在数码相机等产品大行其道的同时,胶卷,这个柯达永不放弃的主业的退市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与柯达相对应的是,富士胶卷通过多样化积极迎接转变,已经从最初的困难中走了出来。

  同时,柯达领导决策层的老龄化,不仅是实际年龄上的,更是创新意识的老龄化。柯达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积累了大量的数码影像技术专利,但决策层担心会对现有主产业造成破坏,满足于传统胶卷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满足于维持性创新,依然把胶卷当做主业。

  对于任何产品和企业,因循守旧和保守始终是他们发展的最大敌人,特别是在时代已经更新,革命已经到来的时刻。柯达决策层没有革命性创新或者说是破坏性创新的决心和魄力,只是在原有产业上的零敲碎打,修修补补。俗话说,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但柯达始终没有狠心做到打破旧有产业格局。虽然柯达在2003年提出转型,全面向数码转型,也就要削减72%的红利派发额度,并向新兴的数码技术投资30亿美元,但该意见遭到了部分股东的强烈抵抗。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却没有怎么调整。

  其实柯达也曾经拥有有魄力、有作为的人才,比如2003年,提出全面向数码转型的柯达CEO邓凯达,以及2008年至2009年在中国力推 “乐活馆”项目的柯达消费数码影像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陈志轩等。但在整个公司高层的反对和抵制下,这些转型无一不无疾而终。

  还有,一个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应当肩负自己的社会责任,也就是向消费者和社会提供服务,满足需求,同时提供就业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财富的增加,柯达迈入老龄化,错失大举进军数码产品的宝贵商机。自21世纪以来,柯达除了在2007年盈利之外,其余年份俱是亏损,为了转移压力,柯达大规模裁员,从2003年以来,柯达裁员总计4.7万人,导致纽约失业人数增加,同时全球以柯达产品为主的配套商业和制造业损失惨重,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柯达缺乏经营忧患意识,在社会技术革命到来的时候,不是及时应对,而是抱残守旧,经营状况每趋日下,而它的应对方式不是壮士断腕,果断转型,而是大规模裁员,让整个社会承担其压力。所以,缺乏对社会的责任心的柯达,不仅被社会所抛弃,也被所有消费者抛弃。

  柯达失败的启示:未来的中国企业面对的是全球竞争者,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和创新意识,创新没有近路,更没有退路。那些与时代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抱着老皇历不放,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给政府和社会的企业,柯达的今天,就是它们的明天!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洪仕斌,柯达,中国企业,中国企业,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