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一方面是,3月1日,《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发布实施。《指南》确定了八种主要被控制物质,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浓度要求,使国内一直处于无法规、无标准、无监管“三无状态”的机动车车内空气质量有了一个“国标”。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吉利掌门人李书福提交的题为“关于提升车内空气质量、防范车内环境污染”的提案,该提案阐明了车内空气污染的现状和污染来源,提出了四条有建设性的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建议尽快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转变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这使人们在购车时,除了关注汽车的品牌、型号、外观、安全特性以外,进一步提高了车内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视。
在车厢这一狭小的空间内,存在着大量有害气体,而这在以前往往被人们忽略。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车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近年来,媒体曾报道过多起因车内空气污染伤人致死的事件,由车内空气污染引发的纠纷、诉讼也日渐增多。德国最早开始关注车内环境污染控制,并颁布相关法规政策;美国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关注车内环境污染,对材料进行法律化约束要求。但是,由于中国没有这样一套控制标准,所以导致了大量外国品牌汽车在中国投放的产品与在欧美投放的产品标准不一致,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前后,人们对新国标的作用有多种看法,多数认为新国标是鉴于自主品牌汽车品质现状,避免对其打击过大而折中采取的指导性意见,而不是强制性标准,所以意义有限,对于车企能否自觉遵守新国标,也心存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李书福作为业界代表的提案让人们眼前一亮。
实际上,国家“十二五”以来,自主车企纷纷转型,其发展目标不再单纯是销量的增长,而是把追求品质、塑造品牌形象作为第一任务。李书福本届全国政协会议的提案更让人们看到了自主品牌汽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关注行车健康,致力于生产绿色环保轿车的决心。
虽然吉利三大品牌从设计、制造和采购等方面十分注重环保,特别是在内外部材料的选择上,不仅关注安全性,更加关注材料的环保性,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已经走到了国内轿车厂家的前列。然而吉利现有品牌中肯定存在尚未达到新国标的车型。李书福的提案若被政府采纳实施后,肯定会给吉利经济上带来不小的影响。
李书福不是在“自毁长城”,而是在构筑更加坚固的品质保证。
舍小利而逐大义,自觉履行新国标,从根本上关注车内空气质量,改善车内空气质量,从而让用户享受到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放心的驾乘体验。
唯有如此,才是自主品牌汽车长久发展、稳定提升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