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节,无论是购物、旅游、餐饮还是文化消费市场,都呈现一片红火的态势。 然而,据记者观察,与旅游、餐馆等红红火火的消费市场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相关产业却趋于平淡甚至冷清。 春节期间,处于政策调控之下的楼市、车市较为冷清,家电市场不温不火。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节日期间众多开发商放假歇业。北京房地产市场甚至出现了春节七天“零成交”。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随着家电下乡和购车补贴等政策陆续退出,“末班车”效应也已基本释放完毕,现在面临政策的真空期。新的刺激消费政策尚未出台,对家电和汽车两种商品的需求有一定影响。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日表示,今年商务部将总结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的经验,及时研究制定替代接续政策。 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大卖场均反映,今年春节家电销售总体趋于平淡。 除相关产业消费需求不振外,消费火热的市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每年到春节都会出现的学生放假回家、务工人员返乡、探亲人员出行三股客流高度叠加,尽管铁路运输能力不断提升,但与社会需求相比缺口仍然很大,供需矛盾突出。铁路部门虽然采取了多项措施以方便民众,如实行实名制、网络订票等,但网络订票的“蜗牛网速”社会多有诟病。 另外,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是文化消费市场的主力,追求个性、品质和时尚,然而春节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消费者在平时大都习以为常:产品虽不同包装却类似,促销方式也差不多,创意意识不强,具有局限性和符号化倾向。因此,产品和促销方式的高度同质化,越来越成为制约春节经济升级转型的一大瓶颈。 与此同时,春节旅游市场出现井喷,天南海北国内国外旅游过春节成为新时尚,由旅游经济带动的消费经济更是功不可没。然而,旅游消费中出现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一则“3个普通菜被宰近4000元”的微博以及由“海南宰客”事件引发的全国性大讨论,更是将海南国际岛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根据三亚市政府通报,今年春节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4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2亿元,其中,过夜游客40.57万人次,人均消费每天2150.25元。 光鲜的数字背后,海南旅游的形象却遭到公众广泛批评。商家虚高物价、黑心宰客等行为让春节期间到三亚旅游准备散心消遣的游客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三亚宰客”因此成为节后最受关注的话题,不少游客称“国际旅游岛”变成了“国际宰客岛”。 1月28日,网友罗迪发布微博:朋友春节在三亚吃海鲜,3个普通菜被宰近4000元。邻桌客人点一条大鱼,花费6000多元。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微博迅速引发网民强烈反映。 海南省副省长、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表示,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三亚也承受着巨大压力,一个人口不到70万的城市,春节期间接待了近50万名游客。近年来,三亚市游客增长率都保持着两位数,机动车总量更是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这对于机场、酒店、餐饮、出租车、旅游景点都构成了巨大的压力,旅游设施都处在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此外,“假日经济”大大拉动了消费,刺激了疲软的市场,但有观点指出,一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消费者的年度总消费总量基本是一个恒定值。如果长假期间集中消费了,假期后肯定会少花钱,以求收支上的总体平衡。 市场即将进入消费淡季,在各项生活成本增加的前提下,如何挖掘消费潜力成为摆在节后企业和商家面前的现实问题。 财经评论员周俊生认为,在经济社会中,只要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个人,他们的消费都是理性的,绝大多数人在消费时必须统筹将来的这些支出。内需市场之所以长期低迷,主要在于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还没有建立起很完善的制度,民众难以放手消费。因此,最重要的是切实地为民众建立起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他们有信心乐观对待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大笔开支,他们才会放心地投入到即时的消费活动。 拉动内需的关键,其实在消费市场之外,而改革的方向,就是温家宝总理1月21日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陈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