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创意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既为自身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促进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提升。图为泉州市一动漫企业开发的“燕尾侠”。
热词:二次创业大会
核心提示
现代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泉州市经济已经进入转变提升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又遇到了发展优势弱化的突出挑战。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生产生活服务领域,为制造业技术升级和降低成本提供支撑,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昨日召开的全市“二次创业”大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若干意见》,吹响进军现代服务业的号角。
支撑服务业发展 每年“输血”2000万元
政策摘要
市政府每年安排2000万元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发展。
对新设立的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企业,自纳税年度起,连续3年由受益财政分别按其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比上一年新增部分的100%、75%、50%给予奖励。
条文解读
数字看变化,把脉现代服务业,泉州家底日渐丰盈,成色却依旧不足。2006—2010年,泉州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295.62亿元、363.38亿元、428.97亿元、472.65亿元和530.02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5.8%,比GDP年均增幅高1.2个百分点,总体规模日渐长大。但是,随着泉州市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供给不足,服务水平偏低、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不高,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
发展壮大服务业,是泉州建设经济强市之所需。泉州“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着力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办法,采取优惠政策推进服务业态创新。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因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酒店会展、中介服务、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工业企业“主辅分离”、“两端延伸”。
专家观点
一直关注和研究闽台战略对接的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治彦说,泉州制造业基础好,各区域发展较为均衡。“泉州正处于工业化后期,进入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阶段,核心任务是提升发展质量。”在此前来泉考察期间,刘治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城市经济来讲,今后泉州的制造业如何与其他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互动至关重要。”
他认为,泉州应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途径,提升一、二产业,优化经济结构,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创新驱动式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新道路。发展现代服务业来提升制造业,泉州将大有作为。“特别是处理好产前、产后环节,将本该属于本地的研发、设计、信息咨询等环节产生的附加值留下来。”
在刘治彦看来,泉州出台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好产业融合大文章,城市和城市经济都将迎来腾飞。
企业家声音
“对动漫行业来说,是大福音,我们要好好研究大会上发布的几个文件。”得知全市召开“二次创业”大会,并出台一系列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政策,功夫动漫(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竹兵表示,自己很多想法和计划,跟“二次创业”大会不谋而合。从当初进驻泉州百源池畔,到春节前乔迁源和堂创意园,李竹兵直言:“企业在新的起点,开启自身再创业的新历程,感觉压力很大,全市‘二次创业’大会的召开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进驻泉州以来,功夫动漫一直致力于倡导立体式动漫营销模式,通过动漫产业链,即以“创意”为核心的动画、漫画、游戏、舞台剧和衍生产品等,从产业结合的角度,为品牌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多方式的动漫营销,为企业带来丰盈动漫品牌附加值。这种新型营销模式,不仅让功夫动漫这个“新生儿”活了下来,还与多家本土童装童鞋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他透露,正在规划一个跟‘二次创业’相吻合的项目,用动漫的形式拍摄泉商108将,凸显泉州“创业之都”的魅力。
吸引企业总部 最高可补助千万元
政策摘要
新引进总部企业,给予其实际到位注册资本金1%—3%的开办费用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本地总部企业在泉州市新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总部营销中心,且将分布在市域外企业生产的产品集中在总部营销中心销售并开票的,按其缴纳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比上一年新增部分的10%—3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市域外总部企业在泉州市新设立子公司,其缴纳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贡献总额100万元以上且年度新增30万元以上的,前两年按其缴纳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比上一年新增部分的80%给予奖励,后三年按40%给予奖励。
条文解读
总部经济是产业分工的高端环节,大力培育和壮大总部经济,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向城市聚集,促进环泉州湾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中,泉州积极采取“腾笼换鸟”战略,致力于为以总部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留足发展空间。在先前规划东海、城东、江南三大总部经济区的基础上,将位于晋江的滨江商务区以及规划中的福厦高铁站前商务区也纳入泉州总部经济区的范畴。
去年年底,市里出台《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是在《泉州市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对照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进行补充完善。《实施意见》以“积极争取引进总部企业、扶持本地总部企业发展、引导外地企业新设子公司或将分支机构改制为子公司”三个方面为着力点,继续实施泉州市有关扶持总部经济的政策规定。
五大总部经济区已三个完成项目招商工作,分别是东海片区滨海企业总部经济区、鲤城滨江总部经济区和晋江滨江商务区。
可以畅想,五大总部经济区,将托起一座城市现代服务业全新版图,总部经济正在向我们招手而来。
企业家声音
“我参加了会议,省长给我们鼓劲,企业很有信心啊。”昨日下午,记者拨通喜得龙(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林水盘的电话,那头传来振奋的声音。
2009年10月在美国上市后,林水盘在晋江参加了一次小型的媒体见面会,面对媒体记者抛出“上市后,总部是否会外迁”的提问,当时他果断地说,企业总部将留在晋江。在他看来,泉州不仅有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商务环境也日趋改善。从长远来看,留在家乡,企业运营成本远比一线城市低。
“我们的企业总部已经明确落户晋江滨江商务区,很快就要动工了。”林水盘告诉记者,上市后企业的良好表现,加速企业总部的规划和选址,2011年1月30日,喜得龙在滨江商务区成功拿下一块面积为4894.15平方米的土地,准备盖一栋100米高的总部大楼,企业总部留在家乡的愿望即将变成现实。
培育楼宇经济 开发都市新“掘金地”
政策摘要
引导企业入驻专业商务楼宇。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机构将生产、经营场所从住宅区向商务集中区、总部经济区集中;鼓励个人独资、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为有限公司。
条文解读
楼宇经济实质上就是一种“聚集经济”,中心城市商务楼宇群落的形成,公司、企业的汇集,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商贸、服务、智力等的交汇集中,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扩大,交易成本降低。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极”的形成,恰似一个巨大的磁场,能够产生吸引和扩散作用,通过自身的迅速增长并对相邻地区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进而带动泉州市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包括房地产业、旅游业、金融业、餐饮业、信息业、物流业和商贸业等其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目前,泉州已在中心市区培育出国际商厦、地税大厦、泉州商城广场、保险大厦等一批纳税超千万元的楼宇。其中,福华大厦、文昌大厦的年纳税额超过2500万元,金鑫大厦更是超过了4500万元。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商务集中区还有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领SHOW天地创意园区等。
专家观点
能够受邀参加“二次创业”大会,泉州市亮剑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敏觉得,这是对自己多年一直从事企业管理咨询的一种肯定。“以前企业藏身居民住宅区,去年6月入驻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她介绍,进驻园区后,在品牌推广和咨询服务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张敏看来,楼宇经济及总部经济作为城区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对于泉州成功实现“二次创业”将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发展商务集中区、总部经济区,占地少、收益多,是实现土地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的最佳经济模式。“楼宇经济因其独特的功能,巨大的容量和显著的‘财富效应’,日益成为现代都市新的‘掘金之地’,是中心城区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亮点。”她认为,发展楼宇经济是调整中心城区产业结构的需要,可以有效遏制主城区工业“空心化”的趋势,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向都市型工业集约化方式转变,从而实现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企业家声音
此次出台的《关于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若干意见》,鼓励个人独资、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为有限公司,并给予一些优惠政策,让泉州路通物流公司总经理吴名利看到了给个人独资、合伙企业做大带来的便利。
目前,泉州地面上的货运物流公司多而杂,大多为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经营规模小,企业数量多,导致行业服务质量不高。“新政策给货运物流公司带来整合资源、做大企业的新契机。”吴名利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