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泉州湾海岸
造城市最美
珍稀水生动物频现身,渔民又争相养蛏
“内湖”
视为“法定作业” 6年投了61亿 还要再投41亿
治污大行动
视为“法定作业” 6年投了61亿 还要再投41亿
今年泉州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附注及附表中对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情况作了详细说明:我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持续把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整治作为政府的“法定作业”,注重统筹“江海联动”,结合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采取“查、停、建、算、防、究”多管齐下措施,形成上下游并进、城乡联动、点面结合的陆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全年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77.8%,继续保持良好水平。
记者从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环城委了解到的一组数据也颇能说明整治情况:6年来,全市近海治污共投入逾61亿元,完成了包括污水处理体系工程、垃圾处理处置体系工程、工业污染源整治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5大工程444个项目。
污水处理厂
从1座到12座
“2006年之前,全市只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如今是12座,垃圾处理焚烧厂也是从无到有。”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环城委主任许华生说,如果没有这些治污处理厂,想想看会有多少污水垃圾直接排入江海?根据相关统计,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目标全面实现。
据统计,目前全市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62.25万吨/日,比2005年增加4倍;新建、疏通和改造污水管道总长达1397.78公里。生活垃圾处置能力达5450吨/日,比2005年增加近8倍。
监测结果显示:近海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2006年为50%、2007年为66.7%、2008年为70.8%、2009年为75%、2010年为75%、2011年为77.8%,近海水域水环境达标率持续提升。
大力度关停污染源
全市共关闭取缔建筑饰面石材企业1116家,206家建陶企业含酚废水得到有效治理;丰泽区东海电镀集控区38家企业和泉州电镀厂整体关闭;建成南安市水头电镀集控区,晋江上游20家电镀企业全部搬迁;晋江市区17家重污染企业全部完成外迁或关闭;石狮市沿海4座工业污染集控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达24.7万吨/日,污泥处置达40.38吨/小时,建成工业污水再生利用工程6套、处理能力7万吨/日。
11个县(市、区)均划定畜禽养殖禁建区、禁养区、限养区,其中鲤城区全区划定为禁建区,石狮市全市划定为禁养区,在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全部关闭搬迁;其余区域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共建设沼气池1480处,全市农村新增沼气池29222户。
再投41亿
建设美好家园
治污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许华生介绍,在“十一五”整治之后,“加快推进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已纳入《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近海治污都将是政府的一个主要课题。
据介绍,去年8月25日,市政府印发实施的《泉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设立了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专章,详细阐述“十二五”期间整治工作要求。立足于抓早、抓紧,2010年10月,泉州市近海整治办就委托厦门大学环科中心编制《"十二五"泉州市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并向各县(市、区)征集“十二五”整治项目拼盘。该《规划》分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两个阶段提出整治目标,计划再用五年时间,实施273个项目,投入资金41亿元。
泉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强化各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激励约束措施,全力推进治理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市委书记徐钢曾在相关环保会议上强调:“环保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继续加大环保投入,策划、生成一批项目,包括近海水域、两江流域的整治,加大工作力度,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从源头抓起
走良性可持续环保道路
代表委员热议
泉州市人大代表、石狮市政府市长黄南康:
从源头抓起
走良性可持续环保道路
“在经济发展取得瞩目成就时,无论是政府还是群众,都对环境有非常高的要求。”作为石狮市人民政府市长,黄南康说,近几年石狮市对环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转型升级、人民群众配合监督等各项工作帮助石狮的环境逐步提升。
“过去几年,历届党委、政府积极推动、狠抓落实,无论是陆域环境还是海域环境,石狮市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投入是关键,黄南康说,石狮对环境整治的投入年年都在增加,这两年,三亿元资金被投入参与环保。一大批环保项目相继开、竣工,体现了石狮市政府的决心。2008年,石狮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后,排放到近海的污水基本被断源。去年,石狮鸿山热电厂顺利投产,沿海环境迎来又一个转型期,100多家企业的锅炉被拔除,从而实现集中供热。另外,曾因污染被诟病的永宁镇梅港沟,整治后实现白鹭群翔、清波涟漪的场景。
“要根治环境污染,必须从源头抓起。”黄南康说,掐断污染源头是根本。几年来,石狮不断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改力度,一批又一批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陆续被淘汰,污染源得到有效遏制。在良好投资环境的催动下,高新技术产业相继入驻,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环境整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整治义务也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事情。环保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石狮也有自己的法宝民间资本。黄南康说,在石狮市政府引导下,大量民间资本也逐步融入环保大军中。“石狮的每条沟渠都在整治,全市实现村村参与环保、村村治污的场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正在融入石狮人民生活中。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也主动融入环保工作,实现自身不断减排,同时自主开发新的低碳产业。
总之,目前石狮正逐步走在一条良性、可持续的环保道路。
近海环境压力仍大
加强陆源污染整治
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集体提案:
近海环境压力仍大
加强陆源污染整治
“十一五”期间,按照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各级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强化对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的治理,整治力度空前,治污成效显著,泉州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逐渐走上生态回归之路。
然而,当前泉州近海水域环保现状,特别是污染减排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市委、市政府的环保治理总体思路仍未全面有效得到落实。据调研,当前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虽然呈现好转态势,但近岸海域环境的压力仍然很大,企业排放超标超量现象、局部海域污染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近海水域仍受到陆源排污的影响。
建议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创新体制机制,科学治污,构建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协调机制,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等防治对策,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蓝蓝泉州湾 期待更湛蓝
记者手记
蓝蓝泉州湾 期待更湛蓝
“蓝蓝泉州湾,青青戴云山……”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出了泉州人的自豪。泉州大陆海岸线长达541公里,沿岸有许多海湾、滩涂、沙滩、海岛、名山,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海水养殖和滨海旅游资源。
然而,在多年的工业污染中,泉州湾开始失去“本色”。
很快,人们就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着手进行整治。多年来,近海水域污染治理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政府也投入巨资全面推进近海治污,深化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并意识到治理污染任重道远,必须常抓不懈。
近海水域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重现蓝蓝泉州湾是我们共同的期待。我们期待站在岸边,看着海湾里更多的中华鲟、白海豚在畅游;期待看到更多渔民、养殖户在丰收后发出更爽朗的笑声;期待最美海岸线上,子孙后代更加畅快地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