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企业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海外投资:岂止一个黄怒波 民资青睐拉美市场
来源:经济导报       时间:2012/1/7 10:45:14     
  5日,巴西《圣保罗州报》引述未具名官员谈话指出,台湾鸿海集团将与巴西亿万富豪巴蒂斯塔(Eike Batista)合作,携手在巴西兴建两座面板厂。据报道,每座工厂将耗资40亿美元,鸿海集团在2020年以前将投资巴西大约120亿美元。巴西总统罗赛芙(Dilma Rousseff)结束休假后将宣布这些工厂的位置。  
  5日,巴西《圣保罗州报》引述未具名官员谈话指出,台湾鸿海集团将与巴西亿万富豪巴蒂斯塔(Eike Batista)合作,携手在巴西兴建两座面板厂。据报道,每座工厂将耗资40亿美元,鸿海集团在2020年以前将投资巴西大约120亿美元。巴西总统罗赛芙(Dilma Rousseff)结束休假后将宣布这些工厂的位置。

  “不论这则消息是否可靠,在拉美市场的大背景下,很显然巴西会成为更富吸引和战略意义的投资国度。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巴西已经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这是英国首次落后于一个南美国家。民间资本的活跃程度已经大大超出了之前的预估。”巴西投资贸易联合会会长戚小远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古铜色面庞带来希望

  “你可以从地图上看到这片土地,对,是巴西,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国家,有热情的桑巴舞和狂欢节,同时还有丰盈的资源与低廉的劳动力。”在古香古色的办公室里,导报记者见到了在巴西开有矿业和多家工厂的传奇人物———王勇。你从百度上也许搜索不到他的任何信息,但是名片上印有“开曼群岛领御海外置业投资公司总裁”、“巴西海外投资矿产业联合会主席”等多个头衔,这可以让你想象到他在海外已经部署的领地。

  “中国人走出去不容易。我们当年几个浙商都是从小商品开始,后来有了一定的资本‘抱团’搞房地产,但是当制造业、房地产业都面临寒冬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下一个商机。很多福建商人选择了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投资,浙商有一部分在非洲,还有一部分在南美。我永远忘不了在巴西第一天招工的情景,我以为矿工这种工作很难招人,但是从悬挂出招聘通知的那刻起,电话铃声就没有断过,矿区的门口站了至少800人,都是来应聘的。”王勇感叹道,“这种情景我记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见过,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现在长三角、珠三角招工都是极难的事情了。从这些古铜色的面庞中,我看到了希望。”

  据了解,中国富豪黄怒波近日表示,冰岛政府阻止他提出的800万美元购地交易。也许是这个世界还没有为迎接中国的企业家做好准备,王勇认为,是否做好准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适合海外投资,大量的资金投入不能仅仅作为噱头,而要抱着真诚的态度去合作、实现双赢。

  “你可以想象,当全球都在闹金融危机,缺钱、借钱的时候,中国资本却在大踏步地海外投资,甚至是抄底,这样几近疯狂的行为当然会引起西方的眼红。海外投资的赢者都是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加紧操作。因为他们明白,占有资源就是占有下一步的市场源头。浙商从来都是‘掐命脉’,就是所谓的‘抱团垄断’。”王勇说。

  “巴西市场非常开放,不存在内外资问题,但也没有针对外资的特别优惠。从这个角度看,巴西为国际投资者创造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上海大学经济系教授李翔伟对导报记者表示,南美洲、非洲这些低成本大陆让中国的企业家能够放开手去做,且直接接洽欧美和中东的市场客户,从营销意义上是非常有利的。

  热潮背后几多愁

  “目前我自己青睐的投资还是资源投资,但实际上,巴西基础设施的引资需求非常大,如铁路、电力等方面,但是我不太主张投资这些,因为在施工过程中,中国企业会遇到很多困难,施工难度和资金链都会超出预期。举个例子,罢工在巴西非常普遍。在停工期间,工期会延误,所以如果做企业、开工厂,是很麻烦的。当然还有签证问题等,巴西是个办事不太讲求效率的国家,我自己深有体会。”王勇对导报记者说。

  据了解,2011年中国海外并购明显呈活跃态势。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中国企业实现海外并购106起,占并购总数的10.2%。披露金额的78起案例涉及金额高达234.28亿美元,占交易总额的41.5%,平均并购金额为3亿美元。

  “我也曾经有过很难受的时候。在1998年,我第一次试水投资巴西,曾经计划收购一个巴西当地的酒店,因为华人去的多了,十分需要服务好、环境优雅且能够满足商务要求的旅店。于是我并没有多考虑,且收购价格也在心理承受范围内,遂一次性投资1000万美元。当时酒店方面很爽快地答应,并且在一周内就将所有手续办完。后来我才知道原因,是店主急于脱手。那块地盘受当地的恶势力盘剥多年,处于富人区和穷人区之间,属于“两不管”。幸亏后来雇到一位善于周旋的总经理,这些年随着巴西投资环境的改善,酒店已经盈利了。”王勇说。

  “类似于冲动或者跨行投资的举动,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太冒险。毕竟在异国他乡,新的环境、新的商业模式,如果不做大量的前期调研,很容易出错。国内曾有一家主营业务为鞋业的制造企业,2006年在巴西建立了一座服装辅料工厂,虽然跨专业不算太远,但完全是两个模式、两种客户,因此很多资源和客户需要重新建立。”戚小远对导报记者表示,“除了资产、人力、品牌的整合外,文化整合是企业海外并购遇到的最大困难。”

  实力和诚信不可或缺

  “全球经济震荡导致资产价格降低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或者建厂意愿加强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资源投资,很多企业都愿意进行收购进而完成产业链源头的垄断。未来,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将会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意愿注入更多动力。”李翔伟说。

  资料显示,2011年的中国海外并购,能源及矿产位居各行业榜首,共完成25起交易,涉及金额132.81亿美元,是海外并购交易中金额排名第一的行业,占海外并购总额的46.5%。

  “中国企业近年来频频出海,海外投资和并购方面吃的亏已经不少了,原因很简单,它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和回报,而忽略投资本身的诚信,多了些盲目,少了些自信。海外投资失败的并不只有黄怒波,很多企业都是几次碰壁才接受教训。”王勇对渴望拓展海外蓝图的企业家们建议说,“无论如何,找准一个立足点,用实力说话,诚信为本,海外的版图上不能少了中国企业家的足迹。”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海外投资,黄怒波,拉美市场,民资,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