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企业舆情 > 企业舆情 > 正文
2012,哪些热点将全民瞩目?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2/1/6 10:11:52     
  值此“两会”召开之际,恰逢中山经济提出转型升级、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保障改善民生之时。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在2011年中山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再次提出,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上的差距。 

  农村户籍取消之后的变化值得期待。资料图片

  值此“两会”召开之际,恰逢中山经济提出转型升级、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保障改善民生之时。2012年作为“十二五”的第二年,总结开局之年的经验教训、深化以百年辛亥为契机推出的各项经济、民生政策,对中山日后的发展尤为关键。在此,我们将挑选市民关注的几个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前瞻两会。


  焦点一


  户籍统一后


  如何继续破冰?


  2011年12月28日,中山出台《关于实施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决定》)。根据《决定》,中山从2012年4月1日起将取消农村户籍,本市户籍人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政策经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决定》指出,凡在中山登记户籍的居民,自2012年4月1日起,按实际居住地统一登记或改登为“中山市居民户口”,取消中山原有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自理口粮户口”、“地方城镇居民户口”和“区镇包销户口”的户籍类型。本市所有户籍居民及其新生子女、市外新迁入户人员统一登记为“中山居民户口”,统一换发居民户口簿。同时《决定》指出,在改革后的一定时期内,继续保持全市户籍人口权责不变。首先是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不变。改革后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改变其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其次,保持计划生育政策的连续性。


  近年来,中山主要领导曾屡次指出,中山城乡和城市双重二元结构特征仍然突出,而未来5―10年中,中山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也在于破解城里人和农村人、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身份藩篱。


  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在2011年中山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再次提出,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上的差距。在这个节点上,新的户籍登记制度的推出,也预示着中山在破解城乡二元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被看成为取消城乡差别的一个有效途径。据悉,国内已有河北、山东、重庆等地陆续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省内城市如深圳、佛山等也陆续启动户籍改革。统一城乡户籍登记管理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名称背后的一系列有效改革,这些将极大地牵动着各方的神经。


  针对中山户籍改革的内容,也必将成为两会的焦点。其中,“购房入户”是否可以重新启动,是否该保留“农业人口”的标注,有哪些措施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在医疗、教育、文化、计生等方面实现真正一体化,使新政策不至于流于表面等,都将是市民期待在两会上得到答案的重要话题。


  焦点二


  “行政经济区”如何迈向“经济经济区”?


  这两年,中山正大力推进“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重大转变。


  在2011年中山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再次强调,推动经济发展由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并提出,遵循“市级统筹、镇区联动,利益均衡、整体发展”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建设跨镇域的市级经济协作区,力争将经济协作区打造成为承载优质产业项目的新平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新高地、促进专业镇创新发展的新阵地。


  其中,“全市整体利益最大化”被提出。在向经济区经济转化中,中山将强化市域资源统筹,完善全市要素资源分配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土地指标、环境容量、电力供应、扶持资金等要素,集中投向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区域。


  过去,中山以“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发展模式,在广东闯出了“四小虎”之一的名头。在中山18个镇中,有15个镇成为省级专业镇,形成了五金、灯饰、家具等在市场上颇具影响力的特色产业。


  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一镇一品”的发展模式已经很难与大项目、大平台、大产业相匹配,行政区经济已经成为中山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一大掣肘。作为不设县的地级市,中山24个镇区的发展并不平衡。在行政区经济下,“有土地没项目,有项目土地”成为中山发展的尴尬点,发展快的镇区受限于土地、资源瓶颈,而发展慢的镇区则受限于难以实现有效优质招商;与此同时,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部分产业集群已经不再是某一镇的“专利”,“一镇一品”开始向“一镇多品”、“多镇一品”演变,以家具为例,除了大涌外,沙溪、三乡等镇区同样发展势头迅猛。但是,镇与镇之间的同类产业并没有形成合力,相反,镇区之间各自为政甚至恶性竞争、重复建设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何整合这种同质化、多镇区竞争的产业格局,推进各镇区的经济协作常态化,将成为2012年以及接下来几年中山经济界的重要课题。目前,中山市已初步形成几个经济合作区域,比如,火炬区与南朗镇的合作,南头镇与阜沙镇的合作。


  目前中山经济区经济不过开了一个头,打破行政区藩篱口头说说容易,但在具体实施中,必将碰到诸多问题。比如,哪些镇应该实行经济合作,该由谁牵头合作?中山能否在已实施的镇区合作中总结经验,寻找镇区合作突破口?在镇区合作中,能否制定有效的“游戏规则”,让各镇在合作中可以有据可依,并分配好管理权责和利益分配等话题,也都是市民则期待着两会上能收获有效的建议。


  焦点三


  限价令到期后


  楼市何去何从?


  2011年11月10日,中山出台限价政策,限价的消息在省内引起热议。2011年最后一天,为期52天的限价期满,中山率先表示,不会继续实行限价令。


  限价期间,中山规定市内单套住房均价超过5800元的一律暂缓网签和备案。数据显示,中山市实行限价后,11月全市网签套数环比10月大降33.5%,一手住宅均价大幅下跌,从10月的7183元/平方米降至5681元/平方米。


  中山限价令的结束,在各地引起了热议。而作为中山本土,更关注的则不是政策本身,而是更关注新一年里楼市的发展态势。新的一年里,中山是否将出台其他政策,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在业界普遍存在类似看法:在中央楼市调控不放松的大环境下,中山不大可能出现大的楼价涨幅。根据目前的走势,2012年某阶段重新出现限价的几率依然不低。


  在此前的中山第十三次党代会,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陆德华曾向媒体表示,2012年是否调控要看整个房价走向,中山将根据房价与经济增长是否匹配而定,如果与GDP的增幅不相适应的,可能会再出台“限价令”。


  不过,近来中山传出拟放开购房入户的消息,成为楼市的利好消息,而这些不同政策之间如何平衡,将再次考验政策制定者。关于中山楼市,在新的一年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不少:比如,中山应该在2011年末的限价政策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中山是否还将出台限价甚至限购政策?在何种情况下该出台新政策?


  楼市调控着眼在于改善民生,让房地产回归理性的可持续发展。在限不限价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也期待着两会的解答:比如,中山除了限价,是否还有其他措施推进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何智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一手住宅,两会,经济区经济,决定,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