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政策跟踪 > 政策解读 > 正文
多管齐下化解金融风险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2/1/5 10:28:30     
  由于市场大幅动荡,全球经济正处在“二次衰退”的边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并蔓延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欧洲银行业危机凸显;美国经济疲软、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评级遭到下调;新兴市场国家面临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难以继续为全球复苏提供强劲动力,面临资本流动转向压力,硬着陆风险上升。 
  由于市场大幅动荡,全球经济正处在“二次衰退”的边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并蔓延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欧洲银行业危机凸显;美国经济疲软、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评级遭到下调;新兴市场国家面临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难以继续为全球复苏提供强劲动力,面临资本流动转向压力,硬着陆风险上升。

  受全球经济负面冲击和国内调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风险增大。一是经济动力和新增长点不足。201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一、二、三季度同比增长分别为9.7%、9.5%、9.1%,三季度GDP回落幅度超过市场预期。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外部经济衰退将导致出口萎缩,国内收紧导致投资减少,在双重压力下经济整体增速出现快速回落的风险。二是通胀反弹的风险仍很大。目前来看,通货膨胀预期正在减弱,但国内成本推动型通胀在中长期内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考虑到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取向、欧盟大规模资金救市计划以及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输入性通货膨胀难以避免。三是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依然存在。房地产市场、地方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硬着陆”的风险变大。四是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政策判断失误的风险增大。CPI、房价、外汇占款、人民币汇率均出现“拐点”,但究竟其代表的是长期趋势还是短期波动仍有待观察,给政策判断带来难度。

  高度关注风险隐患。一般而言,金融风险积聚的过程是:一是风险积聚,外部宽松货币政策使“热钱”大规模流入,引起汇率升值、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涨;二是汇率升值削弱贸易竞争力,提高利率抑制通胀,“热钱”进一步流入,资产泡沫形成;三是汇率升值和利率高企,经济增速下降、国际收支恶化;四是唱衰+“热钱”大流出+评级下降=汇率大幅贬值+资产泡沫破灭。虽然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基本合理、泡沫也很小,与当年西德类似,但也应高度关注相关风险。

  预调微调应综合利用多种政策工具

  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我国实行的是紧缩政策,但被国际金融危机中止,同时推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刺激经济复苏;4万亿元投资带来流动性过剩,再加上房地产调控以及保民生措施,2011年以来控制通胀成为主要目标。CPI自2011年7月份出现拐点,开始缓解,但仍存在较大压力。

  过度关注价格的紧缩政策尽管对抑制物价上涨、保障民生以及中国经济转型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集中体现在经济增速下降和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目前政策的着力点在于:稳定经济增长,同时能控制通胀水平和预期、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因此,货币政策适度转向宽松就是题中应有之意,同时,鉴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并不适合全面放松,未来货币政策只能进行预调微调。我国货币供应量已成世界第一,要求谨慎。其中,预调即判断整体宏观经济的走向,体现在增量上;微调则是对矫枉过正的修正,体现在存量方面。

  实现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需要综合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一方面,财政政策包括用于民生的政府支出的增加,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的结构性减税力度,提高居民的所得收入等等;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调整:一是根据存贷款情况、外汇占款情况、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总体基调是适度放松流动性;二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小幅调整,可以实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今年上半年可视情况调整3次左右;三是信贷投放上定向宽松进一步细化实施,尤其是投向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战略新兴产业等特定领域;四是考虑到国内外利率有一定差异,利率变动与资本流动密切相关,应审慎利用利率工具。利率的调整要兼顾未来一年通胀平均水平和国内经济状况,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变贷款利率和民间借款利率、存款利率与理财产品利率间的较大差距;五是人民币汇率实现在一定合理水平内的双向波动,结束单向升值状态有利于降低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促进出口增长。

  注意政策节奏和力度防止开闸放水影响结构调整

  适时放松货币政策,主要是考虑货币增速要稳定在合理水平、通胀水平有下降趋势,应对经济下滑和流动性短缺困难更为紧迫,但应避免政策放松得过快过猛。

  一是防止控通胀被忽视。对本轮通胀回落的稳定性判断尚需审慎。目前来看,全球宽松的货币条件仍将持续,货币存量较高,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等中长期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加剧通胀预期。因此,控制通货膨胀不能松懈,需要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

  二是防止调结构被延滞。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近期偏紧缩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城乡差距缩小以及对外贸易更趋平衡。而下一轮适度放松的政策可能又会导致部分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松动“调结构”的目标。在需求结构、收入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依然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在货币政策微调时应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做到有保有压。

  综上,一方面,为了维持相对平稳的经济增速和调整经济结构平衡,适时适度的预调微调和定向宽松将是主要调控方向;另一方面,“控通胀”的任务不能完全松懈,未来政策放松要有度,总量维稳将是常态。

  (作者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多管齐下,化解,金融风险,,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