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企业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民营医院狭路行:政策遭遇玻璃门 税负不平等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时间:2012/1/2 9:40:01     
  据悉,广州现代医院院长创建于2005年,但直至2010年才被列入医保定点医院,花费了近6年的时间才迈进医保大门,个中酸楚自不待言。但更多的民营医院,为了获得医保、新农合定点等政策,选择自愿放弃自由定价权和分红权,争戴非营利医院的“红帽子”。 

  

 

在谴责部分民营医院存在漫天要价、急功近利等内因外,

也有业内人士把矛头指向政策的玻璃门现象。

 

  觊觎市场的广阔以及政策的利好,民间资本曾蜂拥而至,立志在医疗市场大展拳脚。大浪冲沙,20多年过去了,民营医院这条鲶鱼非但没有搅动市场,反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2011年发布的“2010年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我国公立医院(13850所)和民营医院(7068所)虽然在数量上相差不足一半,但诊疗人次却大相径庭。公立医院以18.7亿人次占比91.7%,民营医院只有1.7亿人次,仅占8.3%。


  如此显著的数据差异背后是民营医院生存的艰难。而究其原因,在谴责部分民营医院存在漫天要价、急功近利等内因外,也有业内人士把矛头指向政策的玻璃门现象。


  诚信危机的阴影


  民营医院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但之后长期都处于小规模发展状态,直至2000年医疗市场的正式开放以及后来3年免税制度的实施,民营医院才正式迈入了繁荣发展期。


  但这种蓬勃的发展势头并没有维持多久,2006年左右,由于各种与民营医院有关的医疗事故不断见诸报端,民营医院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民营医院的发展也进入沉寂期。


  除了医疗事故,虚假广告、漫天要价也是民营医院受到质疑的主因。据宁夏医科大学讲师郭伟向《中国产经新闻》反映,民营医院的收费一般都比公立医院的收费要贵。


  这里不排除个别医院提供的服务相对好些,但也不排除存在个别民营医院漫天要价的情况。“尤其是有些患者少的医院,好不容易等到一个顾客,他们就会拼命宰你。”郭伟说。


  而这一切,迈鼎盛国际医院管理机构执行总裁薛家鑫认为,主要是和民营医院的投资者急功近利有关。“很多投资者把医院当作企业来经营,一切以赚钱为目的,这极大地伤害了患者的感情。”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说。


  我国最早经营民营医院的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福建莆田人。他们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到处在电线杆上贴广告、治性病起家。后来随着发展壮大,他们建立中国最早的一批民营医院,分布妇科、肛肠、肿瘤、整形美容等领域。


  有专家认为,这是典型的农民办医院,而国外大多是专家办医院,这些起点低、素质低、眼光浅的投资者,给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医疗行业的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这种跑马圈地似的野蛮生长为后来民营医院陷入诚信危机埋下了隐患,至今还难以走出阴影:患者不信任、行业不认可、政府不放心,成为了民营医院的现状,宰人、欺骗成为了民营医院的代名词。


  在患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也有专家呼吁,民营医院要联起手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约束不诚信的办医行为,杜绝虚假广告坑人。


  相应的措施正在实施,自从2005年迄今,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已先后对3批107家“全国诚信民营医院”创建单位进行了表彰,不仅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而且正在慢慢地重新树立民营医院良好的形象。在此政策的激励和行业的自律下,一批深得患者认可、同行称赞的业内翘楚正在脱颖而出。


  薛家鑫建议,投资者首先要对医疗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不是一桩生意和买卖,而是一项事业,要有长期经营的理念,重视品牌的建设,其次要细分市场,引入医疗的专业团队来管理民营医院。


  薛家鑫认为,只有民营做得干净,心安理得,政府才会支持,这是一个各方互动的过程。此外,有专家提议政府能加强对行业的监管,采取严厉措施来重罚违规者,否则“一粒老鼠屎坏了整碗粥”。


  政策“悬浮”空中


  自从2000以来,中央政府曾先后多次发文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比如“非公36条”,而最近的就是2010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该意见突破性地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即“民营医院”消除了职称考评、医保纳入、审批准入、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的障碍,让民营医院享受与公立医院一样的“平等待遇”。


  然而,一年来,仅有少数省份出台了实施细则,多数地方则将这一政策“悬在空中”。“政府给民营医院的好政策,就像一道玻璃门。看着都给你了,可是一伸手就碰壁。”一位民营医院院长这样说。


  因为这是国家政策,要落实和实施还要看地方出台的具体细则。据薛家鑫分析,各个地方一般会根据当地的区域发展特点来制定不同的细则,这会造成实施效果的差异。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与整个医疗行业比较混乱、监管不力有关,进而造成中央政府的政策在地方的落实上存在很大问题,加之全国一盘棋太大,政策在落实方面受到影响。


  其根源还是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思想观念,长期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卫生行政部门“办医院”的格局,虽然国家一再提出卫生行政部门要由行政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但相对而言,这需要一个过程。很多人表示,公立医院就好比政府的“亲儿子”,而民营医院只是“干儿子”。


  以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为例。根据意见的规定,各地应“将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各地不得将投资主体性质作为医疗机构申请成为医保定点机构的审核条件”。


  然而,在现实中,公立医院天生就是医保定点单位,而民营医院要想成为医保定点单位却要大费周章。据卫生部门反映,一些民营医院不能加入新农合和医保,更多原因是医疗设备、医护人员等方面不能达标,但民营医院对此颇有微词。


  “政策上,不少民营医院都被排除在医保定点单位之外,而申请定点所花费的时间最少也要一年半载,让人明显感觉待遇不公。”广州现代医院院长王怀忠表示。


  据悉,广州现代医院院长创建于2005年,但直至2010年才被列入医保定点医院,花费了近6年的时间才迈进医保大门,个中酸楚自不待言。


  但对于很多民营医院来讲,医保定点以及新农合资格就是他们的生死符,因为只有成为医保定点才能吸引享受医保的人员。医保定点和新农合资格成为了公立医院人满为患,而民营医院门可罗雀的分水岭。


  据郭伟介绍,也有部分民营医院是主动放弃医保的,因为加入医保有很多条件。比如,医院必须承诺不以营利为目的,还要承诺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承诺医院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利润必须全部投入医院的再发展,医院所有者不得从医院经营中获取红利,承诺严格按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收费等。


  “算下来,损失更严重。”郭伟说。他所了解的一家民营医院就选择了主动放弃。


  但更多的民营医院,为了获得医保、新农合定点等政策,选择自愿放弃自由定价权和分红权,争戴非营利医院的“红帽子”。


  无论如何,民营医院进入医保定点单位的速度一直都很缓慢,却是不争的事实。据最新数据显示,直至2010年上海1379家民营医院进入医保的才有58家,仅占民营门诊部的8%,而这个数据在1999年已是23家,也就是说,每年平均仅3家获批。此外,进入新农合的只有11家。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民营医院,平等待遇,医院经营,医院管理,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