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卡不能循环利用,还不如送美食和水果,既好吃又环保! ”晚报 何雯亚 现场图片
表“橙”心、送“苹”安、想念“梨”……巧妙利用水果名称的谐音,用水果代替贺卡,收到圣诞祝福后可以立即吃掉,既能享受美味,又环保昨日,上海市大学生环保联盟的志愿者们邀请了30名小朋友一起呼吁“以水果、美食代替贺卡”,度过了一个既环保、又绿色的圣诞节。
将圣诞祝福“吃下去”
每到圣诞节,不少人都喜欢给亲朋好友送一张贺卡。然而送贺卡其实并不环保,每制作4000张贺卡就需要砍掉一棵大树。昨天上午,来自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来到位于控江路1063号,与30名小朋友一起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水果圣诞”环保理念交流活动,并为小朋友送来了别具意义的圣诞 “水果贺卡”,让小朋友们兴奋不已。
这些“90后”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绿色健康饮食、素食新观念和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小朋友们个个听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盯着投影屏幕。之后,大学生志愿者们与小朋友一起以苹果、橘子等水果为原料,用各种装饰品加以点缀,将水果绘制成精巧别致的“水果贺卡”。 “比萨贺卡代表大吉大利;苹果贺卡代表平安快乐;橙子贺卡代表诚心诚意;柚子贺卡代表年年有余,对你的思念一年又一年! ”一个小朋友稚嫩的童音引来现场一片欢笑。
这些小朋友都是必胜客联合中华环保基金会为高校环保社团设立的公益项目“绿色小超人成长记”的一员,今年共有84个高校环保社团参与此项目。上海有12所高校参与其中,大学生志愿者用1年时间为1200名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依次完成6阶段、约110节环保游戏课程,使沪上小学生们成为掌握低碳生活知识的“绿色小超人”。
环保社团在“扶绿”中成长
在这次的活动总结中,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由衷地说:"绿色圣诞"的理念不可能一下子深入人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这样"以水果代替贺卡"的宣传活动,我们由衷希望环保理念能深入这些"小超人"们的心中。 ”
大学生志愿者朱艳告诉记者,“水果贺卡”的创意最早来源于2007年香港环境保护协会。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高校参与,成为了全国影响范围最广、高校参与规模最大、学生参与度最高的高校节日环保活动之一。今年“绿色圣诞”活动的最大亮点是,大学生与小超人搭建了新的互动交流的平台,希望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带回课堂上,带回家里,影响更多的人。“同时,我们这些大学生也积累了社会实践经验,锻炼了组织、协调、沟通等能力,高校环保社团因为有了一个可长期执行的环保项目,实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