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旅游 > 旅游 > 正文
广州西湖路 夜市里看市井百态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11/12/26 11:48:29     
  今天的西湖路,部分骑楼下的大红色“拆”字显得格外抢眼。西湖路花市的前身是“双门底”花市,1956年就开始承办花市,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花街,几十年来已形成了一个文化品牌。 

  今天的西湖路,部分骑楼下的大红色“拆”字显得格外抢眼。最近,西湖路也因这个字而又一次受到社会关注。对于老广来说,这条老街到底意味着什么?封藏着怎样的历史记忆?最近,走访西湖路,在繁华商铺和密集的居民楼中,我们仿若搭乘一部时光机,在美丽的灯光幻影中搜罗答案。


  【关键字】西湖路 广东旅游 夜市 花市


  最早花市:迎春花市


  和西湖路有关的名词,“迎春花市”不得不提。根据有关史料记载,迎春花市,源于古代广州的花市、夜花市。南汉时期,海珠区(俗称“河南”)一带是种植花木的地方,现在,海珠区的滨江路还有“花洲古渡口”石碑为证。


  花市源于明万历年间,当时芳村的花棣(今花地)已成为花木产区。后来,在今中山路和北京路交界处出现夜间花市,使越秀花市成为广州历史最长的花市。老广州熟悉的西湖路一带花市已经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时称“花圩”。


  广州花市的历史已相当久远,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南汉时期,广州南郊就已出现专业种花出售的花农,到明清之际,在广州老城的七个城门下已形成花农卖花的经营性“花墟”花市。一年一度的除夕花市,就是由此逐步形成的。但真正有意识地作为迎春花市,约成型于清代的中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更好地发扬花市的传统,1956年将分散于各街巷的点档集中到太平路(今人民南路),用竹竿搭成牌楼,名曰:迎春花市。从腊月廿七、八到除夕夜,一连三天三夜。从60年代初开始,分区开设花市,花档多达2000个。此外,越秀公园、文化公园、烈士陵园、流花湖等大小公园,也在春节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花展、花会,成为广州花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夕“迎春花市”是广州特有的节日民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精神文明与民俗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象征着吉祥如意、生活美满,是深受人民喜爱的民族文化。


  西湖路花市的前身是“双门底”花市,1956年就开始承办花市,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花街,几十年来已形成了一个文化品牌。据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明代五羊门(今黄沙后道谊园处)对岸有称花渡头者,“广州花贩载花入城,从此上舟”。十九世纪的咸丰、同治年间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年宵花市,成为广州人年卅晚的重要节目。当时即使是抗日战争时期,也依旧人来人往,穿西装的“东山少爷”和穿旗袍的“西关小姐”也去花市凑热闹。现在越秀区每年的花市仍然是在西湖路举行。


  守住老街记忆


  无论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一切牵扯到骑楼拆迁的,都像似触碰到人们最脆弱的神经。有种声音在高呼,那是一份记忆,不应被夺走!当我们走访西湖路时,发现或许很多时候留住记忆的只是局外人的一种揣测,对于那些生活在西湖路中的人们来说,生意人更关心自家的生意会不会因此而变得更火红,居民更关心住的是否更舒适,而关乎西湖路的记忆,夜市和花市的繁华景象,是否还会再现,便是当地政府需要关切的事情了,因为这和街道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留住记忆,或是守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走访西湖路,大佛寺附近卖香水蜡烛的王档主告诉我们,骑楼拆迁总体来说对他们影响不大,因为骑楼基本上是居民楼。但他同样也关心政府补贴的部分。而在书院文化街居住的婆婆则表示对于拆迁已习以为常,骑楼只是一种住房形式,拆迁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换个地方住而已。而西湖路上某商铺服务员则认为,西湖路本来不长,因毗邻北京路,人流量很旺,骑楼拆不拆对他们影响并不大,倒是大佛寺扩建了,多了年轻人过来烧香拜佛,对生意应该会有点帮助。


  诚然,反对拆迁的声音亦一浪接一浪,西湖路上的骑楼拆迁问题至今仍备受争议。这种现象自然再正常不过了,只是,当我们更理性更客观的面对老街区上生活的居民需求,当我们能让恋旧情怀变得不那么脆弱,当我们能更科学而辩证的对待正在渐渐远去的历史文化,大概老街记忆并没有因这部分骑楼的拆迁而全然消逝。


  周边联游


  广州大佛古寺


  大佛古寺是广州五大丛林之一,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兼具岭南地方风格重建殿宇,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


  大佛寺院子正对面是大雄宝殿,坐北向南,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至今仍为岭南之冠,虽历三百多年风雨侵蚀,但风貌尚存。大殿用的巨型楠木柱为安南(金越南)王所捐赠,经近350年仍完整无损。大殿正中供奉黄铜精铸的三世佛像,弥勒佛、释迦摩尼佛和阿弥陀佛,各高6米,重10吨,为岭南之冠。大佛背面还铸一座高4米,重5吨的观音像。此四尊佛像,皆贴金身,金光明照。大殿里有一钟一鼓,两边墙壁上镶有十八罗汉彩绘像,各个显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殿前有一鼎式香炉,很精致。


  大佛寺主持耀智法师于2000年9月创办“大佛寺图书馆”,该馆成为广东省最早由佛教界人士发起、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佛教图书馆,市民办理图书证,即可到寺内借阅书籍。图书馆在2006年纳入广东省省立中山图书馆管理体系,图书馆目前藏书已达四万余种,三十余万册,以佛教、佛学书籍为主,还有不少与佛教文化相关的文史哲、艺术类图书以及佛教音像等供读者视听和借阅。大佛古寺图书馆是解放后第一个开放的佛教专业图书馆,也是第一个参与社会大型图书馆合作的寺院,其管理模式和收藏的佛学典籍,在佛教界享有一定的声誉。图书馆馆刊《如是雨林》是每两月出版一期,自2008年9月创刊以来,出版已经达到16万册。


  图书馆楼上是“大佛寺素食阁”,有1200平米,素食阁的素食与服务备受好评。大佛寺于2002年建设念佛堂,为广州佛教四众弟子提供读经研教、认识宗教、认识佛教、了解佛教文化开辟一个平台。念佛堂每天都有居士来念佛,一天一班,上午八点开始到下午五点,中午在寺里用午斋。大佛寺主持耀智法师还创办了“佛教阅经社”,每逢星期天免费为儿童提供学习国学文化的场所,以及音乐方面的古琴班、现代音乐班,定期开课。念佛堂和图书馆,每年做很多公益慈善事业,2009年省政府授予大佛寺大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在海内外影响不断提高。


  大佛寺地址:中国广州市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


  门票:免费


  药洲遗址


  药洲遗址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路,又名九曜园,是五代南汉的千年园林遗迹。五代南汉乾亨三年(919年),南汉开国皇帝刘龑在今西湖路、教育路一带,利用原来的天然池沼凿长湖五百丈(约合今1600米),史称西湖或仙湖。湖中建洲,在此炼丹求仙药,故称药洲,千年南汉皇家园林,是广州乃至全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园林地面遗迹,今园内尚有一泓湖水,面积440平方米,九曜石散处水中和岸边,水石洲渚的园林意境,依稀可见。后来湖渐淤塞缩小,市街展拓。现在的仙湖街、九曜坊等,昔日都是湖区。遗址门廊古色古香。药洲遗址内,有两棵挂牌为广州市古树名木的老树,分别是树龄约111年的秋枫树和262年的细叶榕。


  园林的布局以西湖为中心,湖心有一个小沙洲,环湖有奇花异卉怪石点缀,绿树丛中则亭台楼阁、离宫别殿隐现。宋初统一了岭南,药洲成为士大夫泛舟觞咏、游览避暑胜地。从宋、元直至明清,药洲一直是岭南著名的庭园,“药洲春晓”名列明代羊城八景之一。药洲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园中的奇石,积石如林,美不胜收。上世纪后期,广州市文物部门经过详细勘察、校对,在原有文物基础上加以整理、修葺,恢复当年九曜园的风貌。1963年3月公布九曜石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开始维修整个药洲遗址,将景石提升,使更多露出水面,并向西拓展恢复部分湖面。如今在古榕下,建有仿五代风格的“药洲”门楼,古韵犹存的千年皇家园林重新向市民游客开放,成为休憩和怀古的又一好去处。


  地址:越秀区教育路86号(南方剧院北侧)


  门票:免费


  广州书院文化街


  在广州市中心的西湖路与教育路交汇处,有一条重新修缮了书院文化街,用壁画文字等形式介绍了清代的广州书院群,它是那个年代在数量上居全国之首的书院群。当年,在以西湖路为中心的三平方公里范围内,云集了数百家宗族书院,但现在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大概只有7间。如庐江书院、平所书院、三益书院、濂溪书院、考亭书院、冠英家塾、见大书院、曾家祠、青云书院等,催生越秀古书院群。其中保存完好的庐江书始建于嘉庆年间的书院,比大名鼎鼎的“陈家祠”历史还要久远,是市级文保单位。仔细观察,会发现庐江书院竟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据了解,由于广州一带用地紧张,为了节省地方,四合院来到岭南就改成“三合院”——将前面的厢房改成围墙,一般为三间两廊形式,像庐江书院这样完整保留四合院元素的,在广州仅此一处。重修使书院内很多文物得以“重见天日”。如“庐江书院碑记”、“房份次序碑记”等,记载了书院鼎建、重修的经过,其中一石碑上还刻了书院初建时的结构图,是书院最原始、真实的记载。


  广州书院文化街规划用地面积约5.46公顷,是广州以“书院群”为核心的“书院文化都市休闲游憩区”。从北京路喧闹的商业街,穿行在书院小巷,能够感受到昔日浓浓的古朴和沧桑感,走进200米外幽静的古书院群,来点儿探古寻幽,品味百年书香,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同时,在院落的天井里,能够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洗衣晾被淘米的街坊与古书院融为一体。虽然有一点破旧,却保存着浓浓的古朴和沧桑感。听着街坊屋里的乐曲声,再加上彼此拉家常的谈话,很容易被那种生活的和谐所感染。古时的广州虽然远离中原文化中心,却有着全国最多的清代书院,这和广州繁华的商业息息相关。千年商都书香味浓,宁静的古书院群与喧嚣的北京路一巷之隔,成为广州独特的人文景观。


  地址:越秀区北京路大小马站附近(近北京路步行街)


  门票:免费


责任编辑:何智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西湖路,艺术类图书,广州历史,屈大均,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