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优良率全省第一
灰霾天气“元凶”———PM2.5,这个生涩的环保专业术语近期成为我市市民关注的热点。11月下旬,我省决定从明年起全面开展PM2.5的监测工作,将能见度作为重要技术参考指标,并从明年起每月将通报各市空气质量状况。
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到底如何?在确保空气洁净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努力?面对全省即将开展的PM2.5监测工作,环保部门又将如何应对?为此,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现状:空气质量优良率全省第一
就在PM2.5进入众多普通市民视野之际,我市一位网民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组“近日威海天气的照片”,引来众多网友的关注。这组照片,选取的不过是我市公园、海滨的寻常景致,没有独特视角、没有后期处理,有的只是威海人俯仰可见的碧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青翠的植物、干净的街道……然而,就是这些普通的城市画面,让众多异地网友流露出强烈的“羡慕嫉妒”之情。
记者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了解到,截至12月18日,我市市区空气质量状况优的天数是166天,良的天数是17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4%。根据省环保局的统计排名,连续多年来,我市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位列全省第一。
防治:“蓝天行动”让空气清新如洗
良好的生态环境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也得益于广大企业的密切配合,积极转调。尤其是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的“蓝天行动”,从破解制约空气质量改善的瓶颈问题入手,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考核问责,形成了政府主导、分区负责、部门齐抓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大格局,有效控制了尾气、扬尘等主要污染源,进一步优化了空气质量。
在该行动中,我市狠抓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新建了16条简易瞬态工况法尾气检测线,投资建立并运行了一套机动车环保检测监控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发展绿色公交,对市区99辆尾气超标的小公共汽车实施了集中退市,对市区1506辆出租车进行了双燃料改造,购置和改造天然气公交车108辆。加大扬尘污染控制力度,严格建筑垃圾渣土产生、运输、倾倒三个环节的扬尘污染控制。积极调整城市燃料结构,着力推广使用天然气,近3年投资4个亿铺设天然气中、低压管线300多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9.71%。
近三年来,我市连续开展的“自主创新年”活动,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也有效助推了“蓝天行动”的开展。活动中,共关停小火电机组27.1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24.3万吨;全市80家重点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了18个废气排放企业的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其中13家火电企业全部建成了炉外湿法脱硫设施,新增废气处理能力232.6万标立方米/时,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废气达标排放率达到100%。
全面开展的“蓝天行动”,让威海的天空更蔚蓝、空气更加清新。与此同时,我市还深入开展了“碧海行动”“宁静行动”“青山行动”等,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持续而深入地打造“生态威海”,营造良好宜居环境。
未来:多方联动进一步优化空气质量
2012年,我省将全面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和大气治理工作。除在17市全面开展PM2.5检测外,还要开展大气能见度检测,把天空中呈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作为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描述性指标,能见度作为重要技术参考指标。
据了解,早在11月中旬,按照全国环保模范城的要求,我市便在两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新上了PM2.5的监测设备,展开了相关监测工作。据了解,由于现在国家还未出台PM2.5的具体监测指标,所以还无法界定我市的PM2.5浓度处于什么水平,不过该数据的高低,对我市下一步的大气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监测站副站长杨文介绍说,产生PM2.5的污染源包括工业企业的废气排放、汽车尾气、扬尘、油烟等众多方面,治理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减少空气污染、维护生态环境需要环保部门、广大企业和市民等共同参与。
据悉,2012年,市环保局将把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机动车排气污染、焚烧秸秆、燃煤设施烟尘污染、异味污染、扬尘等方面作为大气治理重点,进一步加强监管,进一步优化城市空气质量,确保人们在威海能够顺畅呼吸清洁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