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经济的崛起引领出一股银行另类理财新潮流。信息时报记者 杜翠 摄图文无关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提起社会责任,就会想起扶贫、捐助、献爱心之类的善举。但对于金融业来说,社会责任的义举却可在更多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银行理财产品也开始挂钩低碳、水资源等产品。
不仅如此,银行在信贷政策方面也实行环保低碳门槛,绿色信贷蔚然成风。同时,不少银行倡导绿色环保的工作方式和企业文化,主动将自身打造成低碳银行更成为了佳话。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袁峰
绿色理财
低碳挂钩产品成“弄潮儿”
低碳经济的崛起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由此引领出一股银行另类理财新潮流。工行广东省分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另类理财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尤其是高端投资者的重点关注。
近年来,兴业银行专门设立了“碳金融”团队,中行、深发展等也推出“二氧化碳”挂钩型理财产品。深圳发展银行早在2007年就推出了国内首款“二氧化碳”排放权挂钩理财产品“聚财宝”与“聚汇宝”,并分别实现了7.345%与14.125%的最终收益。
业内人士透露,与自然资源挂钩的理财产品将成为下一个“低碳”挂钩理财产品,尤其是水资源概念类。目前,国际上“水指数”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有很多挂钩“水指数”的理财产品推出。在国内,荷银中国已发行了“全球水资源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产品。相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在不久的将来,水资源挂钩理财产品会在理财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开发环保指数也是近年来理财市场的“弄潮儿”。环保指数是编制者经过严谨的筛选,根据“环保业务占比优先、流通市值排名优先、流通性优先、业绩优先”的原则确定的成分股,为了排除个股异动对于指数的影响,采用等权重编制方法。2010年,海通证券编制2010年环保指数,该指数和“沪深300”的走势显示,环保指数在2010年全年表现显著胜于“沪深300”指数:沪深300全年下跌12.5%,而环保指数不仅没有下跌,还获得较高的正收益,全年涨幅高达21.47%,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为33.98%,同时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
绿色信贷
配置信贷资源支持绿色经济
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2009年曾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时提出,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碳金融发展的跟踪研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其他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此后,各家银行在绿色信贷上开始付诸实践。中行广东省分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绿色信贷是指银行通过合理有效配置信贷资源,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严格控制对高污染、高能耗和高排放行业的信贷投放,利用信贷手段引导全社会最大限度地控制、减少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
对于工商银行来说,“绿色信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严格限制向高耗能、高污染的环保不达标企业提供融资;另一层含义是大力支持绿色环保、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等行业、企业的发展。而浦发银行也善用金融资源,通过信贷投向政策指引,把更多的信贷资源投放到绿色环保行业。自2006至2009年,3年累计向绿色环保行业投放信贷总额达1000亿元。去年,浦发银行当年投入节能环保行业贷款214.61亿元,当年退出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存量贷款227亿元。
绿色信用卡
每刷卡一笔 银行即出钱购碳
此外,绿色信用卡也是银行着重出击的一个方向。今年4月22日,正值世界地球日之际,作为全国首张低碳信用卡的发行者,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所设立的公益性基金“低碳乐活基金”于当日集中购买自愿碳减排量1108吨,以此作为对“地球母亲”的一份特殊献礼。据悉,1108吨碳减排放量相当于中和了8000人乘坐1000公里里程飞机产生的碳排放量。
2010年1月28日,兴业银行联合我国权威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北京环境交易所,发行了国内首张低碳主题信用卡,搭建了国内首创的信用卡碳减排量个人购买平台。这张信用卡一经推出,即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发卡量节节攀升。截至2011年4月中旬,低碳信用卡共累计发卡14万张,交易量等各项指标表现优良。
伴随着持卡人交易量的不断增长,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低碳乐活基金”的资金规模日益壮大,购碳规模将逐年增加。持卡人每刷卡1笔,兴业银行即出资1分钱累积购碳资金。此次,该卡发行一周年之际,已累计的购碳资金购买1108吨自愿碳减排量。“低碳乐活基金”还将继续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持续集中购买自愿碳减排量。
绿色经营
环保工作环境全面节能减耗
绿色的工作环境和经营方式是各种企业提倡社会责任共同的做法,金融业则走在最前列。据了解,浦发银行努力建设环保型企业,倡导绿色环保的工作方式和企业文化实行集中采购,对供应商的绿色资质予以严格考察,选用环保建材装修办公楼和网点;推广视频会议系统,加强商务差旅管理,降低碳排放;全面、持续推行无纸化办公,推广各类节水、节电、节能的小窍门,降低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各类办公设备的能耗;拒绝一次性餐具,倡导节约使用各类纸张等。数据显示,2010年浦发银行仅人均耗电一项,就较上年下降0.39%。
此外,多家银行还大力建设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子对账单等电子银行渠道,推广电子银行金融服务,一同参加到环保行动中,提升效率减少社会资源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