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12月6日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到2020年,贫困地区要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各项产业政策。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要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安排。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加强贫困地区市场建设。支持贫困地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完善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政策。这是继本月初《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布后,国务院扶贫办首次向媒体披露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具体思路。 范小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由于各个地方情况不同,对于贫困地区的企业发展问题,要按照区域性的特点予以政策支持。 此外,范小建还表示,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大力倡导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要加强产业扶贫力度。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范小建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也表示,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国务院开发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改委已经编制了武陵山片区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11月15日,回良玉副总理在湖南湘西州召开会议,亲自启动了规划的实施。中央扶贫开发会议的第二天,共同组织了会议,启动了剩余片区规划编制工作。这些规划将集中解决这些片区发展所面临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民生以及社会事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据记者了解,剩余片区规划将在明年分三批出台,时间分别在明年两会前、上半年和下半年。集中力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也表示,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投向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贫困村,集中用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扶贫对象发展能力和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增加直接扶持到户资金规模。 胡静林说,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扶贫开发方面的综合扶贫投入将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增幅将达到20%以上,新增部分主要用于“11+3”片区的发展。 据了解,随着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专项扶贫资金)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用于支持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各方面投入大幅增长。据统计,2010年,在财政专项扶贫、农村低保等保障民生政策、支持农业生产政策等七个方面,中央财政用于农村贫困地区使贫困农民直接受益的综合扶贫投入约1618亿元。2011年,预计中央财政综合扶贫投入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 此外,记者从科技部获悉,2006年,科技部联合财政部、人力资源部、中编办,报请国办转发了《关于推进县(市)科技进步的意见》,启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5年来,累计投入2亿多元支持130多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围绕县域特色支柱产业,集成并转化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四川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杨继瑞认为,贫困地区在选择乡镇企业发展的突破口时,应根据国家对经济结构调整时所采取的一系列信贷、价格、税收等优惠政策或调控取向,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来研究制定乡镇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阶段性实施策略。事实上,贫困地区有着独特的农副产品和其它一些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应该围绕这些优势做文章,兴办一批资源转化型的加工企业,走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把农副产品及其延伸加工制品推向国内外大市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