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强北电子一条街,如今有更多品牌店进驻。
近期,一篇题为《奄奄一息的深圳小企业主的自白》的长帖人气很高,阅读者超过15000人次,跟帖255份。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事情:对他这样的小企业主来讲,今年冬天特别冷。昨日,深圳商报记者追寻主帖和跟帖的线索到华强北采访,却有了别样发现。
小企业主挣扎求存
文章作者自称姓刘,35岁,在深圳开了家万能电池厂。工厂最高峰时有四五十位工人,月收款可达百万元以上。现在工厂只有二十多位工人,除了账面上的一些客户欠款数额,上万元的款项都不好要。前天有个供应商,上午就开始催他,刘老板欠他一万二,他要刘先打给他1000元。之前,谁要这点钱,都不好意思开口,可想而知行业目前有多难。“更难以置信的是,往年到了年底,电子业如火如荼,今年到了这个时候,各处死寂一片。”帖主说。

通过物流快递公司,“山寨行业”的产能正加速流出深圳,图为目前华强北活跃的物流快递公司。
这份帖子说,今年华强北的山寨手机死了一大片,可以看到的是,山寨手机快要寿终正寝了,帖主说自己这个厂子能够维持到什么时候,真是难说。前几月每月都亏损三到五万。工人工资5万多,房租2.7万,水电和工人住房以及伙食补贴等,正常一个月的开支是近10万。
帖主说自己也在努力升级,赶上潮流,但诸事不顺——六个月前因为工厂生意极其清淡,急着想做点新产品,多少赚点,投资了17万做蓝牙耳机,结果失败了。之后看好苹果四代的外挂电池,投入30多万元,本计划11月初产品上市,又发现华强北新出的几款外挂电池,样子很好看,价格比他想像的要低得多。越是市道不好,大家越要现金才办事,以前需要60万办成的事,凭信用,20万就能搞掂,现在没有50万就会搁浅在那儿,哪一个小环节出问题,就得等死。他现在已经骑虎难下,自己的产品也有一定优势,只好继续往前挣扎了。
帖主借了高利贷,月息10%,给钱时是45万,5万利息当时就扣走了,11月20日刘还不出50万,经过中间人说情,债主再次看了刘家的房子、车,还有工厂库存,才答应延期两月,但月息增加到12%,20日已经付了6万月利,12月20日再付6万利息,2012年1月20日还本金50万……
品牌商聚集华强北
形势如此紧迫,绝非仅此一家。这篇帖子同时也在天涯网站登出。很多跟帖者都是深圳小企业主,各家都有说不尽的苦恼。而许多人的业务,都与华强北有联系。记者决定到华强北了解一些情况。
昨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来到龙胜电子城,发现这里人气不如往年,各个柜台间已没有往昔那种熙熙攘攘的景象。一些档主在打游戏,还有一些伏在柜台上睡觉。“上午本应是一天生意最好的时候,现在都冷清了。”手机电池批发商黄家华感叹道。
黄家华已经营电池生意7年,现在是一家知名电池厂家的代理商,与手机生产商销售商多有联系。他说,现在华强北的十几个电子商城租金都有所下降,赛格电子配套市场铺位租金大致降了10%至15%,楼上的写字楼很多都没人租,很多公司都搬走了。另外,女人世界旁边的港澳城也降得比较厉害。因为生意不好,现在都是现金现货交易。
黄家华说,生意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就一年不如一年了。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其一,网上销售抢走了大约30%的生意,实体店变得越来越难。其二,深圳南山、宝安、龙岗以及东莞、广州开了很多电子城,客流分散,生意变淡了;其三,山寨手机被品牌机取代了。品牌机这几年不断降价,已经接近山寨机,其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通过开户赠送手机,也占了一部分市场。
黄家华说,现在物流快递业很好做。周边就有20多家快递公司。2008年以前,顺丰速运在赛格电子配套市场周边只有一家,现在开了4家。另外,品牌店不断增加,把山寨机的市场重新夺回来了。
他说,现在华强北的生意整体都不如以前好做,但也有例外,“好比一池水,水面在下降,你能看到有的沉得快,有的沉得慢,有的还浮起来了。”
在一家索尼店里,业务员小田正在向客户推销数码摄像机。他说这个店已经开了8年,这几年生意还是越来越好。“这跟产品不断提升有关。”
记者注意到,比起两年前,华强北一带的品牌店增加不少。万商电脑城二楼三楼,过去有很多山寨手机店铺,现已全部迁走,国美电器、索尼、苏宁等入驻。以服装销售起家的曼哈目前已经变身曼哈通讯数码广场,苏宁、诺基亚等品牌店扎营。一旁的远望数码商城也成为品牌商聚集地。
产业发展的必要阵痛
华强北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一份跟帖里被准确揭示了。
在那份长帖里,有一位跟帖者数落作者:“山寨手机跟山寨手机电池都是坑人产品,特别是山寨机中的吸金手机,让用户每个月莫名其妙地扣走几十元月租,商人唯利是图,怎么让消费者同情?现在你们困难了就在论坛里哭穷,当年发财怎么不做点慈善?”
这点到了山寨机最致命的短处:不仅质量不高,而且暗中损害顾客利益,其败亡也是迟早的事。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秘书长王理宗对记者说:“小企业的严冬已经来临。”他认为,赛格电子配套市场房租下降,是一个信号,深圳的产业转型真正到来。过去很多小企业主靠山寨产业发财,甚至一年可做几个亿,一旦山寨受到消费者唾弃,今年或明年,相关的配套工厂必然倒闭一批。这是正常现象,是深圳产业发展必要的阵痛。
王理宗认为,可以把金融危机看作深圳产业升级的动力之一,但这些小企业主的处境却值得同情。调查发现,现在小企业之间三角债严重,一些借了高利贷的企业主天天被催债,订单又减少,今年年关估计特别难熬。
今年年底明年初会不会出现小企业倒闭潮和欠薪潮?王理宗谨慎地说:“不排除这种可能。有关部门应该早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