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网讯(株洲日报 朱洁)在当前流动资金偏紧、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江浙、沿海一带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业主“跑路”等报道屡见报端。不过,我市中小企业并未出现类似“倒闭潮”,相反,前三季度,全市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强劲,增速高于国企和大型企业。
增速高于全市水平
受生产要素趋紧、国家铁路发展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市经济部分指标增幅回落。三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
与大企业增速放缓不同,我市非公和中小企业走势强劲。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非公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4亿元,增长21.5%,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6个百分点;中小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53.18亿元,增长19.7%,高于大型企业6.6个百分点。两者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小企业拉动了规模工业增长14.6个百分点。
走强理由何在?
大批中小企业为何“逆市”走强?
市经信委中小企业科工作人员认为,与江浙、沿海一带中小企业多以出口加工为主,产品不具独特性不同,我市很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独特且有专利,市场比较独立。
据了解,仅去年,我市专利申请量就达2276件,年专利授权量为1680件,同比大幅增长了50%以上。
“比如‘三星包装’、‘南方阀门’、‘维格磁流体’等企业,手握大量专利,产品涉及包装、军工、机械传导,市场稳定,发展势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