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房产 > 房产 > 正文
专家:楼市“寒冬将继续,但不会崩盘”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11/11/16 10:17:29     
  截至上周日,据透明售房网统计,杭州主城区(不含萧山、余杭)商品房成交量延续前几周的冷清,仅有355套。陈少湘认为,中国楼市与多个行业相关,房价大幅下挫会影响整个经济运行,但目前调控不能放松,未来楼价也不会出现大幅上涨情形。 

  截至上周日,据透明售房网统计,杭州主城区(不含萧山、余杭)商品房成交量延续前几周的冷清,仅有355套。而预订量更是创下新低,仅仅只有35套,相比较更早一周的253套,可谓是跌至了谷底。


  据统计,上周仅11个楼盘有预定,35套的总预订量创下了今年3月以来周预订量新低。纵观整个年度的预订情况,最低的是今年3月,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全月的预订量仅有420套,最低一周的预订量为55套。而在11月出现了35套这个数字,跌破了不少人的眼镜。据了解,具体的预订楼盘分别是金瑞·东方君悦14套、金地自在城7套、德信·中外公寓3套、万科·西溪蝶园3套、中豪·四季公馆2套,金隅·观澜时代、精欧荣寓、嘉里·桦枫居、坤和·和家园、华润翠庭、江南铭庭等分别为一套。占了预订量大头的金瑞·东方君悦属于不限购、不限贷的商住性质项目,而不少品质优良的住宅楼盘都仅有个位数的预订或零预订,从中也不难发现住宅项目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上个周末,记者在近期开盘的几个楼盘现场看到,不论是新开楼盘还是在售楼盘,都不复热闹景象,大部分售楼处仅有三三两两的购房者参观。杭州市民沈先生告诉记者,早在今年年初他就有购房意向,听从朋友意见后选择观望后市,等待抄底时机的到来,大半年内,他也一直在各个售楼处参观看房,好方便随时了解市场形势,没想到“金九银十”同样成交惨淡,这也促使沈先生下定决心继续观望,等到明年开春再视情况入市。抱着这样心理的购房者不在少数,购房者观望心理加剧、推迟入市使得楼市的后劲全失,也造成了商品房库存的堆积。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交低迷,以杭州为例,主城区住宅月均成交套数一直在1500套之2000套之间徘徊。而从近几个月市场监测数据可知,市场新增供应量还在逐月增加,同样截至上个周末,杭州主城区可售房源42520套,并且仍在不断刷新中。随着年末的到来,有不少首次开盘的项目也进入市场,但从实际成交效果来看,除个别项目(下沙、三墩等价格洼地板块)以外,其他项目去化率基本只有2-3成左右,市场成交萎缩明显。作为楼市一个重要的指数,预订量的走低也反映出了楼市不仅成交受挫,后劲更是不足,短期之内情况难有扭转。尤其是在主城区的总库存、住房库存连创新高的情形下,不难想见,杭州楼市还将迎来更大规模的住房库存积压。(记者 毛雨佳)


  区域表现


  市场行情


  目前楼市通胀压力明显增大,购房信心也在持续下降。西安房地产市场进入11月后,周度交易面积持续在20万平方米线徘徊,相比9、10月各周的走势来看显得较为平稳,西安住宅市场销量已处于低位趋稳的状态。当前房企之间的兼并、重组也已纷纷上演,部分房产中介倒闭的现象也已呈现,2011年岁末,房地产市场已经处在了深度博弈之中,楼市或将面临重大变革。


  市场行情


  市场销量渐趋平稳


  上周,西安普通住宅市场供应套数为90234套,较44周环比上涨10.4%。据西安房地产信息网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上周西安商品房成交2444套,成交面积环比下滑9.01%,其中,普通住宅成交1948套,成交面积环比上涨8.92%。在经历了“金九银十”的萎靡之后,进入11月,置业者已愈发理性化,西安住宅市场销量渐趋平稳,在重重压力之下,房价也开始有所波动,价格走低的势头正在逐渐增强。


  城东


  开发商库存压力加大


  目前,虽然楼市去化速度慢,但依然有开发商选择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推出新房源。西安国际港务区居住圈陆港·金海岸推出新房源,主推房源面积为90—200平方米,预计11月中旬开盘。同时,部分项目继续推出特价房促销,如海璟·印象城推出61—135平方米的一房、两房、三房,均价5700元/平方米,并推出特价房。虽然促销不断,但仍难以撼动置业者的观望情绪,新推房源远远高于去化速度,开发商库存压力较大。上周城东住宅销量继续下滑,环比下滑27.24%。


  城南


  成交面积额小幅上扬


  面对着成交量持续下行,迫使一些大型企业采取降价优惠等措施来积极回笼资金,而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并未跟风,其通过调整营销策略、股权转让等方式来应对当下调控。限购令一方面打压了投机需求,另一方面,伴随着有购房资格的购买力被日渐消化,市场上的有效购买力将会越来越少,所以尽管市场也在试图消化政策,但随着时间推移形势只会越来越严重。上周,城南普通住宅成交面积继续保持小幅上扬,环比上涨14.59%。


  城西


  销量现小幅下滑态势


  据了解,上周城西销量呈现小幅下滑态势,环比44周下滑15%。受限购、限贷等多重调控政策的影响,潜在的购房者无论从购房资格还是购买能力上都开始受到明显限制,这直接导致了成交量的回落。市场成交持续走低,在成交总量出现持续低迷、整体市场需求出现集体观望的同时,市场成交量中的需求结构却在发生着变化。


  城北


  高性价比楼盘热销


  上周城北住宅销量环比上涨48.89%,成为近五周以来的最高点。上周城北楼市供应市场表现平平,并未出现较大波动,而销售市场受华远君城、首创国际城等项目开盘的影响,呈现了大幅上涨之势。目前,楼市观望氛围浓厚,市场购买力不足,房企纷纷扩大促销幅度吸引购房者关注。同时,通过近期的销售排行榜可以看出,在政策调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具有抗跌性的高性价比楼盘才是楼市最后的赢家。


  高新区


  销量环比增长21.82%


  上周高新区住宅销量有所上涨,环比增长21.82%,涨幅仅次于城北。上周高新区在售项目49个,可售房源为8952套,较44周减少1.13%。开发商面对库存不得不继续促销加快回款。高新区木塔寨居住圈尚品国际现推出8.8折特价房;锦业路居住圈尚品美地城起价6500元/平方米,日前推出周末特惠房活动。


  长安区


  大盘引领区域销量提升


  上周,长安区在售房源为10465套,较44周增加3815套。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目前长安区楼市主要的销量来自富力城、兰乔国际城、雅居乐这样的大盘品质项目。同时,像学林雅苑、圣合家园这样的经适房项目的去化程度也较为可观,加之翠堤湾新盘项目的推动,品质楼盘、保障房及新盘项目构成了当前长安区房产销售市场的主力军。(记者 周军)



  近来,济南、南京、成都等城市纷纷出现土地拍卖流拍,底价成交更是成为“主流”。记者调查发现,频频遭受质疑的房价“假摔”声正逐渐消去,楼市开始显露“真降”痕迹。此间有专家表示,房地产企业拿地谨慎与购房者持币待购“双观望”情绪进一步加剧,可能对未来一两年内房屋供给产生一定影响,增大房地产调控阻力。 新华社发 蒋跃新 作


  新华网太原11月15日电(记者魏飚、王菲菲)当前全国楼市调控政策不放松,降价潮已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有业内人士认为,此轮调控后房地产企业面临洗牌,未来加大廉租房建设、明确保障房建设比例等将是我国楼市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楼市降价潮蔓延全国


  当前,北京、上海一线城市房价呈下跌趋势,有的楼盘更是出现大幅度的降价。成交量大幅下挫以及不断创新高的商品房库存量,让楼市降价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11月首周楼市成交数据显示,多数城市成交量较去年同期仍然下跌。在检测的35个城市中,25个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6个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其中,一线城市中北京商品住宅周成交面积为14.48万平方米,同比下跌48%;上海商品住宅周成交面积18.42万平方米,同比下跌50%,杭州同比下降幅度也超过五成。


  伴随着成交量的萎靡,一些城市可售住宅存量屡创新高。世联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指出,北京、青岛、宁波等地的可售住宅存量超过10万套。山西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受调控影响,该省商品房销售全面下滑,存量房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商品房待售面积51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7%。


  中原地产分析师张海清认为,当前住宅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加上信贷收紧以及开发商所考虑的年底业绩、成本等因素,不少楼盘会降价促销。世联地产市场研究总监王海斌告诉记者,全国楼市降价促销的大势越发明显,部分坚持不降价不促销的楼盘也开始融入了这一批降价潮。较前期各种促销手段,真正的降价在增多且范围也越来越大。



  下半年以来广州二手楼市首次置业人群的比例持续上升(单位:% 来源:合富置业)



  广州十月二手楼市成交骤减三成


  广州10月二手楼市成交持续萎缩,同比去年骤减三分之一。在迷雾般的楼市观望期中,谁还在买楼,什么样的楼好卖?记者从二手中介了解到,动荡市中,刚需者才是楼市的“铁杆哥们”。但受房贷和钱袋的双重限制,他们的房子越买越小,越买越旧。 


  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10月全市10区的二手住宅登记量为40.4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5.7%。地产中介行促成的二手住宅买卖、租赁交易量均较9月份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减。


  在这种背景下,谁还在买房?


  “主要是首次置业者,特别是年青人的结婚需求占较高比例。”合富置业市场部梁燕明表示。今年10月广州二手买家首次置业的比例高达66.3%,较六七月份上升了近一成,而且仍处在上升通道中。


  与此相对应的是,改善型需求的比重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今年10月广州二手买家中改善型买家的比例仅为20.6%。


  这些首次置业者,或者是改善性需求者,喜欢的是怎样的房子?记者发现,在成交乏力之际,一些大型楼盘的旧组团却相当走俏。以丽江花园为例,始建于1993年的“丽字楼”组团,成交宗数占整个楼盘总宗数的比例2009年为35.7%,2010年为38.1%,今年前十个月增加至41.8%。祈福新村旧街区组团(1-25街)的成交比例,连续三年维持在25%以上。


  此外,10月份业主心态总体有所松动,议价空间集中在5%~10%,较以往略有加大。也有部分业主经济预期偏谨慎,或者资金紧缺,出货意愿较强,让价幅度高达10%~20%。然而,买家的心理预期更低,部分买家还价幅度甚至高达20%~30%,入市十分谨慎。


  今年下半年二手成交物业面积、总价持续降低 (来源:合富置业)



  上周(11月7日至13日)全国楼市成交延续低迷走势,在监测的35个城市中,29个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9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成交持续下滑的同时,价格松动迹象也开始由新房向二手房、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图为一名市民在广西来宾市一楼盘宣传展板前观望。 樊绍光摄(新华社发)  (人民日报)


  政策赶场楼市打蔫,以千亿计的炒房资金被海南楼市“深度套牢”。


  11月的海南温暖如夏,楼市却像霜打的茄子,疲态尽显。上周7天,海南全省的房产仅成交606套,平均每天不足百套。


  少得可怜的成交量把一众开发商逼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一门心思想着逃出围城。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万科宽阔的道路两边,楼盘打折广告扑面而来,物业或土地转让信息随处可见。


  头顶国际旅游岛光环也扛不住调控威力,在对市场最为敏感的民间资本眼中,海南楼市,已从昔日的“香饽饽”变成了送不出去的“烫手山芋”。


  “铁九铜十”黯然退场,海南楼市一时间似黑云压城。


  全省商品房市场10月份共签约2883套,环比上月减少了310套,签约面积约25万平方米,仅相当于去年月均销售面积71万平方米的三分之一左右——本应是销售旺季,海南楼市“银十”的成绩单却令人大跌眼镜。


  进入11月,楼市成交进一步萎缩,上周海南全省房产仅成交606套,环比再跌23.9%。


  曾几何时,海南楼市在国际旅游岛概念刺激下,堪称“热钱”的天堂,数千亿资金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蜂拥而入,把海南的地价、房价炒上了天。谁料调控政策层层加码,这波热潮仅持续了几个月便陷入有价无市的僵持期,而这一“僵持”就是一年半,终于,当“金九银十”变成了“铁九铜十”,开发商和炒房客们都已经坚持不住了。


  从记者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地方政府、银行等对海南楼市前景仍表示乐观,但扑面而来的楼盘打折、物业或土地转让的广告透露出,民间资本撤离的心情已非常急切。


  炒房客表情


  从疯狂涌入到急着跑路


  “现在非常想撤出来,但房子卖不动,没法撤。”


  来自杭州的高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年初,她和几个朋友筹集了几百万元在文昌一次性购入十几套房子,本想趁价格上涨时卖出,不料买了不久房价就停止上涨,观望了一段时间后决定挂出来卖,去年就卖出去一套,现在降价也没人买了。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新一轮的房地产盛宴由此开启。数千亿资金涌向海南,跑马圈地、开发承建、批量购房……很快地,“炒房客”便渗透到海南楼市的各个领域。


  如今,这些资金却如热锅上的蚂蚁,无心恋战,急于撤离。


  来自南京的谢先生也向记者透露,去年他从多个朋友那儿融资了几千万元来海南开发房地产,但没想到这股热潮只维持了几个月,待今年下半年他们的房子建好开卖,海南楼市已陷入有价无市的观望期。


  “如今开盘已经3个多月,房子总共只卖出去5套,”他焦急地说,为了尽快回笼资金还债,正在考虑将项目出让。


  急着“跑路”的并非只有投资客及小型开发商,由于成交低迷,开发商拖欠工程建设款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随着年关临近,很多建筑商也急切地想拿回他们垫支的工程款。


  在海南万宁市某温泉度假村项目现场,空旷的工地上只见锈迹斑斑的脚手架和已经有些腐烂的安全围栏,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此项目是该度假村的二期工程,上半年动工,但由于资金无法到位,已经停工半年多。


  “一期工程款还拖欠着,建筑商已经无力也不敢再垫资建设二期工程了。”该知情人士无奈地说,此前请客送礼好不容易才拿到项目,现在只想快些拿回垫支的工程款,离开这个地方。


  “开发商原本承诺每月支付工程款1500万元,但现在只能兑现一半,剩下的用房子抵,为了尽快收回资金,我们只好将房子以低于市价1000元的价格委托给售楼中心的工作人员,并承诺卖掉一套给他们五万元的奖励。”


  建房子建成了房东,同样在万宁承建项目的“包工头”李先生郁闷不已。


  长期监控境内外“热钱”流向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黎友焕指出,从监控体系可以看到,很多前期进入房地产的“热钱”,现在迫切地想要出来,只是没有相应的成交量来支撑。


  近期,中国楼市遭遇寒流,“金九银十”销售惨淡、政府调控从紧、开发商急售楼盘回笼资金,加之房企景气指数的回落,这种种现象都佐证了一个事实:楼市“入冬”,房价进入下行通道。虽然价格下滑,但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想中的火热,市场已经进入到深度观望期,大多数购房者依然认为房价还会进一步下降。这一心态也使得市场出现关注度回暖但成交量却持续低迷的局面。不少专家预测,房价未来走势难测,或持续下跌,建议买房者“稍安勿躁”。


  一线城市楼市遇冷 二三线城市房价松动


  2011年十一国庆期间,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研究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各大城市成交面积普遍大幅下滑,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的7天成交面积同比下滑更是超过9成,纵观整个9月、10月,半数以上城市周均成交面积同比跌幅超过50%。


  据媒体报道,经历“金九银十”销售不佳之后,北京楼市在今年11月首周再度遭遇开局不利。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十一月第一周(10.31-11.6),北京商品房住宅与二手房住宅总签约2937套,环比此前一周下调了24.8%,而降价项目成为低迷楼市成交中的唯一亮点。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上海二手房指数办公室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10月,上海二手房指数为2597点,这是二手房指数13个月来首次下跌。在成交量和单价持续下滑的同时,某些大户型房源降价幅度更是高达15%左右。


  据广州房地产官方网站“阳光家缘”公布的成交结果分析,广州楼市也出现明显松动,广州今年9月份的成交量仅为去年的一半,10月份的成交量仅有去年10月的35%,而10月楼市均价已经和去年10月的均价持平。


  步入十一月后,二、三线城市房价也出现了明显松动。无锡市房屋产权监理处日前发布了10月份楼市运行数据显示,当月无锡商品住宅网上备案均价首次跌破每平方米8000元大关,为7922元/平方米,环比9月下降了309元/平方米。此外,昆明、郑州、长沙、南昌等城市已出现销量20%~40%的下滑,房地产的“银十”就此黯然收场。


  开发商急售楼盘 上千家房产中介关门


  龙湖、万科、绿地等品牌企业在北京掀起的降价潮正在不断地发酵升级,引发了北京楼市的连锁反应。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从几家房产中介了解到的信息显示,早在7、8月就开始率先降价的通州楼市,近期惊现出了9999元/平米的低价盘,同时北京万科旗下的金隅万科城即将推出14000元/平米的新房源,相比此前下调了3000元/平方米。纵观北京楼市,新商品房下降10%,二手房下降15%,预计年底时北京将有60个项目计划入市,业内人士预计,这将激发价格的进一步下滑。


  在温州,定于11月5日开盘的乐清中央公馆商住楼,打出了买房送宝马的广告。温州天浩置业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向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不过是开发商营销的一种手段而已。客户对房地产丧失信心,对未来房价上涨预期的丧失信心。因此普遍选择观望。他还表示,作为一些有项目运转的开发商而言,只有快速出货,保证一定的现金流才能在逆势中寻求发展。


  在房地产市场迎来“寒冬”之时,与其紧密相连的地产中介业也明显“寒气逼人”。据新华网报道,继10月份深圳世华、中联等企业关闭近三分之一门店之后,这一关闭潮波及全国,并且从中小型中介蔓延到大型中介。业内人士分析,此轮关闭潮主要源于二手房交易量的急剧下降,而随着政策的持续作用,中介市场将会进一步萎缩,行业仍将上演洗牌大剧。


  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近日走访了链家地产、中原地产、我爱我家等多家房产中介,记者发现与以前不同的是,房产中介挂出的房源牌上的信息不再以二手房买卖为主,而全部变成了租赁信息。中原地产的置业顾问小高告诉记者:“从今年4月开始,房价下跌趋势逐渐明显,限购令下,大家都在观望,买房子的人越来越少。”他预计,房价预计在半年内会持续下跌。


  据“链家地产”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京二手房中介共关闭门店约1000家左右,为3年来最多。其中10月份就关闭了数百家,单月关闭超过100家的情况已持续多月。


  据新华网消息,同样的情形在武汉也十分明显。据武汉市房管局数据显示,武汉市10月份二手房仅卖出1721套,平均每天成交57套。这意味着全市近3000家房产中介有半数整个月“没开张”。武汉市房地产中介协会近日宣称,全市已有超过100家中介门店关闭,还有不少门店处于“半歇业”状态。目前,这股关闭潮正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迅速蔓延。业内人士估计,全行业今年约有3000家门店关闭。


  房价未来走势 专家:短期下行 大体走向难料


  楼市将回到2008年,继续调整?还是会迎接一场比2009年更疯狂的反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尹中立在接受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专访时表示,此轮房价下调,是市场因素所致。他分析,楼市作为一个资产价格,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当一个资产价格上涨或者下跌的趋势形成之后,都会有自我强化的力量。所以,当楼市价格上涨的趋势形成的时候,会吸纳更多的资金加入,进一步推高价格;当收到外界的因素干扰之后,如果一段时间之内价格出现了下跌的迹象,就意味着其价格上涨趋势已经到头了。


  尹中立表示,根据资产价格波动的规律,现在还不敢有把握确定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进入了拐点。因为鉴于08年底的教训,假如在此时政府仍然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市场的话,房地产市场有极大可能会再次兴旺发达起来。由于还无法确定未来的货币政策是否会重复08年底的政策,所以还不能完全确定房价拐点是否已至,很难估计未来房价的走势。


  尹中立还进一步分析了未来房价下跌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他说,当房价真正的拐点形成之后,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定会一落千丈,2011年的房产市场销售量预计会超过5万亿,明年下跌幅度目前并不明朗,或跌一半以上。此时,房地产开发商会大批倒闭,尤其是2008、2009年拿地的开发商。进一步演绎出的现象还有: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突然出现的很多负资产,使众多炒房人变成了“负翁”。买房人所购买的房产价格一直降低,当房产的价值低于买房所申请的按揭贷款时,就产生了很多负资产,很多人靠买房变成“富翁”梦想破灭,而成为“负翁”。


  专家建议刚需族购房“稍安勿躁”


  市场已经进入到深度观望期,大多数购房者依然认为房价还会进一步下降,很多刚需族也不敢出手,处于观望状态。尹中立建议此刻买房者一定要“稍安勿躁”。他说,现在还不能冒然预测房价走势,因为未来的货币政策并不明了。在房价持续下跌的时候最好不要买房,买涨不买跌。


  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建议买房者“还需等等”。她说,现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放松的迹象,市场下跌预期已形成,建议买房还是稍微等一等。房地产是一种投资品,也就意味着这个市场中的人适用一个规律:追涨杀跌。即在房价上涨时,大家都争着去买,在下跌时,大家都开始观望不肯出手。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出现降价现象,但这些降价的盘多在郊区,城区的楼盘并未松动。另外,在率先降价的大开发商中,竟是现金流充足的中海,这意味着大开发商在挤压较小规模的开发商,当小开发商顶不住时,又将加剧楼市价格的下跌。“想买房,再等等吧。”叶檀建议。(中国网财经中心 作者:姚毅婧)



  上周(11月7日至13日)全国楼市成交延续低迷走势,在监测的35个城市中,29个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9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成交持续下滑的同时,价格松动迹象也开始由新房向二手房、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图为一名市民在广西来宾市一楼盘宣传展板前观望。


  樊绍光摄(新华社发)


  伴随着萧瑟寒风,北京已进入自然冬季,而楼市最“寒冬”俨然也已经来到。


  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11月上半月,北京新盘签约为零,预定量也仅为14套,而当月入市新盘达到4014套,这创造调控后签约最惨淡记录。


  而根据北京中原市场的统计显示,截至日前,年内北京新建住宅期房供应项目135个,共取得预售许可证180次,供应房源56729套,合计727.41万平米,而其中已经网签出售23878套,平均去化率为42.1%,再创历史新低。


  其中去化率在30%以下的项目共85个,占到47%;签约率为0的项目共24个;去化率在30%以下不包括0的项目共62个,占到34%,平均去化率仅为14.7%。


  从全国市场来看,也是“寒气逼人”。


  北京中原统计显示,截止10月底,在全国执行限购政策最严格的10个城市中,楼市库存积压已达到6044.46万平米,环比9月初上涨了6%,库存积压增加了28640套。而前九月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24115万平米,同期住宅的竣工面积则为39953万平米,差额高达8.5亿平米。对此,北京中原预计,全国性的库存积压高点可能在明年三月左右达到。


  截至三季度末,沪深股市140多家上市房企存货总量已超过1.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了42%。其中,库存同比增长的公司多达112家,占比77.78%,库存环比增长的也有109家,占比75.69%。


  楼市成交量的萎靡不济,压制了开发商在土地市场的想法。


  销售回款速度的放缓,让标杆房企购地愈发谨慎。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本月,仅有万科、绿城两家房企共计花费约21亿元购入4宗地块。其中,绿城参股山东东营区一宗商住用地仅花费9800万元。而前期每月都有购地支出的保利、中海等房企在10月则未有动作。


  同时,在国土部监控的主要的133个主要城市中,前十月土地成交为7734宗,其中4619宗是以底价成交,比重约为60%,13个主要一线城市中成交地块中底价成交占比达到了52.8%。


  房地产业内人士对此称:相比房价拐点,土地市场拐点已率先出现。


  而各地降价潮的涌现,加剧了开发商的悲观气氛,同时,也让楼市观望情绪愈发浓厚。对此,北京中原分析认为:楼市拐点已经非常明显的开始接近,房价下调的趋势已经明显。(记者 曾亮)


  11月13日,第三届中国地产年会在深圳举行。在本届年会上,中国货币政策以及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是否会放松、房价走势等议题成为专家热议的话题。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主席龚方雄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在明年会不会退出取决于房价下调的程度以及欧债危机伤害全球经济的程度。如果欧债危机蔓延使得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中国或降存款准备金甚至降息,那么房地产的日子会好过一些。


  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房集团理事长、幸福人寿董事长孟晓苏表示,中国目前高房价的问题在于中国12年没有建保障房,现在需要恶补但建设保障房面临资金问题。


  对于此轮调控,多位专家都表示目前政策还不会放松,中原集团主席黎明楷认为,从未来一段时间来看,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会继续,放松的机会应该不大。


  “如果说现在马上开始调整政策的话,很可能房价要反弹”,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


  即使房地产调控政策将继续,但各位专家普遍认为与之相对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崩盘。“从数据看,2011年的房地产投资将超过去年,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今年也都会达到2009年的水平,所不存在房地产崩盘的问题,这只是一个持续回调的过程”,聂梅生表示。


  “房价跌30%到50%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即使跌30%到50%,银行系统也不会出问题,我们预测最多有10%到15%的调整”,美银美林集团董事总经理、中国区行政总裁刘二飞表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一定有,但没有大到不可控制的范围。


  “中国的房地产没有整体性的泡沫,可以说有局部性的泡沫,但这个泡沫也是暂时的,当经济成长两三年以后,泡沫自然就被消化了”,龚方雄表示。


  楼市将迎拐点?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对楼市调控坚定不放松,全国楼市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广东珠海11月1日开始限购限价,成为全国首个“限购+限价”的双限城市。中山市10日出台并实施了将新建商品住房价格限于5800元/平方米的限价政策。


  山西一家房地产企业负责人李杰认为,当前楼市调控政策严格不动摇,人们普遍看跌楼市,购房者都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全国楼市或将迎来拐点。


  一些刚需族似乎在等待拐点到来再出手。不过记者在太原市建设南路几家售楼部发现,尽管售楼部冷冷清清,但楼价却没有明显降价。在一家售楼部,一位打算买房的市民告诉记者,自己一个月以前看过房子,现在再来看报价丝毫未动。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陈少湘认为,所谓楼市拐点是一个大的概念。从数据看房价确实开始下降,但不少大城市中心城区并没有影响,降价更多的是出现在远郊区县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楼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顾问袁纶华认为,楼市拐点是否将要到来还不好说,还要看买卖双方的博弈程度。


  “市场成交低迷状况难以有较大幅度改善,大范围价格下调迹象已越来越明显。”张海清说,当前开发商通过降价跑量,有的索性会选择“一降到底”,如果真正有需求入手则未尝不可。


  楼市洗牌更利健康


  业内认为,从目前来看,全国楼市在严厉的调控政策、库存攀升、购房者预期看跌、开发商资金压力等共同作用下,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将会降声一片。


  王海滨说,房地产市场将面临洗牌。长远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回归健康和理性。王海滨将当前房地产企业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主动适应型;第二种是随行就市型,受调控政策影响起伏比较大,政策严格了,价格会有所下降,政策松动了,价格又上去了;第三种情况是退出市场型。


  陈少湘认为,中国楼市与多个行业相关,房价大幅下挫会影响整个经济运行,但目前调控不能放松,未来楼价也不会出现大幅上涨情形。


  此外,陈少湘认为,未来我国要加大廉租房建设步伐,有不少买不起经适房的人群需要通过廉租房来解决。同时要严格控制商品房户型,户型不要越建越大,要推广小户型。


  袁纶华则认为,除了考虑保障房建设数量、质量外,也要明确保障性住房比例,这样楼市价格才能回归合理水平。他表示,我国应明确保障房建设比例,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人住进保障房。

责任编辑:贾迪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楼市,寒冬,叶檀,房价,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