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为期3天的江苏省南通市第52届房交会在体育会展中心开幕,开发商打出各种降价广告吸引消费者 资料图
品牌开发商正在酝酿更大程度的降价。本报记者走访多家企业获悉,随着政策形势的进一步明朗,多数品牌房企已经放弃房地产调控短期可能出现松动的幻想,开始更为理性地看待目前房地产市场,并采取更为务实的定价和销售策略。在此背景下,降价的潮流不断涌动。
万科引领新一轮降价潮
近期,几乎每逢周末,各地都会有新的楼盘降价开盘的消息传出。本周末,上海万科将引领新一轮降价潮。
据汉宇地产有关人士透露,上海万科酝酿旗下楼盘全线降价,以打破华东市场回款不利的局面。因为降价幅度可能超过20%,万科正在为部分项目办理新的网上备案价格。
昨天,21世纪不动产经纪人曾江证实,万科尚源项目将于本周六开盘,其中部分面积为79平方米的小户型价格低至85万元左右,折合单价约合1万元/平方米。而根据中房信集团提供的数据,万科尚源在今年7月以来销售均价在1.4万—1.5万元/平方米。若以此计算,新盘降价幅度接近30%。
同时,万科另一个在上海的楼盘清林径也将于近期开盘。因为传出可能降价的消息,昨天大批老业主聚集在售楼处集体抗议,公司一度暂停对意向购房者的看房服务。据销售人员介绍,新开盘价格可能在1.3万—1.4万/平方米之间,较此前1.65万元/平方米的均价有近20%的折让。在针对上海万科旗下项目是否出现降价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海万科回应称,万科清林径项目尚未开盘,售价也未正式公布,公司将根据市场趋势合理定价。
“目前房地产企业已经形成共识,打折在20%以下根本没作用。未来折让幅度可能都在20%以上。”中房信集团分析师薛建雄表示。
价格逼近房企盈亏线
降低后的价格是否已经到触及开发商的盈亏临界点呢?根据本报记者调查,万科尚源与清林径两个楼盘拿地楼板价分别是5281元/平方米和6000元/平方米。薛建雄表示,如果加上3500元的建安成本,1000元的精装修成本,以及税费1500元和财务成本1000元,上述项目总成本大概1.2万元—1.3万元/平方米。也就是说,目前两个项目的特价房源已经接近或低于开发商的建设成本。开发商“亏本赚吆喝”的时代正在来临。
不过,对于大型房企来说,总体来看利润空间仍然很大。同样是上述两个项目,今年以来的别墅销售价格在2.3万—2.8万元/平方米之间。以别墅超高利润率找回公寓“牺牲”的利润,是很多企业的策略。另外,万科在上海其他项目如琥珀臻园、花园小城等项目都是早年拿地项目,后者拿地成本只有1600元/平方米,今年初的最高销售价格超过16000元/平方米。“很多房企公寓类项目利润率可能超过40%,因此仍有降价空间。”薛建难表示。
同样存在巨大降价空间的还有一向以低价拿地著称的上海绿地集团。根据记者调查,以绿地集团旗下的滨江豪宅项目“海珀旭辉”为例:2007年底,绿地集团以36.32亿元拿下滨江104街坊地块,最终成交楼板价不到2万元/平方米,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即便加上2万元/平方米的建安、装修和税费成本,该地块上被定名为“海珀旭辉”和“海珀日辉”的豪宅项目成本价格仍然只有4万元左右。但之前上述项目的销售价格基本在8万—10万元/平方米,利润率超过100%。近期,本报记者通过调查获悉,绿地可能正在考虑以超乎预期的折让幅度推出部分特价房源,其价格可能接近成本。
“惨不忍睹”促房企“救亡图存”
当越来越多的房源接近盈亏底线,房企对大势的判断也从其价格策略中体现出来。据了解,一家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的老总在近期上报有关方面的报告中,以“惨不忍睹”来形容10月以来一线城市房企的状况,并称动辄30%—40%的降价幅度将对房地产业造成重大打击。这位老总也坦言,在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下,此轮房地产调控将一直坚持下去。房地产企业正日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形势,并思考应对之策。
昨天,恒大集团发布前10个月销售业绩,高调宣布已完成全年销售计划的111.2%,前10个月销售业绩也大幅超过去年全年。据了解,恒大前10个月累计合约销售额778.7亿元,同比增长89.2%。累计合约销售面积118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9.9%。但累计合约销售均价仅增长5.2%,至6568元/平方米。“恒大是最早认清形势,以低价跑量回笼资金的企业。”易居中国主席周忻表示。
不过,在展望未来时,恒大集团主席许家印表示,未来恒大不会再出现如此高速的增长,明年增幅或保持在10%—20%。
这种判断正在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中国经济逐步进入‘去房地产化’时代,主动挤掉房地产泡沫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有益。这是大势所趋。”中南建设有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调低增长预期外,也有部分企业开始在推进多元化经营方面进行更多尝试。近期,绿地集团收购辽宁丹东煤炭深加工项目和浙江舟山石油产供销一体化基地,完成了其原有能源产业的又一次突破。今年8月,绿地集团投资5亿元签约内蒙古晋丰元煤化物流园区项目。“绿地的‘转型与创新’战略正在能源领域落实开来。”绿地集团有关人士昨天表示。(⊙记者 于兵兵 朱楠○编辑 衡道庆)
绿城多渠道求解资金难题
近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绿城集团,正紧锣密鼓地通过多个渠道试图解决资金困局。
记者获悉,房地产业某大佬级人物近期与绿城董事长宋卫平频繁接触,商讨合作的可能性。知情人士透露,商讨焦点包括合作项目、合作模式等。最终,新的入股方将为绿城带来资金支持。有迹象表明,这一“大佬级人物”很可能是孙宏斌。
近日,融创集团主席孙宏斌在微博上称,以个人名义买下绿城无锡香樟园一套物业。并表示:“绿城的产品是最好的。如果价格合适,可以买。”
业内人士认为,孙宏斌此举意在表达对绿城的支持,并有可能进一步与绿城商谈合作。
2003年,孙宏斌执掌的天津顺驰置地以9.05亿元地价购得当年的北京“地王”,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此后,顺驰在上海、无锡等地大手笔拿地,并在南京、苏州、石家庄、武汉、重庆、成都等地快速扩张,其在高负债下的激进拿地举措,一度令其他房企“闻之却步”。最终,因存在巨大资金缺口,顺驰不得已“贱卖”路劲基建。
也许是因为类似的冒险作风和激进性格,孙宏斌此次可能和绿城擦出火花。有媒体援引孙宏斌的观点称:绿城不会成为第二个顺驰。“绿城跟当年的顺驰完全不一样,它有900多亿元的存货,只要降价销售不会有问题的。”孙宏斌表示。
绿城近期另一个融资动作是向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层集资。有消息称,这一轮集资规模不小,区域经理级管理人员最高出资额可能在700万元左右。而一位接近绿城的人士介绍,向内部高管集资是绿城解决临时性资金问题的常规做法。此前模式是,高管出资购买某项目公司股权,以项目收益分红的形式获益。不过,在近期楼市景气度较差的情况下,这种项目股权集资是否仍具有吸引力则有待观察。“绿城现在问题确实很大,除了房子卖不动外,新的贷款拿不到,一些民间借来的资金正催着绿城还钱。一般来说,这种局面发展下去,不排除企业出现破产的可能性。”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
“宋卫平在打一副很难打的牌,也许还是可以打得出的:毕竟他手里还有底牌,而且还有很多人愿意和他一起打这副牌。”上述接近绿城的人士称。
昨天,记者向绿城人士求证上述事项时,被告知“一切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记者 薛明 ○编辑 衡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