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
乐从某钢材老板在向银行借款6800多万元之后走佬,引起业内震动,而在此之前,顺德均安一批服装企业的倒闭,就曾引起过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刚刚结束的顺德“两会”上,部分中小企业接连倒闭、老板相继“跑路”的现象也引起了代表和委员们的热议,不少政协委员还提交提案,希望政府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避免中小企业资金链发生大面积断裂。究竟顺德制造业的“肌体”是否依然健康?中小企业老板走佬,是否仅仅是个案?本期顺德金版将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
【数据】
均安2100间工厂仅9家“走佬”
据乐从镇政府通报,今年10月,乐从镇细海钢铁物流园区的腾麟贸易公司突然关门停止营业,其法定代表人区志铭无法联系,不知所终。该公司涉及的相关银行债务实际贷款总额为人民币6800万元,其在社会上通过其他渠道的借贷情况目前较难掌握。腾麟事件引起业内震动。而在此之前,顺德均安一批服装企业的倒闭,也曾引起过媒体的广泛关注。顺德是否存在“倒闭潮”?中小企业老板走佬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
记者在乐从钢铁市场采访时发现,目前钢铁价格虽然有下行趋势,不少老板纷纷感慨“日子不好过”,但跑路的,目前还只有腾麟贸易一家。而根据均安镇政府提供的数据,今年注销的服装制造企业一共是272家,其中167家是因没通过年检被吊销营业执照;真正在今年1到7月关停的服装企业为105家,“这其中真正拖欠工人工资,&LSquo;走佬’的仅9家,都是几十人的家庭小作坊。”均安镇经济促进局局长陈有环说。
对于关停的小作坊企业,陈有环举例说,“管理规范、上规模的企业,一度电可以生产10条牛仔裤;但这些管理混乱的小作坊企业,一度电只能生产三四条牛仔裤。”
陈有环还告诉记者,均安现在有服装企业2100多家,仅105家关停,“只占5%。而且1到7月还新开了服装企业155家,今年全部服装产业人员71952人,比去年增加了2.3%,足足多了近3000人,怎么能说是出现‘倒闭潮’?”
根据均安镇提供给记者的资料,实际上每年1到7月,服装业都会出现正常的“优胜劣汰”现象,去年同期均安曾关停115家企业,“比今年还多,但去年没有说‘倒闭潮’。”陈有环说。
【老板心声】
“有时候就差那几万块你就垮了”
均安“宏源”制衣厂的老板老杨来自四川,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在车间,主持一线的工作亲力亲为,他清楚地知道现在的厂房甚至办公室,都是上一任“走佬老板”留下的,对此他很坦然:“这很正常,这世间哪有容易赚钱的事情,很多时候不是说你全力奋斗了,就有好结果,还要看很多其他因素。”
老杨告诉记者,他的创业启动资金在20万元以上,现在的流通现金也在20万元左右,“这是一个最低合格线,你招20多个工人,买原料付厂租、给各种费用,就需要那么多钱。打工多年的积蓄放进去了,亲戚朋友的支持也放下去了。”
老杨坦承,“有时候小小一场毛毛雨,差那么个几万元,你就垮了,这是很现实的事情。”虽然如此,老杨认为自己现在情况还好,“而且我不会走佬,我的工人都是我的亲人,我不会不管他们。”
【记者走访】
乐从钢铁老板跑路,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引起像温州那样大规模的“跑路潮”?对此,连日来,记者在顺德均安、杏坛等地,就当地的服装、塑料加工等产业展开调查。
企业倒闭后新企业迅速“补上”
今年年中时,在均安街市地区,一下倒闭了近10间小牛仔制衣作坊,部分老板弃欠薪工人而去,这也是均安引发全国财经媒体关注的原因。本周二记者再度走入街市,发现3个月前搬空了的厂房,现在又挤满了新开的牛仔作坊,部分企业甚至连走佬企业的牌子都没有换,就开工了。其中,四川小老板老杨就是一个代表。
老杨知道现在租借的厂房是几个月前走佬老板留下的,“有什么所谓?来的时候政府已把机器拍卖干净,环境也不错,关键是在这里能租到空置厂房不容易。”
老杨告诉记者,在均安做服装多年,“每年都是这个情况,一间小作坊倒下,马上就有另外一间小作坊顶上,十分正常。”
紧挨着街市地区的是天连社区,这里也一度有不少小作坊倒闭,有的还是上了一定规模的。金版记者在均安镇政府工作人员带领下,准备参观调查一家“走佬”不久的空厂房,辗转数条小路来到工厂门前,发现还贴着之前走佬企业的各种通知催款与公告条,但工厂已经易主,连政府工作人员都惊讶这样的“天连速度”,“新企业进得太快了,这里厂房很大的,我们还以为没有那么快有企业来接手,谁知道马上就有人来开厂。”
部分塑料企业发货后收不到钱
杏坛的塑料行业是否遇到了资金上的压力?杏坛商会常务副会长陈和成,在杏坛经营着一家70多人的塑料厂,他告诉记者,目前自己的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主,业务量和价格都比较平稳,暂未出现资金方面的问题;不过,确实有企业向他反映,遇到了收不到钱,导致企业不想再接订单的现象。
据陈和成介绍,杏坛的塑料企业目前只有600多家,基本上正规的企业都是进口材料,然后再加工,产品主要是内销也有部分出口。“最近周围有部分企业在资金上确实存在困难,主要是产品发了货后,收不到钱,导致资金周转不灵。”
“还有就是今年国外市场的订单有缩减,对整个塑料行业也有影响。”陈和成告诉记者,以往这个时候,塑料企业都会接到不少外单,主要是生产圣诞节和元旦的玩具,但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收到类似的订单业务。
不过,在陈和成看来,上面的这些困难都不是最主要的。他认为,对于杏坛的塑料企业来说,目前最大的困扰是如何对这些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准入门槛在提高,成本增加但塑料价格却上不去,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的很多塑料企业老板,都已开始在寻找其他出路,不少资金已经流向了房地产,或者是宾馆和茶庄类等第三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