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中美生产成本差距缩小美资企业撤离珠三角
来源: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时间:2011/11/11 10:00:06     
  近年来,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的推动下,中国正变得越来越贵,中美两国的生产成本差距正逐步缩小。2010年,中国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是8.62美元,美国南部是21.21美元;到2015年,预计长三角中国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将上升到15.03美元,而美国南部则是24.81美元。 

  中美两国的生产成本差距正逐步缩小


  近年来,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的推动下,中国正变得越来越贵,中美两国的生产成本差距正逐步缩小。


  在东莞沙井镇一家印刷厂,从去年到今年,该厂工人涨薪差不多15%,纸张等原材料今年以来也涨了10%-15%。2008年厂房租金还只有8元/平方米,如今已经涨到13元/平方米;工业用电以前一度是0.8-0.9元,现在要1.2元。


  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希尔金指出,2005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的22%,到2010年则上升到31%。2010年,中国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是8.62美元,美国南部是21.21美元;到2015年,预计长三角中国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将上升到15.03美元,而美国南部则是24.81美元。


  据调查,中国不少商业用地的价格甚至已经高过美国。中国目前工业用地的平均价格是每平方英尺10.22美元。其中,中国宁波、南京、上海、深圳四个城市每平方英尺工业用地的价格,已经分别达到11.15、14.49、17.29、21美元。而美国阿尔巴马州工业用地每平方英尺的价格却只有1.86和7.43美元。田纳西州和北加利福尼亚州工业用地每平方英尺的价格则在1.3-4.65美元。


  希尔金总结:“未来五年,在美国一些地区制造的商品,生产成本将只比中国沿海城市略高5%-10%,两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在成本缩小的同时,美国的生产效率大大超过中国。希尔金说:“对于中国来说,转折点正在出现,工资增长的速度正远远大于生产力的增长速度。以每年10%的经济增速计算,预计中国工人的生产力每年只能增长8.5%,这意味着中国工人的产能,到2015年也只有美国工人的40%。”虽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依然便宜,但在很多产业,如影像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只占总体生产成本的7%左右,25%的成本是机器设备,此外还有物流、关税、汇率等其它成本。随着生产成本缩小,将对未来的投资流向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日前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将有15%针对北美市场的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就在该报告发布的前几天,福特汽车公司宣布把1.2万个工作岗位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


  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不少高附加值产业和高附加值环节的生产线已经或者正在回迁到美国。这是回流大潮来临的前兆还是假象?中国应以怎样的心态看待美资企业撤离中国?同行业内的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MADE IN CHINA变身MADE IN AMERICA


  据中国商务部的最新监测数据,今年前8个月,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967家,同比下降5.2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5.45亿美元,同比下降14.42%。


  《羊城晚报》调查发现,从今年3月起,美国人在商场购买碳纤维棒球棒和烟雾警报器时,他们会发现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产地标签已被悄然换成MADE IN AMERICA(美国制造),而美国音响发烧友拿起“SleekAudio”耳机时,他们也会发现,同样的价格,他们买到的是“美国制造”而再不是“中国制造”的商品。


  这些产品过去都是在广东东莞生产的,现在生产线都迁回美国本土了。美国耳机生产商SleekAudio近期将生产业务回迁美国佛罗里达州。


  美国玩具生产商Wham-O决定将50%的飞盘和呼啦圈订单在美国国内生产,这些订单此前一直是交给中国等地的工厂;美国发光二极管灯泡生产商SeesmartLED公司在中国有生产基地,如今却正筹备将其整个海外业务迁回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近日与美国汽车工人协会达成协议,福特公司宣布将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此前这些业务通常外包给中国企业;据《华尔街日报》报道,NCR已经把部分ATM机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美国佐治亚州的哥伦布。


  世界500强企业卡特?彼勒公司的美国主页也显示,卡特?彼勒已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南部的维多利亚市开设新工厂。该项目将在2012年正式投产,生产液压挖掘机,一旦全面启动,将会使美国本土产能提高三倍多,并为本土员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美资撤离珠三角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沈伟认为:尽管有一些美资企业撤离珠三角,但是说成普遍的、大规模的现象也有些言过其实。美资撤离珠三角对中国制造业影响并不大:一方面,美资在华投资总量占比并不高;另一方面,将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起到客观的促进作用。


  面对美资撤离,有媒体发出震惊的声音。对此,沈伟表示,“对中国同行而言,这可能是一次机会。因为这些制造业企业外移为本国企业打开了空间。中国制造企业可以顺势而上,占有更大的国内市场。 ”


  “另外,美资撤离相对资金需求会减弱,比如银行贷款,之前肯定会优先贷给外资企业,随着美资企业的撤离,资金需求减弱的话,资金流向必然倾向本国的中小企业。”


  产业外移的最直接影响是就业市场和劳动力需求会发生立竿见影的影响。沈伟认为:“这次部分企业转移到美国本土说明制造业中的人力成本不再是我们的优势,各级政府吸引外资就要从法律环境等守法成本和交易成本方面做文章。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的进程可能加快,中国企业的内涵建设也应该提速,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不是引入外国品牌,而是创造中国品牌、增加产品和制造技艺中的知识产权含量。”

责任编辑:何智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SeesmartLED,Wham-O,中美两国,差距缩小,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