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04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孩子的培养确实需要一些规范,但不能像“狼爸”那样。对孩子进行管制管控,使孩子没有独立人格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工具”。
“狼爸” 萧百佑
■“一门仨北大”之所以出现,几乎是拜“以打为本”所赐。
■如果是在西方,他完全可以宽松对待孩子,但国内则必须严格,为此不惜棍棒加身,这都是因为“土壤不同”的缘故。
■这是“传统儒家”的方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储朝晖
■用打的方式让孩子进北大,本身并不足为奇,理由是,孩子智力或说应试能力达到一定的条件,当然可以考上,但要打成才是不可能的。
■哪里的土壤成才的基本要素其实都一样。要成才,首先一个人要有志向,成才只是他志向的一个必然结果,第二是他的自主性,第三是他的兴趣,像陈景润,就完全是凭自己的兴趣来做。又比如陈寅恪,也没有把上过的大学当回事,同样的,像梁漱溟这样国人都公认的大家,根本就没怎么上过学。如果你这个人没有自主性,总是处于被动,那就不可能成才。
■儒家也不是这种做法。
储朝晖说“萧式教育”
强压之下最伤童心
教育方式应该多元
棍棒之下真能出人才吗?储朝晖的解释是,一定范围内它会产生效果,但它对孩子的伤害远远会大于它的效果。“打的结果可能只会是变成对父亲的反感。”这种伤害不是知识上的,而是在心灵上的伤害。储朝晖说:“我们遇到过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再过五年十年,再让孩子回忆他们的爸爸,看看会出什么问题,情感上会怎样?”
“狼爸”萧百佑选择了以棍棒逼孩子的方式,而储朝晖则认为,目前大的方向,还是要建立多元自主的教育评价体系。“所谓多元就是有多个标准,你不能按照一张试卷来评价人;所谓自主,就是有了多个标准之后,学生自己去选择用哪个标准。”比如你喜欢跳高,那么就用跳高的标准,喜欢唱歌,就用唱歌的评价标准评级自己。尽管目前有所谓“特长生”的招考,但这种情况在储朝晖看来还远远不够。“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人,标准应该多样化,那样才有可能出现多样性的人才,才有可能让各种人才的各种潜能充分发挥,才能让他们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储朝晖表示:“如果大家都很自主地学习,那么‘狼爸’的方式就更加难以立足。”
“棍棒助长”
“催肥”自然规律
教育模式改革的艰难,为诸如“虎妈”、“狼爸”的备受关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传统的、带有压迫感的、“一切由家长安排”的方式,具备实用主义色彩。
重新审视“棍棒底下出才子”的理论,我们会发现,它对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自主性所造成的伤害,几乎都是无法弥补的,尤其对于小孩子而言更是如此。用棍棒“助长”的方法,犹如添加剂,难免形成副作用。“拔苗助长”,违背的是自然规律。而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催肥”的作用,但这样的作用对个体是不是健康,就很难说了。
笃信“养不教父之过”,多为孩子将来着想没有错,望子成龙是家长的共性。但将打作为一种“文化”来宣扬和肯定,确实值得商榷和探讨。在笔者看来,无论是“虎妈”还是“狼爸”,他们的江湖地位,都无疑只可以被模仿,而难以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