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通讯 > 通讯 > 正文
中国国家通讯社致力构建国际舆论传播新秩序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11/8 14:29:30     
  1931年11月7日,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创建。“尼加拉瓜大选”“北美票房”“中国股市”“APEC峰会”……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之上,新一代新华人已将目光投向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 

  1931年11月7日,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创建。1935年迁往陕北。1937年在延安改为现名。1949年迁到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这是1931年11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在江西瑞金叶坪首次播发新闻的电台旧址(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 刘刚 任沁沁)“皇家马德里7比1大胜奥萨苏纳”,当位于墨西哥城的新华社拉美总分社用西班牙语向用户发出这则赛后分析时,时针悄然划过北京时间2011年11月7日的0时。


  几乎与此同时,一幅来自阿布扎比的摄影图片进入北京新华社总社的稿库。经过图像和文字处理,0时27分许,这幅名为“宰牲节中的阿布扎比羊市”的照片,随着电波飞向全球各地。


  在这跨越空间的忙碌中,中国国家通讯社迎来自己80周岁的生日。


  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与中共第一个红色政权一起,诞生在战火硝烟中。从只有一部半电台的茅屋通讯社,到现在拥有162个海外分支机构,涵盖各类媒体形态的多语种、多终端的全媒体集团,其80年的发展历程充满传奇色彩。


  “一手握笔杆,一手握枪杆”,最初的新华人既要写文章,还要为生存而战斗。淬炼于战争年代的这种革命和战斗激情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延续至今,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成为创新和应对挑战的动力源泉。


  如今的新华人,有着另一种形式的“能文能武”:能写稿、懂外语、会拍照、熟悉电脑和网络,甚至还要掌握摄像和主播技能。无论是工矿企业、田间地头,还是国际盛会、战场灾区,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


  在建社80周年这一天,如果不是总社大院里招展的横幅提醒,很难从行色匆匆的人们身上看出这是个特殊的日子。


  上午9时30分许,简朴但热烈的社庆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一如这家通讯社传统的作风和品格。在总社新闻信息大厦三楼的工作大平面,编辑和记者们间或抬头观看一下直播的大会实况,旋即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这里是世界的窗口。


  “尼加拉瓜大选”“北美票房”“中国股市”“APEC峰会”……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之上,新一代新华人已将目光投向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


  编辑记者在现场、在后方,与西方同行争抢着每一个0.01秒。西亚北非战场也是新闻竞争的“战场”,全球瞩目的“卡扎菲被俘”的消息,正是由新华社全球首发。


  这里也是中国的窗口。


  它平静如水,却可屹立传媒界潮头;它严谨求实,却在思想上兼容并包;它在80年征程中,以矫健姿态映照着一个大国的崛起。


  从瑞金到延安,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改革开放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中南海到基层群众,从发展进步到转型攻坚;从汶川到玉树,从奥运到世博……新华社见证了历史风云激荡,用一篇篇文字、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将波澜壮阔的新中国成长史,展示在世人面前。


  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李长春出席并讲话

  新华社建社80周年:与人民同命运 与时代共发展 


  新华社从茅屋窑洞走向全媒体集团:“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新华社评论员:光荣凝聚力量 使命催人奋进——写在新华通讯社成立80周年之际


  “中国的新闻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些年来我接触过很多新华社记者,他们和我在世界其他地方遇见的记者一样优秀。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好奇心,对采访的准备全面而精心,时刻感知世界的变化。对我来说,他们代表着中国的自信和进步。”美联社社长汤姆·柯里这样评价他眼中的新华社和中国。


  面对数字时代技术和思维革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华社不断超越着过去的自己,以国际化视野、新技术手段传播新闻,形成了集通讯社、报刊、网络、电视、新媒体、金融信息、多媒体数据库业务为一体的全媒体业态。


  当一些传统主流媒体在金融风暴中不得不收缩阵地时,80岁的新华社正以崭新的面貌和自信的步伐迈向世界一流媒体舞台中央。


  截至目前,新华社共有162个海外分社,到2020年计划发展到200个左右。到2011年8月底,新华社的新闻已经拥有2526家海外机构用户。


  新华社主办的跨国新闻电视机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电视新闻采集量日均800分钟,居国际电视新闻行业前列。


  2011年5月19日,新华社北美总分社正式进驻时报广场百老汇1540写字楼44层办公,成为云集于此的世界主流媒体集群中一员。


  2011年8月1日,在号称“世界十字路口”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上,闪烁着“新华通讯社”字样的巨大广告牌24小时滚动播放来自新华社和中国的文字及图像,在全世界最繁华的中心地带展示全新的中国。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脉搏中,新华社以博大的胸怀和视野,发起了世界媒体峰会,开创了多业态媒体共同交流与合作的先河。2009年以来,还分别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举办了“国际儿童日”“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等全球公益活动。


  以宽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全球传媒“多赢”格局的形成——这是新华人在自信以外展现的另一种特质:包容、责任和爱心。


  在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的新起点上,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正致力倡导这样一种全新的国际舆论传播理念:更加公平、更多共赢、更大包容、更强责任。


  以此修补人类沟通之桥的断裂,建造一座通向未来的信息之桥。

责任编辑:何智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中国股市,新秩序,新媒体,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