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社会责任 > 社会责任 > 正文
警惕网络谣言滋扰组织人事工作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时间:2011/11/3 10:18:26     
  2011年9月,云南省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了该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李恩阔在省委换届考察期间利用互联网恶意诽谤领导干部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与其它领域谣言一样,涉组织人事工作的网络谣言频现并非偶然,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2011年9月,云南省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了该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李恩阔在省委换届考察期间利用互联网恶意诽谤领导干部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不难看出,李恩阔案是一起散布网络谣言、操弄网络舆论的典型案件。中央反复强调要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而身为领导干部的李恩阔却为发泄个人私愤,炮制散布《红河州委某领导妙评高尔夫》网贴,干扰换届工作,损毁他人名誉。所幸,这一拙劣伎俩被迅速拆穿,李恩阔的算盘没有得逞。


  像李恩阔案之类,涉及组织人事工作的网络谣言近期并不少见。今年8月份,云南一在校大学生在网上散布“绝症男子杀死八名村官”的谣言,受到行政拘留的处罚。同月,一个所谓《重庆贪官外逃加拿大》的网帖在网上广泛传播后,也在重庆市有关部门和当事人的及时回应下被证伪。纵观这些案件,网络谣言向组织人事工作领域蔓延频现的态势值得我们警惕与思考。


  与其它领域谣言一样,涉组织人事工作的网络谣言频现并非偶然,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是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为网络谣言传播提供了现实基础。互联网作为表达诉求、建言献策、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和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已经被社会和公众广为接受。二是网络舆论监督威力的凸显,为网络谣言传播提供了投机“动力”。近年来,“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日记局长”韩峰等一些领导干部在网络舆论呐喊下应声倒地,让我们充分见识了网络反腐的强大威力。三是现实社会给网民带来的刻板印象,为网络谣言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信息不对称、用人不公、官员腐败等现象引起的社会不安与焦虑,在网上很容易转化成过分关注、过度解读的情绪表达。一旦被别有用心者操弄,借“刻板成见”来蛊惑人心,掀起一场非理性围观的狂欢亦非难事。


  个别网民正是利用这样的网络生态环境,出于发泄私愤报复、制造舆论压力、影响人事安排、谋取一己私利等目的,以虚构、捏造、歪曲事实等手法故意诽谤和诬告陷害他人,制造网络谣言。涉组织人事方面的谣言危害性巨大的:干扰正常的组织人事工作秩序,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他人声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影响干部的社会评价和选拔任用;绑架社会公众,恶化网络舆论环境,不利于良性网络文化生态的养成。鉴于网络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性,这类网络谣言如果得不到有效地控制与处理,将造成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


  网络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诸多网络舆情事件证明,合理得当的网络舆论监督是社会的净化器,将极大地改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进步。而打着舆论监督幌子行散布网络谣言、谋取不当利益之实的行为,不仅与一名网络公民的基本道德和社会责任是相悖的,也是文明网络、法治社会所格格不入的。遏制网络谣言滋扰组织人事工作的乱象,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查处造谣传谣者;需要当事人珍惜自己的名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网络把关人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需要广大网民擦亮眼睛,提高判断力和鉴别力,审慎对待未经证实的网络“猛料”。


责任编辑:何智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网络谣言,组织人事,网络舆论,网络舆情,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