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要闻:
国际油价1日下跌
由于希腊总理突然提议就是否接受欧盟新一轮援助进行全民公投,欧洲债务危机解决前景再添变数,谨慎悲观情绪重压原油市场,国际油价1日下跌。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10月31日提出,让希腊人民投票决定是否接受上周欧盟领导人峰会达成的救助协议。全民公投的提议让欧盟乃至原油市场震惊,投资者担心,此举可能导致欧盟此前为解决债务危机做出的努力付之东流,市场担忧情绪再起,压低油价。
同时,美国和英国公布的制造业数据疲弱,加剧市场对西方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忧虑,削弱原油需求预期。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降至50.8,低于市场预期。同时英国相关数据显示,当月英国制造业活动指数大幅下降至28个月低点,呈现全面萎缩状态。
而且投资者仍然对曼氏全球期货公司破产的影响持谨慎观望态度,市场交易量维持低位。
另外,受希腊全民公投倡议打压,欧元大幅走弱,美元则相应走强,对油价构成压力。
到当天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美元,收于每桶92.19美元,跌幅为1.07%。12月交货的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微跌2美分,收于每桶109.54美元。(新华网)
燃油附加费不再一月一调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民用航空局网站信息,两部委自11月1日起进一步完善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与航空煤油价格联动机制。主要分3个方面。
记者获悉,首先,此次调整增设了燃油附加调整的启动条件,以上一次燃油附加最高标准调整时的水平为基础,国内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累计变化幅度超过每吨250元时,燃油附加最高标准方可按现行联动机制有关规定进行调整。
其次,通知明确了航空公司具体上调或降低燃油附加标准的时间,应在综合采购成本调整执行5日后(含第5日)出台。
第三,对特殊旅客(即按规定减半计收儿童、革命伤残军人、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等特殊旅客群体)收取燃油附加费不足10元的个位尾数,由现行“四舍五入”取整到10元改为舍去尾数计收。
事实上,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曾印发了 《关于推进航空煤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1419号),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和综合采购成本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固定于每月1日进行调整。
发改委、民航局昨日答记者问时特别指出,上述每月1日的调整办法影响燃油附加变化频率明显加快,还可能会出现航空公司在 “元旦”、“五一”、“十一”等假期提高燃油附加的情况。为避免燃油附加变动过于频繁,这次完善联动机制时增设了调整燃油附加的启动条件,明确了航空公司上调燃油附加的具体执行时间。
而此次机制完善也恰逢国内航油价格再次下调,自11月1日零时起,国内航空煤油价格每吨下调224元。
对此,南航于10月31日率先透露新的国内燃油附加征收标准,即自2011年11月5日(出票日期)起,统一将800公里以上航段每位旅客燃油附加费下调10元至130元。(每日经济新闻)
新资源税增加综合税率 三桶油盼减少特别收益金
新版资源税条例昨日起正式施行,原油、天然气税率按照销售额的5%征收。两大石油公司预计新条例施行将增加企业综合税率,中石油更称将每年多缴纳资源税250亿元。
不过,石油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油气收入依然实现了较快增长。炼油板块的亏损则使得油企寄希望于资源税改革的同时,特别收益金起征点也能有所调整。据悉,目前三大石油公司正在与政府商讨上调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的事宜,但目前还没有定论。
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近日表示,资源税改革后,若以100美元/桶的原油价格估算,预计公司每年将多缴纳资源税250亿元人民币。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石油共上缴资源税约98亿元人民币。
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新版资源税条例施行后,公司的综合税率肯定会提高,不过具体增加的税费还要根据原油价格和油种而定。
两大石油公司2011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石油、中石化的资源税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50.12亿元和7亿元。
中投证券认为,按照5%的税率计算,若不考虑综合减征率以及在110美元的油价下,相当于每吨油征收260元资源税,比从量计征最高30元/吨的标准大幅提高。海通证券预计,新版资源税的施行将拉低中石油、中石化年度每股盈利0.09元和0.07元。不过,之前一年的试点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了资源税从价计征对公司业绩的冲击。
而对于石油三巨头中的中海油而言,新资源税涉及的是取消此前对其征收的矿区使用费而改征资源税。中海油首席财务官钟华近日对媒体表示,资源税征收起征点为5%,且对全年影响仅为两个月,因此对公司全年业绩影响不大。
鉴于新版资源税的施行,日前中石油高层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政府考虑合并资源税税种,并上调特别收益金起征点。中海油首席财务官钟华也称,目前三大石油公司正在与政府商讨上调石油特别收益金调整的事宜,但目前还没有定论。(中国证券报)
新版环保法讨论稿未列政策环评
记者日前从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多位委员处独家获悉,新一版的《环境保护法》草案讨论稿(以下简称“新环保法草稿”)已将被视为“政策环评雏形”的条款删除。环保部一位官员指出,如果对政策环评条款被删一事不重视“十二五”期间,中国有可能失去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最高级别”环评的机会。
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是指对决策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论证、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就国际惯例来说,环评体系覆盖面上至宏观政策、法律法规,中至地区性、行业性规划,下至具体的项目建设,分别为“政策环评”、“法律环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目前,国内的项目环评、规划环评已列入《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评还有专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但“政策环评”仍处于缺位状态,法律环评更罕见官方提及。
“政策环评”在国内其实也不是一个新鲜词汇,早在2005年,现任环保部副部长的潘岳就曾指出,规划环评的层次仍不够,许多更大的环境问题,需要在更高层次即大政策层面予以解决,因此,“我们还将尽快开展相应的立法准备和政策试点,争取早日将政策环评纳入法规程序”。
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原司长牟广丰在任期间也曾力推政策环评“法定化”。牟广丰认为,中国亟待对人口政策、贸易政策、能源政策、城镇化政策、工业政策等宏观政策的各种影响进行全方位审视和修正。唯有政策环评,才能避免“西部大开发”变成“西部大开挖”,才能避免“产业转移承接”变成“石化污染沿海化、重金属污染内地化”。
环保部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指出“新环保法”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环资委要广泛征求环保部门、产业部门、地方政府乃至社会公众的意见,综合当前国情和长远利益,定出建议案,再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位环保部人士透露,该部门已建议全国人大在“十二五”期间重新修订《环境影响评价法》,如果顺利审议通过,最快可在“十三五”实现政策环评的“法定化”。( 经济参考报)
我国优质矿产开采继续总量控制
我国对优势矿产开采总量实行控制的局面还将继续。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昨日(11月1日)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国土部将继续落实优势矿产开采总量控制、分类调控和高污染矿产严格管控的政策,推动磷矿等地方优势矿产开发监管区域联动。
这也意味着,我国对钨、锑、稀土等优质矿产的开采,将继续实行总量控制。
按照国土部的数据,今年对2011年全国稀土矿 (稀土氧化物REO)的开采总量控制规模为9.38万吨,比去年的指标略高0.46万吨。其中轻稀土8.04万吨,中重稀土1.34万吨。作为我国仅有的5个保护性开采矿种之一,自2007年以来,国土部已经连续5年对全国稀土矿开采企业下达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
近几年来,钨、锡、钼、锑等优质矿种的开采总量也被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护这些优势矿种,稳定价格,维持我国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为淘汰落后产能,国土部还将继续推动稀土等矿产的开发整合,实现“减权增产”的新目标。
数据还显示,到目前全国大概有探矿权4万个,采矿权11万个。
汪民还表示,国土部还将探索推进矿业权人整合的新模式,深入推进稀土等矿产开发整合,做好整合常态化管理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重点领域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的衔接。
同时,国土部还将会同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全面清理各地出台的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强化集中统一管理。并规范矿业权分类出让,严格准入退出管理,遏制矿业权炒作。(每日经济新闻
行业纵览:
澳大利亚煤价连跌7周 国内市场上涨动力或减弱
国际煤价连续数周下跌,而上周(10月25日~10月31日),京唐港区原煤价格经过一周平稳后,优混原煤和大混原煤价格每吨再次上涨10元。京唐港区优混原煤价格在915~920元/吨;大混原煤价格在785~795元/吨。
有观点认为,受库存和季节因素影响,京唐港区原煤价格有望再次上涨。但专家分析认为,国内煤炭价格上涨动力将进一步减弱,煤价将继续趋稳。
截至10月28日当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在前一周118.10美元/吨的基础上降低0.21美元/吨至117.89美元/吨,为该港动力煤价格连续七周保持下滑,整体下降了6.43美元,跌幅为5.18%;南非理查德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在上周109.44美元/吨的基础上下跌0.74美元/吨或0.68%至108.70美元/吨,为连续第四周保持下滑,6周内下降10.84美元,跌幅明显。
国际煤价的持续低迷利好国内煤炭进口,当前价格相对低廉的国际煤炭受到东南沿海地区用煤企业的青睐。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进口煤炭数量创出单月新高,达到1912万吨,比8月份的1659万吨增加253万吨,增长15.25%,比去年同期的1532万吨增长24.8%。有分析指出,煤炭进口量增加将对国内煤炭需求有所保证,对国内价格上涨形成一定压力。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情况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前景不明,国际大宗商品以及国际油价将继续震荡,国际煤价短期内不大可能大幅上涨,很可能维持在当前低位。因此,进口煤量预计将不会明显减少。而进口煤的大量存在,对旺季煤炭需求有所缓解,也是影响煤炭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煤价形成压力。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炭分析师李廷预计,11月份以秦皇岛港为代表的环渤海煤价将继续趋稳。他还告诉记者,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预期犹存,重点电厂煤炭库存不断增加以及国际煤价持续窄幅振荡的情况下,下游用煤企业煤炭采购势必更加谨慎,环渤海地区煤价上涨动力将进一步减弱,煤价将继续趋稳。(每日经济新闻)
四大光伏行业组织联合反驳美企双反申请

针对美国7家光伏生产商提起的对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申请,国内四大光伏行业组织昨日首次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美国政府考虑不发起“双反”调查。
11月8日左右是美国商务部决定是否对“双反”申请立案的日子。昨天,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李俊峰对表示,此时发表联合声明的目的除了呼吁美国不要立案之外,还希望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能够站出来,积极去向美国政府和企业游说。
10月19日,Solarworld等美国7家光伏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请,要求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若上述申诉得到美国政府的立案,中国光伏企业可能面临高达100%的反倾销税。“根据中国企业现在的利润水平,只增加10%的关税,就会造成灭顶之灾。”李俊峰说。他还表示,以过去的经验,美欧这种针对中国的单边诉讼,如果真的立案,中国企业胜算不大。
李俊峰表示,我国光伏企业每年从美国进口50多亿元的相关装备和原材料,而出口不过20多亿元,因此在光伏业我国对美国是存在贸易逆差的。如果“双反”得到立案,不仅影响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还将使美国损失上千个就业岗位。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介绍说,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CREI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CPVS)、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产业工作委员会、中国光伏产业联盟(CPIA)四大光伏行业组织拥有超过500家光伏企业会员,行业协会正在组织包括尚德电力在内的各大中国光伏企业商讨应对策略。(第一财经日报)
比亚迪新能源车尚待市场认可
11月1日,在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两大市场板块整体走强的背景下,身兼双重概念的比亚迪股价大涨,午后强势涨停,报收25.14元/股。
市场人士分析,比亚迪三季度业绩反弹可能预示公司经历近一年的调整之后开始步入正常发展轨道,与此同时,公司首款面向私人消费者的纯电动汽车E6先行者于10月底上市也对公司股价产生一定影响。
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较大突破。8月份,公司“献礼大运”的200台电动大巴及250台纯电动出租车已成功交付深圳公交系统使用,逐步开启了城市公交系统电动化进程,目前运行情况良好。
截至9月30日,比亚迪在深圳陆续批量投放的300台E6纯电动出租车,单车最长行驶里程已达146586公里,单日最长行驶里程达460公里。另外,比亚迪投放于长沙103路公交线路载客运营的纯电动大巴K9累计运行里程已达3万公里。
10月26日,比亚迪面向私人销售的高端纯电动车e6先行者上市,立即引起市场关注。不过,对该款车型的定价仍是市场争议的焦点。目前,该款车型只在深圳地区销售,定价约36.98万元,根据国家及深圳市相关政策,个人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可享受财政补贴共计12万元。
此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表示,2011年将是比亚迪大规模量产电动车的元年,未来3年新能源业务将能给公司带来比较可观的利润。(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