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安徽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临涣煤焦化电工业园区围绕“将煤炭吃干、榨净”,建立了煤焦电和煤焦化生产循环系统。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 淮北矿业集团作为中国13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安徽第二大煤炭基地,党的建设始终为这艘煤炭巨轮“掌舵导航”。淮北矿业集团党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制度的创新、载体的创新和方法的创新,有效保证了党组织政治优势向企业竞争优势的转化。
在建党90周年之际,淮北矿业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受表彰的全国五家煤炭企业集团之一。这称号被8万淮北矿业人视为企业开发建设50多年来的最高荣誉。
淮北矿业50年来累计为国家贡献原煤6亿多吨,上缴利税200多亿元。作为一个历经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砥砺的国有煤炭企业,在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竞争格局下,围绕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实践。把企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作为实现党建工作科学化的重点、突破点,最终实现党建与企业发展协调共进。
围绕经济抓党建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双重”职能决定了国企党建工作必须融入到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并把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放在首位。淮北矿业党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把握方向谋大事、抓好班子带队伍、参与管理起作用、重视民生求和谐、服务大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主导用人和保证监督三项职能作用,为矿区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十一五”期间,淮北矿业呈现出增长和转型“双加快”、实力和后劲“双增强”、民生和形象“双改善”的发展势头,实现了“五年再造一个新淮矿”的目标。2009年淮北矿业集团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十二五”发展目标——到2015年,经济总量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实现煤炭生产规模6000万吨,销售收入600亿元以上,职工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力争打造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双千亿”的大型能源化工集团。
企业间的竞争,核心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淮北矿业在推进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培养造就一批适应企业科学发展的干部人才队伍。淮北矿业先后制定完善了矿处级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矿处级后备人选管理、任前听取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等办法,实行矿处级、公司机关科级及以下管技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努力形成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干部选用机制。实行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群众满意的干部选拔任用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打造阳光党务工程
淮北矿业加大“治懒治庸治不廉”力度,转变干部作风,坚持每两年一次对中层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综合考核制度,对考核末位人员实行考核期内降薪、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等处理措施。近年来,淮北矿业共拿出20个中层管理岗位公开选拔,先后调整淘汰管理人员41人次,其中免职20人,降职8人,打破了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局面,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与此同时,淮北矿业积极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实行党支部书记“两推直选”,彰显了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党员职工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淮北矿业注重打造阳光党务工程,职工关注什么,就要公开什么。除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作为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外,在重大项目投资、安全生产管理、矿井政策性破产等重大问题上,淮北矿业党委通过公开决策方案、组织专家评审、党员代表审议等形式,探索建立党员群众参与、专家学者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提高企业重大决策的透明度。淮北矿业以党务公开为载体,切实把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环境,促进党内和谐、矿区和谐。2011年伊始,淮北矿业党务公开工作受到中央党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通报表彰,成为2010年度中央党务公开工作15家联系点先进单位之一,是全国煤炭企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此外,淮北矿业党委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党代表常任制”实现形式,让党员代表与职工代表同时行使企业民主决策权,改变了党代表以往五年一次会,会期一两天,会后没事干的局面。现在,每年一度的职代会和工作会,给党代表作用发挥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和平台,也增强了党员代表的责任意识。
“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淮北矿业集团党委在工作中,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的理念,建立职工工资收入持续增长机制,通过实施安居工程、困难职工救助工程等,不断提升矿区20多万职工和家属的幸福指数。
淮北矿业集团下属56个基层党组织,460多个基层党支部,1.9万多名共产党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闪光点,无数的闪光点就能照亮一大片,广大党员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和普通职工一起,汇成一股强劲的动力,拉动着淮北矿业向一个又一个发展高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