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党政领导谈保险
从历年情形来看,台风仍然是影响象山的最大自然风险。象山经济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参保率不够高,大灾抵御风险能力偏弱,保险覆盖面在宁波的各县市中相对较低。因此,企业和群众必须提高保险意识,加强风险防范,主动采用保险作为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而保险公司要充分发挥防灾防损功能,积极主动深入企业,进行防灾防损知识宣传和风险检查,为群众、企业提供防灾防损的专业化建议。同时,应积极探索加快建立应对巨灾救助长效机制,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宁波市象山县委
副书记、县长
叶剑鸣
要在诚信经营上下工夫
要将诚信建设作为保险行业发展的首要准则,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严厉处罚保险欺诈等失信行为,切实加强保险售后服务,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使客户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的高水准服务,努力营造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宁波市鄞州区区长
薛维海
出口信用保险
需政府引导和支持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各国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促进本国出口的政策性金融工具,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近年来,慈溪市政府对于出口信用保险的补贴总额一直稳居宁波各县(市)区之首,在宁波市、县两级财政给予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50%比例保费补贴的基础之上,还专门对慈溪本地市级以上(注:指宁波市级)名牌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给予10%的保费补贴。事实也证明,政府实施的保费补贴等扶持政策,直接降低了企业投保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投保积极性。出口信用保险让慈溪出口企业走得更稳、行得更远,实现了政府、出口企业和保险机构多方共赢的社会效果。
慈溪市副市长
许文东
保险业应致力于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北仑区已经实现了养老保障人群全覆盖,但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进程加快,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增大,养老金替代率相对较低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仅依靠政府,力有未逮。北仑区是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临港产业集聚区,大企业多、效益好、财力雄厚,据此,可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有条件的企业首先发展企业年金业务,作为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提高退休职工生活保障水平,减轻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同时,加快保险业改革,建立一个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分担、风险分散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宁波市北仑区区长
华伟
养老年金
可与保险公司探索合作
我认为政府、企业、保险公司三方如何协作解决企业职工补充养老很有必要,而且是现实可行的。政府要给企业和保险公司牵线,提供优惠的政策;企业要合理安排资金,抽出部分可使用资金给职工购买年金或补充养老;保险公司要合情合理地投资运作资金,争取良好的投资收益,保障企业职工的养老。这一模式如果运作成功,政府可以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社会问题,企业能更好地凝聚职工,保险公司也可以实现承担社会责任和赚取商业利益的双重效果。
时任宁波市江北区常务副区长
蒋旭灿
坚持结构优化
向内涵式发展方向转变
内涵式发展强调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高、实力的增强,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发展需求的强化。针对当前江东区保险业发展的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三高一低”问题,保险业必须摒弃单纯意义上的外延式扩张,在业务结构上进行合理调整,稳中求进,品质取胜,实现经营业绩和内在效益的双提升。在业务推动过程中,要坚持质量效益优先、风险管理先行,追求有效益的规模、高质量的发展和有价值的增长。
宁波市江东区委副书记、区长
孙黎明
行业发展 人才是根本
保险业内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企业精神,广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在保险业建功立业的事迹和经验,激励广大人才在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宏伟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公平的激励机制,将各类专业人才的贡献、风险、责任和收入分配联系在一起,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为自我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各保险公司应加大对人才培训和教育方面的投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从而提高保险服务水平,促进全市保险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奉化市副市长
宋达军
加快构建
“和谐保险”发展机制
保险企业要在文化理念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影响和引导保险文化的发展。从监管文化、经营文化和消费文化等方面,大力倡导理性的保险消费文化,积极营造“诚信、务实、创新、奉献”的行业文化,从而使保险企业成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支中坚力量。同时,要加强对经济社会新型风险的研究,切实发挥保险业在应对和控制社会风险中的重要作用。要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创新保险服务方式,以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推动构建保险企业与从业人员及保险客户的和谐融洽关系。
宁波市镇海区区长
陈召华
政府要积极支持
保险业发展
各级政府要将保险业纳入服务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并纳入应急管理机制和平安体系建设,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提高运用保险机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落实各项推动措施,积极支持涉及本行业保险工作的开展,在政府采购等工作中带头执行保险法律法规和保险监管规定;在出台涉及保险工作的政策措施时,要充分征求保险监管部门的意见,共同推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余姚市副市长
李斌
提高服务水平
树立良好行业形象
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是保险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的需求是保险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要立足于服务性行业的定位,坚持诚信创业、规范经营、优质服务的理念,走品牌发展之路。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推动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员工和代理人的诚信教育,减少销售误导,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履行好行业责任的同时,要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慈善帮扶等活动,真正使保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
时任宁波市海曙区区委书记
陈奕君
保险业应为地方政府
排忧解难
尤其是目前处于后金融经济危机的形势下,保险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度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把扩大内需作为基本立足点,把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主要着力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加大保险创新工作力度,提升保险服务水平。保险业要关注地方发展动态,关注重大政策变化和民心工程,做到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在哪里,城乡居民的服务需求在哪里,保险业就应该跟进到哪里。
宁波市宁海县县长
褚银良
商业保险
参与新医改大有可为
鼓励探索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结合的综合保障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健康维护、诊疗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管理。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协作,积极推行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等服务,提高民众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发生发展。创造条件建立客户健康档案,通过多种途径与医疗机构实现客户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的共享。积极探索与医疗机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模式。
宁波市卫生局局长
张乐鸣
抓住重点
力争保险业有更大作为
今年以来,在银行信贷规模增幅下降的情况下,努力增加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社会融资总量的供给,是缓解本市资金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市金融办会同保监局等有关部门,在总结去年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扩面、增量、调率、提效、推广”的十字方针,进一步加以推广,缓解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问题。我们还和保监局共同开展了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的前期调研工作。此外,希望本市的保险机构能够积极向上,引导总公司通过购买企业债权、股权等多种投资方式,支持本市的重点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
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
金融办主任
姚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