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社会责任 > 社会责任 > 正文
王华庆: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完全过去 国内经济尚存挑战
来源:和讯银行       时间:2011/10/26 10:56:21     
  2011年10月26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暨《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1年)》发布会”在京举行,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出席会议并致辞,王华庆从三个角度总结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银监会纪委书记 王华庆


  和讯银行消息 2011年10月26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暨《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1年)》发布会”在京举行,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出席会议并致辞,王华庆从三个角度总结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王华庆认为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完全过去,而国内经济虽然总体向好,但仍存在诸多挑战。


  以下为全文实录: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第二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暨《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1年)》发布会。几年来,这份报告从探索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反映了中国银行家的所思所想,促进了行业自身的反省和认识,很有意义。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银监会对报告的组织方——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巴曙松研究员所带领的项目团队表示感谢,并预祝发布会和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同时,我也借此机会谈几点看法:


  一、外围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金融危机尚未完全过去。


  今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一度呈现出复苏迹象,但由于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债务危机、日本大地震、中东北非政局不稳、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冲击,全球经济再次出现疲软态势。同时,欧美债务危机引致全球资本市场大幅震荡,市场投机活动和避险行为明显增多,特别是标准普尔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事件,更是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主要股指大幅波动。从目前的形势看,欧美主权债务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完全解决。受此影响,欧洲多家银行信用评级下调,前景堪忧。有些国际性大型银行,如UBS,不仅仍未走出危机阴影,现又暴露出操作性风险,陷入“魔鬼交易员”的黑洞漩涡,雪上加霜。


  可以说,本次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银行业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尚未好转,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恶化,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今年的调查报告显示,银行家对2011年全球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有31.5%的人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流动性泛滥”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另有17%的人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通胀风险”表示关注,此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增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也被受访的银行家认为会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二、国内经济总体向好,但仍存在诸多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总的来看,经济运行的情况较好,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解决;出口下滑和贸易保护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与通胀压力交织在一起,使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受流动性收紧影响,一些小企业资金紧张,出现经营困难;一些地方的民间融资也出现资金断裂现象。此外,房地产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影子银行等问题也存在潜在风险。在银行家调查报告中,通胀问题倍受关注,33%的受访银行家认为2011年我国会是“平稳增长,适度通胀”,另有33.4%的人持“高增长,高通胀”观点,由此可见,增长和通胀是银行家对我国经济运行关注的重要话题。此外,调查报告还显示,在最值得中国银行业关注的风险排序中,“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带来的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分别以67.2%和59.7%的关注度排在前两位,显示了当前整个银行业的风险关注点还是比较集中和突出的。


  三、金融监管逐渐强化,银行要积极妥善应对。


  危机发生后,全球金融监管加速融合,并进一步强化。汲取本轮金融危机的教训,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立了银行资本监管新标杆。巴塞尔协议Ⅲ提高了资本监管标准,引入了杠杆率指标,严格了流动性和拨备要求,设定了时间底线,并通过20国首脑峰会在主要经济体中实行。在此过程中,监管标准显著提高,银行家调查报告也显示,“关注资本消耗,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成为52%的受访银行家思考的重中之重,这说明资本监管被银行家普遍预期为未来监管的重点。


  在全球监管趋向融合的过程中,我国也积极跟进各项监管改革,确保银行稳健经营。2004年2月,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建立了审慎资本监管制度。7年来,银监会积极运用资本监管,初步建立了资本约束机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实施巴塞尔协议Ⅱ的监管指引,引导国内大型银行强化风险治理,改进风险管理计量工具,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目前,根据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银监会将统筹推进巴塞尔协议Ⅱ和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最新要求,银监会起草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并已在业内征求意见,适当修改后很快就会公布实施,各银行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资本规划,确保在过渡期后达到《办法》规定的标准。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要立足自身,积极妥善应对。一是要持续跟踪和关注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趋势,努力防范全球经济疲软及资本市场动荡可能导致的国别风险和市场风险;二要深入理解和研究相关产业、金融政策,适应监管新规,合规经营,规范发展;三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稳步推进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既支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又坚守风险底线、稳健运营;四要优化资本配置,加强内控管理,全力化解房地产市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等潜在风险。同时,银行业协会也为各银行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银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积极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从今年的调查报告来看,“调整客户结构、发展资本占用较低的小企业业务”、“关注资本消耗、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全面提升风险管理与管控能力”、“调整业务结构、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被众多银行家普遍认为是战略调整的重点,分别占到了受访银行家总数的56.6%,52%,42.4%和41.7%,这也充分体现了银行家们应对当前各种挑战的策略和信心。


  在去年的发布会上,我曾讲过银行的社会责任。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商业银行要高度关注公众的态度和意见,积极回应其诉求,改善公众关系。成为有社会责任的银行不仅是社会对银行提出的要求,也是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做成百年老店的内在需求。


  这次银行家高峰论坛选择“金融创新再思考”作为主题,很有意义。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过度的金融创新的确是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但不能因此以偏概全,甚至对金融创新因噎废食。金融创新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市场参与者之间利益和风险的分配与再分配贯穿其间。科学有效的金融创新推动着金融体系的变革,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将金融风险分散和转移到愿意平衡风险与收益而承担风险的主体。没有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将失去效率和活力,但过度投机性地使用金融创新工具会造成风险被成倍放大。对于金融创新的评价和使用,我们必须辩证分析,趋利避害,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真正实现其有益价值。


  最后,再次预祝报告发布会和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责任编辑:何智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王华庆,经济金融,全球经济,全球金融,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