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广电总局正式下发通知管理上星频道。2012年1月1日起,婚恋、涉案等7类节目被限;卫视晚7:30-10:00黄金档每周娱乐节目不超两档;全国省级卫视一年选秀类节目不超10档,类型不得重复;省级卫视须设一档道德节目,倡和谐主旋律。央视不在此次规范管辖之列。(10月26日新华网)
不可否认,近几年来电视媒体发展蓬勃日上,成为社会公众不可多得的精神产品来源之一。但因为电视媒体和一些不良电视节目的误导和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因素。国家广电部门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出台“限娱令”对各省上星卫社节目予以规范和引导符合公众期待。
个别地方卫视和部分节目存在一些宣传和定位上的偏差毋庸置疑。一些地方卫视为了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刻意迎合部分人群的低俗需求,将“娱乐节目”办的“低俗和庸俗化”,是不争的事实;一些电视栏目为了吸引广告商,不惜放大阴暗面,甚至完全背弃社会公德。如日前被国家广电部门严厉惩处的,某地方电视台在“情感密码”栏目中播放的《我给儿子当孙子》节目,就是这样一个无视情操伦理的反面代表。有基于此,对于地方电视台和卫视台予以规范引导,对“娱乐节目”予以诸多的限制,就是恰当的。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对地方卫视娱乐类节目播出时间和档期的限制,还是对全国每年选秀类节目不超过10档的总量控制,以及对开办文化艺术鉴赏类、历史地理天文类、公益类节目等的鼓励和倡导,都体现的是对电视台理应充分担当社会责任的一种引导。各地电视台作为越来越受观众关注的媒介方式,理应有这种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由于电视台在媒体传播和社会引导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闻媒体的电视台也有义务和责任,保证向公众提供高品质和符合社会主流的电视节目。从这个意义上分析,“限娱令”的出台顺应民意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