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势头依然暗淡的形势下,对于广大企业来说,裁员无疑成为压缩成本开支的最直接方式。继2010年出现多起劳资纠纷事件后,在今年,诺基亚、惠普、汇丰银行等全球知名企业,以及南方航空、比亚迪、酷6等多家国内企业不得不选择裁员方式。
表1 2011年度舆论热点裁员事件汇总表
经过全面的舆情监测与数据分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现,在众多知名企业裁员行为受到舆论集中关注、报道的同时,国内外企业不同的裁员手段以及被裁员工的觉醒维权,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这主要体现在前期的裁员方式以及后期广大被裁员工的维权手段两大方面,下面将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民企裁员手段多样化,外企相对规范
在相关企业裁员手段方面,依据媒体相关报道,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汇总得出结论:民企裁员手段多样化,部分企业企图回避敏感话题,逃避企业责任,受到了舆论的指责。
表2 2011年国内企业热点裁员事件裁员方式汇总
参照图2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7家国内企业的裁员过程中,比亚迪、窝窝团、中铝青海公司等三企业采用了系列“优化调整”的方式;酷6、高朋与金山三家企业则采用了过激的暴力或突袭手段;南航更是采取了“曲线裁员”的方式。
对于上述国内企业的裁员方式,舆论质疑声较大。例如,对于“比亚迪变相裁员”,《羊城晚报》报道称,“此事逾演逾让人无法淡定。比亚迪相关员工再度向记者透露,虽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9月9日承认裁员一事,但汽车销售公司的领导仍然拒不承认裁员的事实,并继续称其为‘优化’。鉴于此,部分被裁员工(约300人)已经开始签名,并推选代表、聘请律师,计划联合起来集体维权。”
在媒体质疑的同时,广大网友也纷纷借助微博、论坛与新闻跟帖等不同渠道,对这些裁员事件表达了不满。例如,腾讯网友“南瓜马车”针对酷6的暴力裁员表示:“这样的公司我不敢去!卸磨杀驴!从此以后我要抵制酷6。”
与国内企业的裁员方式相比,四家外资企业的裁员则相对规范,因此舆论质疑声音较小。相比之下,诺基亚裁员因涉嫌“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诺西裁员则因流程问题而受到一定的质疑,但两者的舆情热度并不算高。
第二,被裁员工积极觉醒维权,群体化意识明显
在相关企业做出实质性的裁员决定后,广大被裁员工并没有心甘情愿的束手就擒,而是大多采取了积极、主动的维权方式。
表3 热点裁员事件员工维权形式汇总(注:本田案例发生时间为2010年)
通过媒体相关报道,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现,在今年上述11个裁员事件中,有6个企业的被裁员工采取了积极、主动的个人维权,案例占比达到55%。
在具体维权形式方面,通过上述6案例以及发生于2010年的本田罢工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广大被裁员工维权的具体手段有:劳动仲裁、媒体曝光、法律诉讼以及罢工等四种主要方式。
在被裁员维权方面,除具体维权形式外,员工维权的群体化意识明显,在图3中的7个员工维权案例中,仅有1个案例(注:金山裁员)采取了员工个人维权的方式,其他6个案例的维权主体均为被裁员工群体,占比高达85.7%。这一维权方式,无疑增加了当事企业的处理难度。
第三,国内企业裁员事件舆情热度高
通过事件的舆情关注度来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现,国内企业裁员事件的舆情热度明显高于外资企业。
图1 2011年热点裁员事件媒体关注度对比(单位:篇)
而从两类企业裁员事件的平均媒体关注量来看,国内企业裁员事件的平均关注报道量是外资企业的近7倍,舆情热度优势明显。
图2 2011年国内外企业热点裁员事件平均媒体报道量对比(单位:篇)
对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在于国内企业多种裁员方式以及员工维权均引发了媒体的较大关注。同时,因为这一原因也招致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热议,以及媒体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