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通讯快报 > 神州纵览 > 正文
上海工会: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从国企做起
来源:工人日报       时间:2011/10/17 11:06:09     
  “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淡化身份、开放融合”——秉承“造车育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海汽车集团对员工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并以“四同”制度为工作要求,不断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加快劳务派遣工身份的根本转变。在如今的上汽,劳务派遣工不仅是一线职工队伍的重要力量,而且融入到上海汽车工业的血脉,走在上海汽车生产的前沿。  
  “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淡化身份、开放融合”——秉承“造车育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海汽车集团对员工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并以“四同”制度为工作要求,不断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加快劳务派遣工身份的根本转变。在如今的上汽,劳务派遣工不仅是一线职工队伍的重要力量,而且融入到上海汽车工业的血脉,走在上海汽车生产的前沿。

  上汽集团在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中的探索与实践,引起了前来调研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钟燕群的高度关注。她多次强调:“对于规范劳务派遣工问题,工会不仅声音要大一点,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探索如何帮助政府、企业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帮助企业进行制度设计,使劳务派遣用工恢复其应有的本质,使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利益得到最根本的保障。”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总工会在市政协大会发言中大声疾呼尽快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随后,上海市总领导在钟燕群和上海市总党组书记、副主席肖堃涛的牵头带领下,分赴金山、虹口、崇明、普陀、徐汇、宝山、浦东、闸北、青浦等地区以及汽车、建工等行业(产业)工会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的专题调研报告。

  在此基础上,上海市总工会确定了这样的思路:探索建立劳务派遣单位工会与用工单位工会都要积极吸纳劳务工入会的双轨制入会、都要主动维护劳务工合法权益的双向维权机制。同时,他们为这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工作选定了突破口: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从国企做起。

  用2到3年时间逐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我希望工会同志对这个问题的声音要再大一点!”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话音一落,场下掌声雷动。在今年年初举行的政协上海市十一届四次会议首场大会发言后,俞正声对上海市政协委员、市总工会副主席肖堃涛的发言作了一个“回应”,他表示,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要首先从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开刀”。

  上海市总工会对劳务派遣情况连续多年的跟踪调查显示,在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岗位中,真正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三性”(即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要求的比例较小。据上海两会召开前的最新一次调查显示,58%的劳务工认为自己的岗位是固定的,17%的劳务工认为自己的岗位是长期的,认为自己岗位是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的分别只有18.5%、13.6%和4.1%。

  “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用工单位直接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一基本用工制度将被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所替代。”肖堃涛说,把职工的呼声带到两会上,就是要通过这一最大的参政议政平台,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上海工会的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从2月到4月,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等部门,会同上海市总工会分别对劳务派遣用工总体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劳动关系三方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5月26日,上海市政府召开了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工作会议,副市长姜平明确表示:上海力争用2年到3年时间逐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今年5月1日,《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正式实施,其中“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可以当选为职工代表”的规定,尤其引人注目。

  “上海市总把维护劳务派遣员工民主权益作为全市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就‘劳务派遣员工民主权利实现途径’问题进行多次课题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劳务派遣工的民主政治权利。”据上海市总副主席茆荣华介绍,在《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立法过程中,上海工会主张对职工代表资格给予较为宽泛的界定,为劳务派遣工可以当选用工单位的职工代表留有空间,为保障劳务派遣工民主权利提供了依据。

  茆荣华说,今年上海工会争取完成500名师资和15万名职工代表的培训工作,其中就包括当选为职工代表的劳务派遣工。他表示,从立法和制度建设层面保障职工民主权利,是工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必要途径。

  “双轨制”消除劳务派遣工入会障碍

  一律不用未建工会中介公司的劳务派遣工,在上汽已经成为一条“铁律”。

  上汽工会在《上汽劳务派遣员工入会及会籍管理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倡导用工单位积极吸纳劳务派遣工作为流动会员参加本单位工会。会员的管理以使用企业为主体,工会流动会员满一定时间期限的,应享有用工单位正式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据了解,上汽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同时,就同步与劳务派遣公司工会协商劳务派遣工的工会会籍管理等事宜。上汽工会主席吴诗仲认为,首先要让劳务派遣工有工会可入,有了工会,才能从源头上维护好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务派遣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用人单位不建工会,在用工单位又无法入会——这是许多劳务派遣员工都可能面临的尴尬,“有名无分”又如何让员工感到幸福?不过对于上海外服的派遣员工来说,却没有这样的“烦恼”,因为他们的背后,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娘家”在默默支持着他们。

  从1984年公司创建伊始,上海外服工会便同期成立,维护好本部职工权益、服务好广大派遣员工便成了外服工会肩负的双重使命。2007年,在上海市总工会的指导下,上海外服又成立了外服雇员工会工作委员会,使得暂未加入用工单位工会组织的派遣员工能够取得工会会籍,并通过组建审批用工单位工会组织,逐步将派遣员工纳入一级工会组织之中。如今,已有近3万名派遣员工成为了用工单位工会组织的会员。

  今年2月,世界家电零售业巨头百思买突然宣布因产业调整关闭在中国的9家门店,这不仅引起了家电零售市场的轩然大波,也让大家为上海百思买近千名员工的安置问题揪起了心。

  由于当时百思买并未建立独立工会,“突然失业”的百思买员工们顿时六神无主,外服雇员工会自然而然地站到了员工身前。在雇员工会的陪同协调下,百思买与地区人社局、区总工会等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并在员工安置问题上争取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在最短的时间内促成了最终补偿方案的出台。

  为雇员妥善解决补偿问题,只是上海外服和雇员工会对雇员负责的第一步。在上海外服的雇员工作服务中心里,常设了6大类、380余门课程,“被下岗”的雇员有不少在此获得了“回炉”的机会,并在外服的推荐之下实现了“再上岗”。

  作为一家拥有十余万雇员的大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劳动争议总是绕不开的话题,不过在上海外服,劳动争议却出现了一个让人称奇的发展趋势:用工单位与派遣员工之间的劳动纠纷数量逐年增加,但争议诉讼率却逐年下降。而这一成果的取得,来自于上海外服对维护派遣员工合法权益的坚持。

  探索多种覆盖劳务派遣工的集体协商模式

  解决劳务派遣问题的根本,在于必须制度化解决同工同酬问题。而在劳务工占三分之一的上汽,正是得益于科学公平的制度设计,同岗不同酬的“二元”格局正在消失。

  近年来,上汽不断完善薪酬分配管理,建立规范统一的薪酬分配体系、统一的员工福利保障待遇,将劳务派遣员工纳入企业同一工资体系,在高温费、劳动保护、休假等福利保障待遇上实行统一标准。这一目标已被上汽下了死命令:今年内所有企业都要完成。

  上汽还要求各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建立包括劳务派遣人员在内的员工正常工资调整机制。3年来,上汽劳务派遣人员人均年收入增幅达22%,其中上海地区企业劳务派遣人员人均收入增幅18%,比上海地区企业同岗类合同制员工平均增幅高6个百分点。

  日前,上汽又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劳务派遣员工工资收入不到社会平均工资60%的企业,要在年内将其收入提高到60%以上;对劳务派遣员工工资收入不到企业同岗类合同制员工60%的企业,要制订明确的收入调整计划,加大工资增幅,尽快提高劳务派遣员工收入。

  “市劳动关系三方下发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开展集体协商作为推进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的重要手段之一。”上海市总法律部副部长黄琦介绍说,上海各级工会和企业把全面提升集体协商机制作为维护劳务派遣工劳动经济权益的重点工作,积极探索了多种覆盖劳务派遣工的集体协商模式。

  一是逐步推进区域、行业集体协商打破劳动关系界限,使区域、行业集体合同确立的适应区域特点,符合行业特征的基础性劳动标准,一视同仁地适应于此区域和行业从业的劳动者;二是积极推进实际用工单位集体合同覆盖劳务派遣工,同步推进同工同酬;三是推动用工单位集体合同中设立劳务派遣工专章,对劳务派遣入会途径、工会经费、工资支付、劳动保护、互助帮困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四是推进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公司工会签订集体合同覆盖所有劳务派遣工,保障劳务派遣工的基本权益;五是研究推进企业开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制度协商,进一步推介上汽集团、电气集团等单位实行的劳务派遣工“择优转性”制度;六是开展专题协商改善劳务派遣工的福利待遇。

  让劳务工也有平等“话语权”

  来自安徽的王经长是上港港务集团下属一家公司的劳务派遣工,但他已连续两年参加公司职代会,并列席上海港务集团的职代会。“在我们单位,劳务工参加职代会绝不是走形式,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单位十分重视,并立即付诸实施。”

  在上港集团,关爱劳务工,不仅要维护他们的劳动经济权益,还应保障他们的民主政治权利,已形成广泛共识。

  这些年来,针对劳务工已成为上港集团职工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一实际,上港集团通过建立各种机制,搭建起民主管理、参政议政、评优争先、技能提升等多个平台,赋予劳务工平等的“主人翁”地位。

  上港集团工会则下发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工作的实施意见》,将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作为重点工作,经过近3年的努力,目前该集团已有95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占集团劳务工总数的90%左右。

  为了让劳务工同样拥有“话语权”,集团工会还将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工会组织列入集团工会所属各基层工会的部门工会;邀请劳务工列席集团、基层两级职代会,成为集团、基层两级工代会的正式代表。此外,上港集团工会还在各劳务承包队中推行职代会和工代会制度,让劳务工行使民主权利。在集团工会召开的一届一次工代会上,有39名外来务工人员当选为集团工代会的正式代表,全过程地参与了工代会,并行使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的选举权利。

  而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则积极探索派遣员工的关爱激励模式。“思想上一样教育、生活上一样爱护、管理上一样要求、政治上一样关心、使用上一样对待”——时时处处一视同仁的做法,拉近了劳务派遣工与企业的“心理距离”。

  类似的探索和实践,在上海国企中还有很多很多……

  同样的机会、平等的地位让不少优秀劳务工脱颖而出,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来自苏北农村的侯秀奇从煤炭分公司一名普通劳务工成长为“十佳好员工”、“优秀务工人员”直至上海市劳模。在他的引领下,煤炭分公司仅2009年就有10人次外来劳务工荣获了各类先进称号,33人次劳务工获得了特殊工种操作技能证书。

  “从国企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的积极行动中,我们认清了工会组织应有的作为。”茆荣华表示,下一步,上海市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进一步加大劳务派遣公司和实际用工单位的工会组建力度,倡导用工单位工会更多承担维护劳务派遣工权益的责任,积极吸纳劳务派遣工参加本单位工会。

  他还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力争在3年内实现已建工会企业基本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以集体协商形式促进劳务派遣用工的规范化发展,把劳务派遣用工相关问题作为集体协商的重点内容;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劳务派遣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权益维护机制,切实保障劳务派遣工的民主政治权利。(记者 钱培坚 张路)
责任编辑:雅思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上海工会,规范,劳务,国企,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