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收藏 > 收藏 > 正文
中国绘画进入繁荣时期 但不等同于高度
来源:北国网-辽宁日报       时间:2011/9/29 11:58:37     
 

《九方皋》 徐悲鸿 画

《历代帝王图》局部 唐 阎立本 画

 

专家观点

■目前,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

■繁荣并不一定等同于高度,考察一个时期艺术发展水平的最核心的标杆就是艺术家。要看这个时代出现了多少位伟大的艺术家

■传统的中国绘画确实已经变味儿了,这种变有好的一面

■中国的艺术方向要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量,对于艺术家来说,既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也要对世界前沿思想有所掌握

■发展当代的中国绘画,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当代画家的审美追求,创造当代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和艺术风格

“对于中国绘画当下状态的整体评价”,是本报在“重估中国当代绘画”策划的第一阶段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究竟美术界内部对目前中国绘画的发展有怎样的判断,他们眼中的当代画坛应当如何定位?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开始对中国当代绘画进行“重估”。

几位受访者对现状基本持肯定态度,不过,他们同时也指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并且明晰了判断一个时期绘画状态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其中,著名画家、北京大学教授李爱国从整体发展出发,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来形容今天的画坛,不过,他也直言美术界存在着浮躁的情绪,尽管整体“繁荣”,但大师匮乏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著名画家、清华大学教授韩敬伟也首先高度赞扬了中国绘画的整体状态,更认为“中国绘画正处于最好的时代”,对于一些病症,他认为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著名美术理论家王志纯则强调应当用辩证的思维作出判断,他认为,中国的画家要致力于建构中国绘画的当代面貌,创造中国绘画的当代形式、语言和风格,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支撑起这个时代的中国绘画。

衡量一个时期艺术发展水平的最核心的标杆就是艺术家。要看这个时代出现了多少位伟大的艺术家,而不是仅仅看作品的数量……今天,任何人都不能说自己的作品比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更好。

中国的艺术方向要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今天的艺术家需要更有前瞻性的思考,这恰恰是当下中国画坛所缺少的

曾在20世纪80年代数次走黄河考察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韩敬伟,对“传统”有深刻的体悟和研究,他更乐于用老庄哲学的“自然之理”来看待当下绘画的状态。他认为,今天中国绘画的发展速度很快,运行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正处于最好的时代”。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首先,艺术家可以自由地创作,有很好的创作环境。我们有机会学习世界各地的艺术理念,有各种学术活动可以参与,同时,对传统的认知也更加系统和深入。”韩敬伟说,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国力日渐壮大,要由大国变强国,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文化影响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要具有感染力,才能够更深刻地影响世界,赢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民的敬仰。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好的东西值得继承和发扬。在挖掘传统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资源,这种吸收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比较之中进行的。”他承认中国传统绘画的面孔太旧,因此,常常有批判的声音出现,“美术界里有不少艺术家一直致力于革新它的面貌,尝试改变它的表达方式。我们在绘画语言上做了很多研究,事实上,中国绘画从古至今一直不断在丰富自己的表达方法。应当承认,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今天的艺术家确实比古人强,我们懂得了形态的表达、色彩的表达、质地的表达,与古代相比,如今中国绘画的表达层面要丰富得多。”

韩敬伟说,传统的中国绘画确实已经变味儿了。“这种变有好的一面,中国画家不会再出现面对一个物体却画不出来的窘境,相比起来,古代画家的写实能力是很差的。不过,中国艺术是平面艺术,讲究两维空间的节律感,讲究布局,注重疏密开合的变化,好像篆刻、书法,而写实能力恰恰会影响这种类型的表达。这是摆在中国画家面前的一个矛盾。因此,我们在教学时,除了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写实的能力外,同时还强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目的是希望他们不仅仅可以掌握中西两方面的技术,同时,在审美理想方面,能够坚守本国的传统。”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作为一个有理想的文化人,应当承担其传播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应当思考中国的艺术方向究竟向何处走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的艺术方向要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因此,对于当代的艺术家来说,在知识结构方面既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也要对世界前沿思想有所掌握。真正的艺术家不会盲目求新求怪,不会追求通过某个新奇的举动或者事件令自己一夜成名,他们一定会考虑中国文化精神的现状,并从中摸索出自己的发展轨迹。”韩敬伟认为,今天的艺术家需要更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这恰恰是当下中国画坛所缺少的。“我们回顾历史便不难发现,那些对艺术的发展方向有前瞻性的思考和尝试的艺术家们,即便他们的思想和表述方法在当时并不被看好,但是,一段时间过去后,却被推崇为大师级的人物,不仅得到本民族的认可,也被全世界所认可。今天的中国画坛仍旧缺少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人应该多一点。”

如果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形成比较明确的艺术风格,或者说没有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特色的审美追求和形式面貌,我们就是有负于这个时代的

作为理论家,王志纯对状态的判断比较审慎,在他看来,现状是非常复杂的,“从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绘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前段时间我与《中国艺术市场》主编刘心亮共同策划了一个关于当代中国画的论坛活动,论坛的主题是‘经济大潮中的中国画’。事实上,在新中国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画自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中国的绘画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比如建国初期、五六十年代、‘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家在创作观念、审美追求、形式表现等各方面都有很大不同。”

王志纯认为,目前是一个艺术样式非常丰富多元的时期,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和形式表现都是多元的。他提出,“发展当代的中国绘画,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当代画家的审美追求,创造当代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和艺术风格,这是衡量一个时代艺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形成比较明确的艺术风格,或者说没有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特色的审美追求和形式面貌,我们就是有负于这个时代的。”他再度强调,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绘画的状态很好,“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感觉。概括来讲,目前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在迅速发展,社会稳定,艺术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艺术家拥有创作自由,有非常广阔的创作空间。还有一点很重要,今天的艺术探索很丰富很多元,有的画家热衷于创作重大历史题材,有的自觉地表现生活,有的倾向自我感情的抒发……”

“其实很多艺术家都非常清醒,他们有很强的实践意识,注重个人艺术风格的探索,我所说的当代艺术风格的建构,其实一直存在于当代画家的探索中。不过,现在我们还不能作出准确的审美判断,只有拉开一定的历史距离才能够看得更清楚、更准确。”王志纯强调,要创造艺术的时代风格,最根本的是要提倡艺术家个人风格的探索,“艺术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蕴含在个人艺术风格的探索中,最终只能通过个人的艺术风格才能得到显现。”

 

责任编辑:冯欣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