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企业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百度百科汇聚知识的力量 推动知识社会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2011/5/25 13:09:08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海量信息的时代,各种不断出现的事件和消息衍生出大量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在互联网平台上迅速扩散,彻底改变了过去知识产生、积累、传播的方式,并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知识社会。2011年5月15日,由百度百科、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以及中国数字科技馆联合主办的“知•改变——2011知识影响力峰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于中科院、中国科协、教育部的专家及众多知识分享爱好者齐聚一堂,就“互联网推动知识社会的形成,以及知识生态的改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海量信息的时代,各种不断出现的事件和消息衍生出大量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在互联网平台上迅速扩散,彻底改变了过去知识产生、积累、传播的方式,并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知识社会。2011年5月15日,由百度百科、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以及中国数字科技馆联合主办的“知•改变——2011知识影响力峰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于中科院、中国科协、教育部的专家及众多知识分享爱好者齐聚一堂,就“互联网推动知识社会的形成,以及知识生态的改变”进行了深入探讨。

    重构生态 颠覆传统知识链条

    过去,知识是一个静态的词汇,往往躺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只有那些知识的爱好者或专业人员才有翻阅知识的需求,知识被束之高阁,让知识的普及成为一个被动填鸭式的过程,就如同一个覆盖不同科学领域的知识孤岛,这些孤岛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日常行为存在着天然的隔离带,我们敬畏知识的伟大和价值,但却又无法与知识建立一座顺畅提取、交换的桥梁。

    百度副总裁朱光表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在近代非常高速,社会的文明程度与社会在这个时期知识的产生、积累与传播的效率和速度有很大关系,不同形态的互联网知识产品的出现,加速了知识的进化和演进过程,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生态系统。”实际上,目前人们已经正在放弃过去的传统知识获取手段,转而向互联网寻求答案。

    可以看到,以百度百科为代表的web2.0交互平台的出现,颠覆了知识的产生、积累及传播等各个环节,人们活跃在互联网上的行为习惯已不可逆转,现在一些年轻人在遇到问题时,头脑里首先想到的就是“百度一下”。知识已不再是躺在书本上无人问津的符号,而真正融入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百度百科已经收录词条超过330万个,而历时15年 2万专家参与编著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词条数是七万六千个,百度百科已经催生了一个无限膨胀、动态更新、更贴近生活的在线知识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书。

    合理运用 互联网让人们更聪明

    如何将网络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决定了知识的产出效率和质量。尤其是网络时代,我们如何在庞杂的信息中寻找到有价值、准确的知识,而不至于迷失在知识的海洋里,甚至受误导,是每个人要面对的问题。

    正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所说,“互联网正在改变知识的属性,现在需要重新塑造知识的力量。目前查找知识并不是问题,找到知识背后的结构、关系、趋势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通过表面的知识或现象,发现隐含的知识关系和知识变化,可能当今尤其科学体系创新和科学社会发展创新主要的挑战。我们只有认识到互联网对于创新与发展的实质,才能促进用互联网解放脑力、改造行为、发展自我、创新世界”。

    而百度百科的出现,为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百科,人们可以去整理和归类分布在网络各个角落的知识,推进知识型社会的构建、实现知识最广泛、最优质的传播和普及,最终推动人类社会和文明程度上的进步。

    百度产品总监李健表示,百度为了让人们更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和知识,不断开发产品、改善功能。诸如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文库等产品承载了知识发现、传播和分享的功能,同时也拉近了知识与普通公众间的距离,让知识更鲜活、更实用。

    一个简单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危机和恐慌,食盐可防辐射的传言不胫而走,全国各地涌现抢盐热潮,碘盐被席卷一空。但随后的3天时间里,政府果断地进行了辟谣,并平息了风波。分析原因,百度及时通过“谣盐”专题、百科、知道等知识平台解读抢盐事件,普及和引导舆论,正确理解和运用知识,快速消除了谣言,这无疑归功于互联网的快速传播特性。而更早的还有“非典”时期人们抢购板蓝根和白醋等事件,都表明了开放的互联网知识社会使人们更聪明,更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

    群策群力 知识高效运转背后的力量

    正如张晓林所言,互联网上不断丰富的知识只是一个表象,难点是要把数据变成信息,把信息变成智慧,把智慧变成面对社会经济各种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这才是知识真正的影响力和价值。但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前提是,知识高效运转的背后需要有一大批知识贡献者默默无闻地整理和编辑知识,除了静态的知识越来越多地被转移到了互联网,大量动态、持续更新、不断修正的知识,保证了网络知识社会的生命力、权威性和可参考价值。

    而这样的案例也不胜枚举。比如一个热心的老人,退休后毅然学习电脑知识,长期活跃在百度百科平台上,分享着自己的知识,即使生病了在病床上也坚持编辑词条。他说,“我身体已经不太好,特别希望把这一生所学到知识、所经历的经验全都通过便利的平台分享知识,让年轻人在未来社会中少走一点弯路,让所有人在知识和经验帮助下,能够稍微改变他们生活。” 正是因为有像这样充满奉献精神的网友,让百度百科迅速成长,让知识离人们越来越近。

    越来越多的“公民专家”开始活跃在网上,并发挥着他们光和热。科学松鼠会创始人、果壳网CEO姬十三表示,“公民专家”是网络新媒体出现的新事物,他们不突出个人力量,但需要联合协作,热情参与公共事件,更强调参与当中的冷静、专业、研究和分析,运用专业知识和资源有效还原公共事件的真相。“公民专家”的出现对于传统专家提出了挑战,传统专家往往通过媒体发出声音,但源于种种原因,被很多网民戏称为“砖家”,“公民专家”作为第三方力量,比传统专家更容易获得网民的信任,并扮演起知识海洋中的意见领袖和传播源。

    互联网的崛起和繁荣,为知识社会的构筑奠定了基础。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在网民获取信息方面拥有第一人口的地位,不仅覆盖了中国4亿多网民,更响应着每日数十亿次的信息及应用检索请求,而每一次检索的背后都是知识渴求和需求的反馈。百度也在通过百科、知道、文库等不同形式的知识类产品去匹配人们的需求。可以说,这是一个知识社会的雏形。就像峰会上倡议的那样,百度希望这个社会上知识的凝聚和传递变着更加高效,让每个人都为社会知识的积累,为社会的进步轻松便捷地贡献他们的力量。
责任编辑:贾迪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百度, 汇聚, 知识, ,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