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家发改委仍未批准,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却并未“停滞不前”———事实上,两项目的配套建设一直在“暗地里”进行。 3月14日,宝钢终于把项目拿上“桌面”,在“广东省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上,宝钢集团公司与湛江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广钢环保迁建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合作协议。 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湛江项目刚进行前期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很快,估计员工进驻生产还得一年左右的时间。该人士同时透露,宝钢已经招聘了部分员工作为储备干部培养,可能是等湛江钢铁厂投产就派过来任职。 武钢总经理邓崎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在控制钢铁生产总量的前提下,将完成广东湛江和广西防城港等沿海现代化钢厂建设。邓崎琳直言:“防城港项目最好年内就能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 据悉,武钢的防城港项目和宝钢的湛江项目是国内最受关注的两个大型临海项目,尽管都属于精品钢基地,但由于国内钢铁产能过剩,这两个项目迄今没能获批。 在全国“两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主要利用进口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沿海沿边地区布局,同时要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 而在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草案中也提到:“十二五”钢铁产业布局向大钢厂倾斜、向南方倾斜、向沿江沿海倾斜。加快湛江、防城港、曹妃甸、山东沿海大型钢铁项目的建设。 一位冶金行业的资深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湛江、防城港项目是符合‘十二五’规划要求的,是两大钢企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晚批不如早批,国家发改委此时仍不批准显得有些说不过去。” 机会:合理布局不容错过 上述专家告诉本报记者,这两个项目如果能够早点建成投产,可以满足南方地区对钢材的需求,同时可以把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市场。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曾表示,目前广东的钢材消费量已达每年5000万吨左右,而广东的钢材产量包括一些低档次的钢材在内不到2000万吨,一半以上的钢材需要靠外调进来。 李妙娟说,广东是钢材消费大省,家用电器、汽车、造船装备等都需要钢材,而现有的 (产销)局面不合理,“铁矿石基本上都是靠进口的,都要经过南海一路运到北方去生产加工,再运回广东。北方又缺水,在这个耗能过程中,价格提升也会增加我们整个制造业成本。” 据了解,中国钢铁生产和需求地区分布并不匹配:华北地区生产了全国1/3的粗钢,但流入量不到1/5;东北地区的产量占比也远大于消费量;而华东和中南地区则是供给小于需求。特别是在华南地区,缺乏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供给相对不足。2010年广东进口钢材592万吨,为全国第一。宝钢湛江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正是看中了供给缺口巨大的华南市场。 上述专家认为,湛江钢铁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广东省作为我国建筑、汽车、造船、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工业基地的产业要求,解决该地区钢铁工业的现状与上述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于武钢,意义同样如此。而且,防城港项目建成后,巴西铁矿石通过防城港上岸,比从武钢本部上岸每吨节约200元以上运费。”武钢宣传部门负责人白方说。 武钢建设防城港“新家”,直观效益是:矿石不再需要江海转运回到武汉生产,直接就地冶炼,减少物流周转成本,并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抢占海外市场,成为武钢中西南战略的重要支点。 我的钢铁网数据显示,亚洲是中国最主要的钢材出口地,约占出口总量的2/3,2010年的前十大出口国中,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国家占据了6个席位,累计占出口总量的约1/4。从增速来看,2010年中国钢材出口总量恢复到2008年的72%,其中欧盟和北美洲地区分别仅为2008年的50%和25%,亚洲地区恢复到2008年的75%,而其中东南亚和南亚的此项比例为90%和172%,是出口恢复最快的地区。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到,要向沿海布局。钢铁行业的“十二五”规划草案显示,重点提到的六大沿海钢铁项目中有四个都是集中在南方地区,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未来将占全国钢铁产能的40%以上。 纠结:转方式与控产能的矛盾 国家发改委对于未批准湛江、防城港项目的解释是:目前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不再批准新的项目上马。 但对于宝钢、武钢而言,这两个项目是这两家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 邓崎琳告诉本报记者,对于钢铁企业而言,转变发展方式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是由内陆向沿海、由国内向国外转移。建国初期,中国钢铁工业布局是根据利用国内资源和靠近铁矿原料产地的原则展开的,钢铁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随着国内资源的逐步消耗,大量原料需要进口,原料成本大幅度增加,中国钢铁工业布局必须向沿海港口以及市场邻近地区转移。 “武钢必须加快布局中西南,加紧建设防城港钢铁基地,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实现武钢持续发展。”邓崎琳说。 但武钢的转变发展方式之路困在了发改委的批文上,宝钢亦如此。 湛江钢铁项目主要是通过“减量置换”在省内淘汰1500万吨钢铁产能,实现广钢环保迁建,在湛江建设年产500万吨精品钢铁基地。 但这件事情的实施恰逢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为配合中央政府大力调控钢铁产能的政策导向,宝钢湛江项目被迫停滞于前期工程,广东钢铁集团迟迟未进行资产交割。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湛江钢铁基地项目的前期工作。该项目已具备核准的各项条件,已经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但因种种原因尚未上报国务院批复。 上述专家认为,调控湛江、防城港钢铁项目有失公平。“有些省份过千万吨的钢铁项目,很多没有批也上去了,现在很多未批先建的项目,不也在正常生产吗?”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指出:“关于社会上存在的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是否会加剧产能过剩的疑问和担心,我们认为,不仅不会加剧这一矛盾,反而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优化。” 该份报告还称,过剩的不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代表的先进产能,而是需要淘汰的落后装备产能。目前,落后和一般水平冶炼产能约占2/3,既缺乏国际竞争力,又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我国现有1000多座高炉中,大部分是10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因此,迫切需要采用先进装备代替落后和一般水平装备。 持相同意见的还有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他对本报记者表示,湛江、防城港钢铁项目应该加快推进。 邓崎琳告诉记者,暂缓了6年的防城港项目现在等不得,必须要启动。防城港的土地已买了4年,按照国家土地政策,闲置不开发将收回。此外,防城港前期做的环评也即将过期,今年若不启动建设,可能推倒重来,浪费人力物力。 博弈:地方政府的配合与反抗 地方政府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淘汰落后产能之后,仍未换来湛江、防城港项目的获批。 邓崎琳告诉记者,广西地方政府多次关心具体的开工时间,广西为配合防城港项目,已经淘汰了700至800万吨的落后产能,武钢自身也在计划淘汰几百万吨落后产能。此外,广西地方政府还把移民工作做完了,码头也建好了。 广东发改委的回应是,湛江钢铁项目是以先进产能置换落后产能,是在淘汰1200万吨产能基础上建设。 国家发改委要求,广西和武钢要淘汰落后炼铁能力541万吨、炼钢能力910万吨;广东省要结合湛江钢铁的项目建设淘汰省内落后炼钢能力1000万吨。其中,广钢淘汰全部炼铁、炼钢和轧钢生产能力;韶钢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高炉和小转炉,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信息,广西应予关停和淘汰落后的钢铁产能包括高炉产能361.4万吨、转炉产能100万吨和电炉产能469.9万吨;广东应予关停和淘汰落后的炼钢产能共计1000万吨,均可满足两项目获批要求。 “按照发改委的要求,我们早就满足了。”武钢一内部人士说。 邓崎琳有些无奈:“希望通过500万至800万吨等量,甚至减量淘汰落后置换的方式,推进防城港千万吨钢铁基地项目一期开建。” 全国“两会”期间,韶关钢铁集团董事长余子权表示,希望湛江钢铁项目能够尽快核准,“这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在苦等无果的情况下,武钢和宝钢都开始了“小动作”。 “现在这两个港口所有在做的工作都是外围配套设施建设,真正的钢铁生产项目还没有开展,也不敢开展。”知情人士透露。 据了解,湛江项目前期投资已超过60亿。项目一期工程占12.98平方公里,目前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部完成;现场土地平整已基本完成;同时已完成重件码头建设,形成5000吨级泊位、450吨起重能力,作为建设期设备接货码头。另外,正在建设砂石料码头。 另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湛江港东海岛码头就要完工了。投资方同时在澳大利亚有铁矿石投资项目,铁矿石运进来不成问题,这将造成湛江项目投产的既定事实。 在防城港,防城港钢铁项目从去年起就已经列为“举全市之力”推进的“天字号工程”之首,其一期工程已经具备开工条件。 “就差发改委的那一纸批文了。”邓崎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