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企业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油企海外掘金新路径
来源:中国企业报       时间:2011/3/20 13:45:06     
最近10年,中国石油的消费量增长了93%。从1995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对外石油依存度已高达56%。根据国际能源机构最新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能源需求量将从2005年的17.42亿吨标准油增至28.51亿吨标准油,到2030年,中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38.19亿吨标准油。 
最近10年,中国石油的消费量增长了93%。从1995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对外石油依存度已高达56%。根据国际能源机构最新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能源需求量将从2005年的17.42亿吨标准油增至28.51亿吨标准油,到2030年,中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38.19亿吨标准油。

  受日本地震的影响,之前因利比亚动荡的局势不断飞涨的油价一度下降至每桶100美元以下。但专家指出,这种价格下降不具有连续性,重建过程增加原油需求的预期将推动后期油价上涨。

  有专家认为,为了满足中国年均增长6%的石油需求,中国的石油企业必须保持相应增长规模,争取在七八年的时间内扩大一倍。想做大,必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鉴于以往海外并购的失败教训,中国能源企业迫切需要改变单纯“走出去”购买能源的思路,从发展全球大型跨国公司的角度重新制定发展战略,将自身发展成在全球市场举足轻重的跨国公司,从而使得中国能源企业在国际能源市场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石油企业“走出去”开辟新路径

  近年,出于对能源短缺和价格走高从而影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担忧,中国能源企业纷纷“走出去”,寻找能源资源,以期实现“油源多元化、地理布局合理化和能源供需国际化”的目标。但由于我国能源企业大多是单纯购买资源的方式,因而屡遭挫折。先有2005年中海油并购尤尼科失败,后有中石油苏丹项目、哈萨克斯坦项目衍生出负面影响。惨痛的教训都说明中国能源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必须要有所改变。

  3月16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签署建立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共同投资在沙特阿拉伯西海岸城市延布建设一座世界级深度加工炼油厂项目———红海炼油公司,并分别持有红海炼油公司37.5%和62.5%的股权。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重要的原油和成品油采购商,中国石化此次牵手重要能源生产商沙特阿美,旨在双方结成的战略伙伴关系将促进燃料贸易合作。

  记者从中石化了解到,红海炼油公司计划于2014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公司建成投产后,将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有效地向世界各地市场提供清洁油品。同时这一项目的实施也将加快中石化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促进海外炼化的战略布局,有助于扩大境外能源获取渠道。

  此外,中石油、中海油两家国内石油企业巨头在海外油气资源的收购和参股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年初,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与英力士集团签署了框架协议。据了解,这一框架协议主要原则旨在努力促成双方设立合资公司,并开展与苏格兰格兰杰莫斯炼油厂和法国拉瓦莱炼油厂相关的贸易活动及炼油业务。

  中海油成功联手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开发伊拉克境内的油田群。

  延伸产业链条让企业更具竞争力

  有专家指出,在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重点应当放在如何全方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依靠一定的规模效益化解市场风险。

  目前中国三大石油巨头都在探索新的“走出去”路径,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并运用成熟的配套技术,参与资源国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利用现有技术和资金到国外采油,寻求各种形式的深入合作,从而实现国内石油供应的多元化,规避当前石油供应渠道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经过18年的发展,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跨越式发展。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油企同海外油源的合作范围已扩展到中亚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亚印尼、缅甸,中东利比亚、伊朗、阿曼和中南美洲委内瑞拉,非洲苏丹等。

  截至2010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涵盖全球29个国家,拥有合同区勘探面积78万平方公里,原油生产能力达到8500万吨/年,天然气生产能力达到150亿立方米/年,输油气管线达到9616公里,构建了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

  至此,中国海外油气业务战略布点基本完成,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增强。中国石油积极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形成勘探开发、管道输送、炼油、化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建立五大战略合作区、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和国际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初步构建了全球油气资源获取、供应通道、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大幅提升了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随着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及石油储量的逐步下降,可以预见,中国油企海外展业的道路将异常艰辛。

  首先,同业竞争异常残酷。全球的石油巨头都在圈地,差不多所有有油气资源的国家,都有美国及欧洲石油巨头势力的渗入,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必然采取排挤措施。

  其次,地缘政治压力巨大。美国能源情报署(IEA)数据显示,中国的海外石油投资有近60%的项目在政治局势不稳定的非洲和中东地区。而且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油气资源的争夺,往往涉及到国家战略层面,而中国企业以往单纯的资源收购实在过于敏感。

  因此,更为有效地“走出去”的策略,是通过转型成为全球大型跨国公司,将整个产业链条延伸出去,就像其他国家的能源企业进入中国一样,是一个比较自然、市场化的过程。

  中国的石油企业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制定全球跨国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相关制度,做好相应的人员培训,争取能够在未来5到10年内,稳步地向全球大型跨国公司转变。
责任编辑:雅思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油企, 海外, , ,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