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 特别关注 > 正文
着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来源:中国企业报       时间:2011/3/15 13:58:57     
3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温家宝指出,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一定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 

 

 

3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温家宝指出,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一定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之后,温家宝表示:“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国内外形势也非常复杂,做好各项工作,完成预期目标,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又要树立信心,信心就像太阳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

    转变唯GDP观念

  “十二五”规划确定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年均增长7%。这一数字和“十一五”规划相比降低了0.5个百分点。

  对此,温家宝表示,主动调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仅表明决心和意志,而且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

    温家宝说:“经济发展速度、就业与通货膨胀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经济发展速度高,就业人数就会多,但通胀的压力也会大。经济发展速度低,就业人数少,但很容易使经济走向衰退。我们必须在这两条道路当中走出一条光明的路,把它们有机地连接起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一个机会,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适应。”

  “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温家宝认为。

  温家宝强调,应该重视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特别应该重视发展中小企业,主要是科技型的小企业。重视发展服务业,包括生产服务业,这些都可以容纳更多的就业。

  在谈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难处在哪里时,温家宝指出,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念;二是创新机制和干部考核的标准。

  温家宝解释称,所谓创新机制,其实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在教育和科技。他认为,根本在人才和科技进步,并且要建立和完善鼓励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的机制,通过改革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有两个数字比GDP更为重要,一是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是研发经费占生产的比重。这两条就决定了民族和国家的创新力量,这才是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发展因素。

  温家宝说,对干部政绩的考核,最重要的不仅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且要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如果不彻底从根本上解决这两条,我们现在制定的计划就难以实现。

  所谓观念,温总理称,就是要彻底转变唯GDP的观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需要不断地增加经济总量,但是这种总量的增加是不能以过度地消耗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

  温家宝还表示,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所采取的一揽子计划,“都不是单一地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方向”。

  温家宝说,政府实施了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和结构性的减税,使企业恢复活力;大范围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民生继续稳定和改善;大力度地推进科技支撑,使经济充满后劲;同时大强度地推进企业的结构调整,特别是发展新兴战略产业。

  在回答外国媒体提问时,温家宝强调:“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再次,必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以保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最后,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进一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改革和建设还在探索当中,我们从来不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一种模式。”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都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借鉴。”温家宝认为。

    不存在“国进民退”问题

  温家宝在回答有关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时说,中国的方针是要实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两个毫不动摇。

  温家宝说,中国在2005年出台了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36条。去年又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的36条。

  “应该说,这两个36条雷声不小。”温家宝说,“为什么说它雷声不小呢?就是我们明确地提出,无论在法律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无论是在财税金融政策,还是在准入政策上,我们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一视同仁,鼓励相互竞争,共同发展。”

  温家宝表示,为什么许多非公企业还感到雨点小?甚至提出存在所谓“玻璃门”和“弹簧门”的现象,最重要的就是落实不够。“大家如果注意这两个文件,后一个36条其实是对第一个36条的补充,它在政策和准入的细节上都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我们正在着手制定新36条的贯彻细则。我相信,这两个文件将会进一步推进非公经济的发展。”温家宝说。

  温家宝表示,目前不存在所谓“国进民退”的问题,同样也不存在“民进国退”的问题。应该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所谓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民间投资已经超过50%。在工业企业当中,无论从数量、产值、资产总量还是就业人数,都超过了国有企业,这是一个事实。

  温家宝说,国有经济虽然比重降低,但它依然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国有企业在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通过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吸收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这样也有利于国有经济的发展。
抑制通货膨胀摆在第一位

  针对通货膨胀问题,温家宝表示,输入型通货膨胀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难以控制的;另一方面,确实在国内也有因为劳动力成本提高、各种初级产品价格上涨而造成的结构性通货膨胀。

  温家宝说,这次通货膨胀是国际范围内的,新兴国家的CPI都达到8%以至10%。我国要注意在抑制通货膨胀中要管好货币,也就是要减少货币的流动性,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的基础。

  “我常讲通货膨胀包括物价、房价,都涉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必须重视解决这些问题。”温家宝说。

  温家宝指出,今年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各项工作中,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了第一位,对于管好通胀预期还是有信心的。

  “对于物价,我们不敢掉以轻心。”温家宝说,“我们是从三个方面来努力管好通胀预期的。首先,要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保障供给;第二,加强流通,特别是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这个薄弱环节;第三,主要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管好市场。至于房价,我们也是三管齐下。第一,还是要控制货币的流动性。也就是说消除房价、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第二,运用财政、税收和金融的手段来调节市场的需求;第三,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无论是物价和房价,地方都要切实负起责任来。”

  温家宝同时表示,将继续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不动摇。这次改革主要是改变单一的盯住美元,实行根据市场需求,参照一揽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浮动的弹性。但同时也必须考虑这种升值还是渐进的,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就业。

  面对房地产调控政策会不会“半途而废”的疑问,温家宝表示,关于房价的调控,“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是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对于中央来讲,就是要加强对地方落实房价调控政策的检查力度,真正实行问责制。同时,密切跟踪和分析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形势,进一步研究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对地方来讲,就是要认真落实房地产调控的责任。

  温家宝说,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那就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后5年要能够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

责任编辑:贾迪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提高, 经济, 增长, 效益,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