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总局) 徐丽艳制表
3月8日,本报在13—23版推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十大挑战”专题,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中国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实现转型升级也成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为此,本报特派记者进一步深入采访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相关企业,在今日2—3版、5—6版推出“中国企业应对挑战”专题,供读者参考。 两年前,国际铁矿石生产厂商单方面取消铁矿石长协合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失去了铁矿石价格优势,一度陷入亏损境地,被迫走上海外找矿之路。 两年后的今天,武钢手握8个海外铁矿石资源项目,权益矿保有量超过60亿吨,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钢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企联副会长、武钢总经理邓崎琳3月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笑着说:“武钢是不得不走出去,3至5年后,武钢有望基本实现矿石资源自给,今后不用再看国外铁矿石生产厂商的脸色了。” 到上游去,武钢悄然间已经成为全球钢铁生产企业中拥有铁矿石资源最多的企业。 无论是武钢被动到海外投资产业链上游,还是企业主动寻求转型突破,“企业在国内、本行业内‘本分’的发展模式已经进入瓶颈期,必须依靠转型升级才有出路,中国企业尤其如此。”有专家表示。 新市场:伸向产业链上游的触角 全国人大代表邓崎琳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向产业链上游进军,既有利于保障武钢铁矿石资源的供应,更有利于中国钢铁行业资源保障与可持续发展。武钢的做法如果能够推广开来,对于我国资源开发保障和“走出去”国际化战略,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邓崎琳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后,武钢“走出去”的重点,是开发建设上述8个铁矿石资源项目,并着手进行新的境外投资计划。 邓崎琳表示,鉴于还没有正式签署协议,并且涉及国外投资方,暂不方便透露相关细节,针对海外矿产项目,现在正筹划成立海外矿产资源事业部,并在海外招聘了相关的高级管理人才。 来自武钢的资料显示,目前,武钢开展合资合作的海外项目多达31个,包括12个海外贸易项目、2个煤炭项目和2个钢铁生产项目等,并在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等国形成8个铁矿石资源项目。 去年,已有220万吨海外铁矿石权益矿从加拿大、巴西等国漂洋过海运抵武钢,武钢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洋矿主”。 邓崎琳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向产业链上游进军,既有利于保障武钢铁矿石资源的供应,更有利于中国钢铁行业资源保障与可持续发展。武钢的做法如果能够推广开来,对于我国资源开发保障和“走出去”国际化战略,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比于武钢的被动出击,山东如意集团去年主动出击,并购了日本瑞纳集团。 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收购在日本东京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而且被收购对象是曾长期占据日本服装界第一把交椅的品牌公司。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表示,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日本企业,实现产业国际化,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邱亚夫说,如意选择适宜的时机,以低成本实现与瑞纳的合作,符合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政策,是当前“转变企业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重要举措;通过收购瑞纳,如意集团拥有了国际一流的服装品牌运营团队和知名服装品牌群,为高端“如意纺”产品找到了稳定的客户资源。 大型企业“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占据产业链的有利位置,而中小企业“走出去”则需要国家在海外建有“孵化器”。全国政协委员、爱国者总裁冯军建议,由国务院整合商务部、外交部、科技部、贸促会、工商联等各部委资源,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重点城市建立一批中国企业海外孵化器,可有序地促进中国依法纳税的创新型企业和品牌型中小企业加速“走出去”战略的落地。 在一片走出去的呐喊声中,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认为,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中国企业在国外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金融、文化等方面的障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立为基本国策。 向文波表示,国家应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建议中资金融机构开展跨国按揭及融资租赁业务,建议中资商业银行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海外网点服务能力建设,将国内成熟的按揭、融资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在中国企业业务相对集中的新兴市场国家适当增设营业网点,增强本地化服务能力,支持中国企业海外经营。 新产业:到新鲜的土壤上播种 全国人大代表南存辉建议,国家监管部门应设立行业准入门槛,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展,不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丢出去”。例如为扶持高端光伏装备业发展,应该完善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机制,参照欧美等国际市场经验,对项目融资、项目回报和设备质量等做出详细规定。 技术出身的印建安没有养成对技术的迷恋,却成了市场的信徒。 作为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执掌企业的10年间,陕鼓工业生产总值从4亿元增长到55亿元,销售收入、净利润分别以每年36%、46%的速度递增。 有专家表示,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正经历着以产品为主到以客户为主的转型,原有的行业边界已经被打破;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从单一产品到产品与产业链服务相结合是中国装备制造行业转型的关键所在。 印建安显然早已在这么做了。陕鼓逐渐褪去制造企业的色彩,转身突入了制造服务业。 “行业的边界已经被彻底打破,客户的需求就是边界。”印建安说。 “陕鼓动力的经营层是在写‘菜谱’,而不仅仅是在‘做菜’。印建安就是会写菜谱的那个人。”联想掌门人柳传志曾经这样评价。 陕鼓市场角色变化的第一个成功范例,是2002年初为宝钢提供的能量回收透平装置(TRT)工程成套项目。若依传统模式,卖单一的TRT主机,只能得到600多万元订单。陕鼓除供应主机外,还提供了整套设备、厂房、基础以及外围设施建设的单元配套服务,依照“交钥匙”工程方式,提供高炉煤气余压余热回收发电功能。 如此一来,项目收入从600多万元变成了3080万元,一下子扩大五六倍。而且,因提前交付使用,提前产生效益,陕鼓又获得了用户额外的奖励。此后至今,陕鼓已承担了37个类似的项目,合同总量近35亿元,在同行业中一枝独秀。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时风集团刘义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靠农用车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时风集团未来会进入到低速电动车领域。 刘义发告诉本报记者,时风集团按照由低到高“三步走”的技术路线,将以低速电动车为突破口,加快电动车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形成年产低速电动车20万辆的产能,并完善了同时供300多辆电动车充电的企业充电站等配套设施。 在传统领域之外,IT行业也在酝酿着变革。做软件起家的浪潮集团筹划着向新兴产业之一的云计算进军。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表示,在国家大力发展云计算的时代背景下,许多省出台了云计算发展规划,各地方政府纷纷推动本地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按照孙丕恕的设想,云计算要通过市场的淘汰、市场的竞争,然后出现云计算的领导者。现阶段,国内存在众多设备厂商和服务提供商,孙丕恕希望从政府层面、行业层面优先采购国产的设备,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形成示范效应。 当众多的企业蜂拥向新兴产业迈进时,一些企业家有着清醒的认识。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建议,国家监管部门应予重视与监管,设立行业准入门槛,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展,不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丢出去”。例如为扶持高端光伏装备业发展,应该完善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机制,参照欧美等国际市场经验,对项目融资、项目回报和设备质量等做出详细规定。 新模式:创造价值的商业精神 吴焰建议,在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能方面,可以将保险作为政府可利用的社会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其既有的服务体系来提供和管理公共服务,这样“既可精简政府相应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又可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山钢集团济钢在卖钢材的同时,也靠着节能减排技术输出赚取利润,而国内众多钢铁企业仍忙于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任务。 济钢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用能源经济的思想集成所有措施,最终完成2011年节能挖掘5亿元效益的目标。 据了解,包括印度企业在内的10多家企业,近两年正式引入济钢干法熄焦技术;包括鞍钢在内的多家钢铁企业都引入了济钢烧结机余热发电项目。 济钢相关负责人说,去年以来,向国内外钢铁企业输出节能清洁工艺技术,成为济钢做强循环经济优势,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新标志。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刘冀生曾提出,商业模式创新要抓住3个要点,第一要为客户创造新价值,第二要为合作者创造新价值,第三要为本企业创造新的盈利模式。 深圳地铁公司总会计师张泓认为,外部效益内部化是解决地铁亏损的根本途径。进入“十一五”以后,特别是金融危机出现以后,国家已经出台了用投资拉动经济这样一个大政方针,去年4万亿元的计划,让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存在普遍的行业性、政策性的巨额亏损,各地方财政难以负担,现在建成通车的越多,亏损越重。 深圳地铁公司用效益返还的方式,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创造的外部效益内部化。贯彻“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物业+运营”一体化设计与实施,以“正外部性,效益返还,物业发展”为指导方针,采取“地铁+经营+效益返还”的商业模式,来扭转深圳地铁亏损的局面。 在新商业模式的推动下,2010年,中钢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60亿元,同比增长了13.4%。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保集团总裁吴焰也在考虑新的商业模式:“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能和社会管理效率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可资利用的有效金融工具。” 吴焰建议,在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能方面,可以将保险作为政府可利用的社会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其既有的服务体系来提供和管理公共服务,这样“既可精简政府相应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又可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