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 特别关注 > 正文
2011企业走上创新驱动轨道
来源:中国企业报       时间:2011/3/8 14:09:27     
3月5日下午6点,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力电器”)副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刚刚参加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全体会议 

 

 

3月5日下午6点,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力电器”)副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刚刚参加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全体会议。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董明珠所在的广东代表团里多位代表提到,在今年乃至下一个5年,企业生存、发展的压力很大,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会后董明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因为各方面成本上升,企业就去压住劳动力成本。应该在技术和管理领域突破,比如说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产品技术升级,降低材料成本。”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创建和谐企业:让用工不再“慌”

  直接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是今年在东南沿海地区迅速蔓延的“用工荒”。

  董明珠认为:“‘用工荒’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方面说明社会在进步,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一方面讲企业家是否呵护和尊重了员工。我觉得如果一个企业真正关心你的员工,‘用工荒’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在格力电器,一个经常被员工提及的例子是,一位新员工在试用期进行体检时,被发现患有白血病。格力电器并未将其重新推向社会,而是承担了20多万元的治疗费。虽然这位员工最终仍不幸去世,却留给了其他员工“积极、快乐”的氛围。

  董明珠的理念,深受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认同。

  “现在有的企业只注重追求利润增长,忽视员工利益,缺少人文关怀,引发了劳资纠纷等各种矛盾。要改变这种状况,创建和谐企业也要定出硬性指标!”李立新提出。

  李立新认为,创建和谐企业的考核可结合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进行。在和谐企业考评指标中,人均工资增长率、福利制度等劳动关系指标应占最大比重;其次为社会关系和职工满意度。“因为这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方向。”

  此外,为解决“用工荒”问题,李立新还建议,适当缩小高等教育规模,把大学三本,包括独立学院改成培养技工类人才的技术学校。

  李立新告诉本报记者:“大学的学习与工作脱节,大学生期望值非常高,不愿意进民企。大学毕业生心态浮躁,根据我的经验,招10个大学生,1年下来能留下3个就不错了。”

  “这些三本院校本来就是从高职、技校改过来的,现在人才供需结构发生了变化,再改回去未尝不可。”李立新说。

    创新带动升级:抵消持续通胀压力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财政所所长贾康认为,这一目标的制定还是“实事求是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进入了相对高通胀期,已经从经济低迷期的通货紧缩压力转变为通货膨胀压力,完成这一目标,是 “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的。

  持续的通胀,由PPI蔓延至CPI,带给企业巨大的生存压力。

  “成本压力不小!”全国政协委员、光明乳业副总裁葛俊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作出了这样的判断:“成本上升可能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而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告诉记者:“现在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都在上涨,农产品加工企业生存很难。”

  宋丰强表示:“富士康等原来在沿海地区的大企业迁到内地,到河南、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开厂,对我们影响很大。”据介绍,拥有3000多名员工的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去年最低月工资在1000元左右,今年一下子涨到了1500元。

  “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副产品价格敏感,而利率润很低,在10%以内。”宋丰强表示。

  葛俊杰和宋丰强感受到的压力,董明珠同样需要承受,但她更强调通过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来抵消压力。

  “有人说行业到天花板了,利润到头了。现在看,格力的税收、利润都是行业第一,说明还没有到天花板!”董明珠说。

  她透露,2010年格力电器销售额超过600亿元,利润40亿元。更让她津津乐道的是,去年格力电器上缴的税收达37亿元,在家电行业连续12年排名居首。

  “没有不行的行业,只有不行的企业。不创新,企业怎么能创造出新的产品?”董明珠反问道。在海外,格力电器拥有巴西、巴基斯坦、越南三大生产基地,近6万名员工,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在内的20大类、400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

  董明珠认为没有触及行业“天花板”的底气,源于她所说的“深入人心的创新精神”。

  目前,格力电器拥有技术专利数千项,自主研发的超低温数码多联机组、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G10变频空调、超高效定速压缩机等一系列“国际领先”产品。

  董明珠透露,格力电器已经研发出真正的无氟空调,现在已经通过德国的相关认证,销往德国市场。格力正在做进一步的研发,使得无氟空调在中国市场上得以推广。

    健全资金链条:迎接稳健货币政策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定为增长8%左右。

  贾康认为,这一目标应该说完成起来没有什么疑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仍然制定了这一非常谨慎、低调的目标,说明政府还是意在“好”字当头,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与此同时,这一目标的制定也说明,政府所推进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会更落实到“淡化社会上方方面面对GDP过多地偏好上来”。

  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7%左右增长目标相比,今年广义货币(M2)增速目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

  在3月5日下午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指出,要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平稳的货币环境很重要。目前来看,16%的货币增速应该是一个常态水平。

  过去两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平均每年新增银行贷款超过9万亿元,几乎是以往年份的两倍,助推2010年广义货币实际增长接近26%。

  过于充裕的市场资金,在帮助中国经济快速企稳回升的同时,也给物价上涨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保持物价稳定,合理调控流动性,今年以来,中国已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上调基准利率。

  李稻葵认为,要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平稳的货币环境很重要。在货币政策几大档次中,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个中间状态,它是经济正常运行时期的一种货币政策,目前来看,16%的货币增速应该是一个常态水平。

  “货币政策国家有国家的安排。”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稳健货币政策的问题回答本报记者说:“企业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跟李书福执掌的民营企业汽车王国相比,在稳健货币政策下,信贷紧缩对于房地产企业影响尤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庆平在两会期间表示,今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肯定会对交易量和房价带来实质影响。他透露,中国海外集团会把商业地产作为公司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希望能够占整体盈利的20%。
 
 孔庆平说:“‘国八条’和限购政策不仅从限制需求角度进行了调控,还从银行的角度控制了流动性过剩造成的购买力,预计房价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房地产商来说,买地就像面包坊买面粉一样,这两个月中国海外集团已增加一些土地储备。”孔庆平表示,“要保持一定的土地资源,会根据销售情况灵活掌握,目前公司的土地储备可供2—3年开发之用没问题。”

    增加出口效益:化解外贸汇率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局集团前董事长秦晓在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港口的集装箱,从1000万到1亿标准箱,只花了六、七年时间,复合增长率太高了!”

  他接着分析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外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显著特点是,美国人不再一味追求消费了,而是提高了储蓄率,这势必会影响全球的经济贸易。此外,目前港口吞吐能力也存在一定的过剩,因此预计今后不会再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他表示,在此背景下,港口运营商需要改变经济增长和运营方式,从过去单纯扩大港口码头规模的投资转变为通过降低成本,拓展下游物流业等提高生产率。

  秦晓预测的港口集装箱增长速度,实际上直接反映了未来外贸的增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去年政府工作报告讲“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今年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表明今年更强调对外经贸效益。

  此外,去年报告讲的是“稳步发展对外贸易”,今年的表述是“积极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以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今年更强调突出出口效益以及改善外贸结构。

  不仅是港口运营商,更多的出口企业正在转换思路,从追求增速到增加出口效益。

  “我刚开始做外贸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8块多,今天是6.57。人民币对外在升值,对内又在贬值,两方挤压之下,企业太难受了,不转型升级行吗?”李立新在两会期间对本报记者说。

  实际上,利时集团的转型在5年前已经开始。

  “2005年前后最痛苦,熬了两三年时间,2007年左右转过来了。”李立新说,“刚开始转型时,抛弃低端客户,原来的客户一下子全没了,可是想拓展的高端客户一时间对我们又还不认可。”

  “我当时常常跟团队说,要舍得放弃,要坚持,要看到未来。现在,我对利时的转型非常满意!”李立新表示。

  “我们优化制造业。只做设计、品牌、研发、营销环节,生产加工则外包给别人做。”李立新说,“外包给小规模的工厂,白天老婆上班,晚上老公上班,他们能把成本压到最低,所以还能做下去。”

  李立新认为,现在利时集团才刚刚走完企业转型的半程,即从制造业转向生产外包。

  去年,李立新率团队赴日本考察、学习后,决定再次转型,效仿无印良品,做家用品中的创意产品。“计划每年设计两三千个产品,然后自己开店。5、6月份就要在宁波开第一家店。”李立新甚至亲自想好了新品牌的英文名。(田晶)

责任编辑:贾迪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企业, 创新, 轨道, ,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