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 特别关注 > 正文
银行信贷结构年初调整 倾斜企业贷款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时间:2011/1/19 9:38:57     
一样的冲动,不一样的动力。年初几天,银行一如既往的“冲动”,但相比2010年,这一冲动背后的主角则由基建变为实体经济 
一样的冲动,不一样的动力。年初几天,银行一如既往的“冲动”,但相比2010年,这一冲动背后的主角则由基建变为实体经济。

2010年年初市场传出新年首周新增信贷或达到6000亿元。新年初一周银行所投放的信贷量可以抵上普通月份整月规模,这就是银行由来已久的“新年冲动”。

时过境迁。金融危机过去了,实体经济转暖,曾经支撑起2010年信贷大半江山的基建等政府项目则退居其次。实体经济再次走上舞台的中央,2011年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也借机见成效。

“目前来看,我们1月的工业企业贷款占比至少得有50%-60%,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拨备要提的很高,挣不到什么钱,我们也不做了,到期了就退,房地产贷款也不敢造次。”一股份制银行总行人士告诉记者。

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目前经济活跃程度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而通胀的情况下,企业贷款需求也通常都很旺盛。

另一国有银行某地支行人士也告诉记者,该行去年12月底即要求所有贷款利率上调10%,与此同时该行也将重点发展小企业贷款,对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则依然严控。银监会日前也提出,2011年对房地产领域风险,要继续实施差别化房贷政策;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要严控增量风险,加快存量分类处置。

但在去年1月,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还告诉记者,虽然年初即已提出调结构,但基建类贷款依然占据该行1月新增贷款的比重高达60%,并称结构调整成效很难迅速见成效。相对应,2010年1月新增的1.39万亿元贷款,其中居民户贷款增加4502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9415亿元,而这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3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521亿元,票据融资净减少1809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比高企。

但随着实体经济的逐步走暖,以及监管层对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风险控制的升级,银行都在调整信贷结构,且成效逐步显现。去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807亿元,其中票据融资余额大幅减少796亿元,占比降至2.9%;一般性贷款新增5603亿元,贷款增长主要来自企业短期贷款,新增2359 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继续回落,新增仅1363 亿元。

国信证券认为,从去年12月贷款结构看,对公短期贷款比重持续提升,中长期贷款规模明显下降,这主要反映了新增基建项目持续平稳回落,另一方面也反映银行对利率变动趋势的判断是趋于走高,更倾向于发放短期贷款,这同时显示资金市场上银行的议价能力有所提高。

“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的增加与额度的管控、流动性的收缩会让信贷市场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赵庆明进一步认为。
责任编辑:贾迪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银行, 结构, 调整 , 企业, 贷款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