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暨城乡发展项目办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12月25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暨城乡发展项目办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原农业部副部长夏文义、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等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县市、乡镇领导、知名企业家三百多人参加会议。中国社科院城环所所长潘家华同志致开幕词并宣读城乡发展项目办成立批复,商务部副部长周可仁同志就城乡土地问题发言,中国社科院环城所研究员陈洪波同志就城乡统筹一体化发言,中国社科院环城所项目办副主任辛肖寒就城乡发展与项目投资事宜发言。
中国社科院城环所项目办其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理论、新政策,制定新措施,建立新体制、新机制,为推进各级人大(县、省和全国人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分级立法提供实证依据,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确立“以资助农、以科促农、以工带农、以商富农、以保安农”的新农村长效发展机制;构建新农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区域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型理论。研究内容: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依据“课题”研究理论成果和科研成果在不同地区的县域试点实践,研究示范“一个整合”(“社会资源整合”),实现“两个创新”(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理论体系创新、支农惠农的政策法规体系创新),推进“三个体制”(国家惠农投资体制、科技支农服务体制、村镇组织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解决“四缺”(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市场)难题,培育“五个体系”(支撑区域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服务体系、适应农村多种资金需求的市场化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农村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体系、建立信息化市场网络流通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对课题、子课题、专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拟采用聘请专家合作、委托专业机构和子、转课题整体外包研究的方式,分别签订合同,按合同确定的条款分享组织实施。课题研究按照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一再实践的方法,首先对现有涉农宏观理论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进行汇集、梳理、整合,形成理论创新成果,用于县域试点进行实践示范,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完善成果直至达到区域内推广应用。解决的关键问题:建立适应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型理论,重点解决农村“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市场”的难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度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创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民综合素质提高。为此设立子课题和若干个专项课题。此次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将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国内外企业以及其他社会资源聚集在一起,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研究院所、广大农民等共同参与的联盟组织,形成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实现纵横向合作新模式。本课题立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将其作科学分解并细化,通过组织和整合各专业研究力量共同投入新农村建设,从而发挥“联合编队”优势,避免“分散使用研究力量,从而孤立布局实践示范”现象。注重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和科研成果的示范,使新农村县域试点建设始终立于科学发展观基础之上。进度安排:用三年时间对全国100县进行子课题实证研究试点,完成并提交初步理论研究报告。监管与评价验收:由城乡发展项目办顾问团及专家小组统一协调指导下,成立《和谐新农村发展》课题评价验收专家组,实施从课题立项、子课题研究、成果实践和项目示范等全过程指导、监管、评价和验收工作。
城乡发展项目办的成立将对丰富城乡建设理论,引导我国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城乡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cenn
推广:新农村建设, 城乡发展项目, 城乡建设, 全国城乡建设,